第41集团军:“仁义之师”

2013年04月17日 13:56  环球人物杂志 微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隶属于广州军区,军部驻地为广西柳州。第41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悠久的部队之一,打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参与抗洪抢险行动。

  经历主要战役、战斗440余次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发动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1938年9月,第3军与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抗日游击第3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939年秋,第5支队改称第5旅。

  抗战胜利后,部队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5、6师及部分独立团。1945年10月,山东解放军第5、6师进入东北,被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纵队和第3纵队,后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在之后进行的新开岭战役中,第4纵队全歼国民党军嫡系、美式机械化装备的第52军第25师89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1个整师的战果,获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通电嘉奖。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4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

  1948年11月,4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归东北野战军建制。12月,第41军参加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后,担负北平市的警备任务。1949年9月后,41军先后参加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据不完全统计,41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经历主要战役、战斗440余次,解放县以上城市30余座。1985年,41军改编为41集团军。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41集团军奔赴第一线,在湖北、湖南等地参加抗洪抢险。

  “小大人”军长吴克华

  吴克华,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乡芳家墩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曾读过私塾,后来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到县城当学徒谋生。吴克华长得少年老成,人称“小大人”。

  1929年秋,吴克华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克华历任红10军团第1团排长、军政治部特务连连长、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红7军团第20师60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6军团第13师37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第2支队司令员、第5旅旅长、山东军区第5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2纵司令员、4纵司令员。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首战是进攻锦州。战役打响前,蒋介石急忙调集驻沈阳的12个师组成“西进兵团”,驻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驰援锦州。此时,吴克华奉命率4纵在塔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东进兵团”。10月9日,吴克华带领4纵指挥员在塔山向战士们宣誓:“我们司令员、政委的阵地位置,就在同志们身边,与部队同生死共患难,誓与大家一起同进退。为了粉碎敌人增援锦州的企图,随时准备献出自己最后一滴血!”10月10日,国民党军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东进兵团”,在空军的掩护下,向塔山一线发起多路进攻。吴克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阻敌于塔山之外!”战斗十分残酷,第一天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伤亡1174人,而4纵也伤亡319人。第二天的战斗打成了阵地争夺战,阵地数次易手,双方伤亡进一步扩大,“东进兵团”伤亡1300多人,4纵付出了563人的伤亡代价。战斗一直持续进行了6天6夜,仅塔山一地,国民党军就遗尸6000多具。4纵以牺牲3000多人的代价,最终守住了塔山阵地。塔山阻击战断绝了东北的国民党军与其他援军的通道,直接决定了辽沈战役的结局。战后,吴克华被誉为“塔山名将”并成为41军首任军长。1949年3月25日,41军的连以上干部及“塔山英雄团”(第367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第369团)、“白台山英雄团”(第361团)一起,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

  1987年吴克华因病在广州去世。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塔山上,让我和牺牲在那里的同志们长眠在一起。”

  爱读书的莫将军

  第41集团军被称为“军纪最好的部队”之一,这个优良传统离不开其首任政委莫文骅的功劳。

  莫文骅,又名莫万。1910年1月,出生于广西邕宁县亭子乡(现属南宁市)。7岁时,父母将他送入村里的蒙馆小班读书识字,接受启蒙教育。14岁时,进入南宁模范高等小学,成了家里第一个上洋学堂的人。

  莫文骅一生酷爱读书,有“儒将”之称,即使在作战的间隙,他也挤时间看书写日记,从未间断。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这样描写:“太阳升起来了。莫文骅环顾四周,到处都是书籍和文件——时事手册、地图、兵法书,关于土地问题、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的著作,马列主义读物,各种小册子以及英、法、德文书籍。红军的挑夫一路摇摇晃晃挑来的图书全部在这里了。书页被撕得稀碎,书面沾满了污泥。”

  莫文骅长期做军队政治工作,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1948 年2月,东北野战军在哈尔滨召开野战军政治工作会议。东北野战军第一副政委罗荣桓对莫文骅领导的辽东军区政治工作经验非常重视,让莫文骅在会上作了《关于辽东军区情况和政治工作的报告》,并向各部队介绍辽东军区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1948年5月,莫文骅任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后任41军政治委员。在他的领导下,41军也成为作风顽强,军纪严明的好部队。据41军老战士张家礼回忆,平津战役中,41军大部队路过老乡的果园,全军居然无一人上前偷吃一个苹果。毛主席听说后,马上决定北平的防务由41军担当,并且亲自到南苑机场检阅了41军。北平和平解放后,41军入城接管防务,纪律严明,赢得了北平老百姓的欢迎。胡愈之等知名人士亲自赠送给41军一面“仁义之师”大旗,至今还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此后,莫文骅历任第13兵团政委、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福州军区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0年在北京逝世。

  张万年的塔山情缘

  在后来的发展中,41军还出过不少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

  1948年10月,还是4纵36团司令部通信股长的张万年,参加了塔山阻击战。在团首长的指导下,张万年带领战士预先在团指挥所与主要阵地7号高地之间架设了16条电话线。为有效提高野战抗摧毁能力,他创造性地把16条电话线分成3种类型:一种是架空明线,一种是利用隐蔽地形敷设地面,一种是深埋地下。战斗中,他率领部属来回穿梭于炮火连天的阵地之间,随时接通被敌人炮火一再炸断的电话线,确保指挥通畅。塔山阻击战中探索创造的大规模野战防御指挥通信的保障方法,成为我军通信兵战史上的一个出色范例。

  《张万年传》中记录了北平解放后,改编傅作义部队过程中,张万年的一件轶事。当时,张万年所在的369团一名战友出师不利,遇到了改编部队明显的抵触情绪。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张万年带头在这些被解放的国民党士兵面前诉起了苦。说到悲痛的地方,他忍不住失声痛哭。张万年的回忆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有两名“解放战士”当场就哭起来,一颗颗长期冰封的心终于“解冻”了。

  1962年至1966年,张万年任41军123师367团(塔山英雄团)团长。巧合的是,1994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时,“塔山英雄团”的一部编入驻港部队步兵旅。1997年,张万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见证了有“塔山英雄团”血液的驻港部队新风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