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白皮书发布:陆海空三军总兵力公开(3)

2013年04月16日 10:10  新华网 

  陆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维护边境正常秩序和巩固国家建设成果为重点,依托作战指挥机构和指挥信息系统,加强战备值班要素整合,探索战区联合值班模式,推进团以上作战部队战备值班系统综合整治,以常态化运行的体制机制保证战备工作落实,形成各战略方向衔接、多兵种联合、作战保障配套的战备力量体系布局,始终保持迅即能动和有效应对的良好状态。海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重点,按照高效用兵、体系巡逻、全域监控的原则,组织和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在相关海域保持军事存在。各舰队常年保持必要数量舰艇在辖区内巡逻,加强航空兵侦察巡逻,并根据需要组织机动兵力在相关海域巡逻警戒。空军部队的日常战备,以国土防空为重点,坚持平战一体、全域反应、全疆到达的原则,保持灵敏高效的战备状态。组织常态化空中警戒巡逻,及时查证异常不明空情。空军指挥警戒值班系统以空军指挥所为核心,部队指挥所为基础,以航空兵、地面防空兵等战斗值班兵力为支撑。

  第二炮兵平时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按照平战结合、常备不懈、随时能战的原则,加强战备配套建设,构建要素集成、功能完备、灵敏高效的作战值班体系,确保部队应急反应迅速,有效应对战争威胁和突发事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常规导弹部队能够快速完成平战转换,遂行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任务。

  开展实战化演习演练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开展实战化演习演练作为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重要抓手,注重将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精确作战、融合集成、联合制胜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理念广泛融入训练实践,按实战要求、战时编组和作战流程组织演练,突出指挥对抗训练、实兵自主对抗训练和复杂战场环境下训练,全面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开展跨区训练。为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在陌生环境、复杂条件下联合作战能力,依托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任务相近、类型相同和未来作战环境相似的师旅部队,以实兵检验性演习的方式开展一系列跨区机动演习演练。2009年,组织沈阳、兰州、济南和广州军区各1个师进行远程机动和对抗性演练。2010年开始,组织“使命行动”系列战役层次跨区机动演习演练。其中,2010年组织北京、兰州、成都军区各1个集团军首长机关带1个师(旅)以及空军部分兵力参演,2011年组织成都、济南军区带有关部队赴高原地区演练,2012年组织成都、济南、兰州军区和空军有关部队赴西南地区演练。

  突出对抗训练。各军兵种强化对抗性检验性演习演练,组织实兵对抗、网上对抗和计算机模拟对抗等演习,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空军依托训练基地构设复杂战场环境,组织军区空军之间、军区空军与合成“蓝军”部队之间,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红蓝”体系对抗演习。第二炮兵开展复杂战场环境下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防干扰、精确打击与防护反击的对抗性训练,加强核生化武器威胁条件下安全防护和操作技能训练,每年安排多种型号导弹部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

  拓展远海训练。海军探索远海作战任务编组训练模式,组织由新型驱护舰、远洋综合补给舰和舰载直升机混合编成的远海作战编队编组训练,深化复杂战场环境下使命课题研练,突出远程预警及综合控制、远海拦截、远程奔袭、大洋反潜、远洋护航等重点内容训练。通过远海训练组织带动沿海有关部队进行防空、反潜、反水雷、反恐怖、反海盗、近岸防卫、岛礁破袭等对抗性实兵训练。2007年以来,在西太平洋共组织远海训练近20批90多艘次。训练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某些国家军用舰机的抵近侦察和非法干扰活动。2012年4月至9月,“郑和”号训练舰进行环球航行训练,先后访问及停靠14个国家和地区。(未完待续)

  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任务。中国武装力量服从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和抢险救灾,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参加国家建设

  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完成教育训练、战备执勤、科研试验等任务的前提下,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部署,坚持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才、装备、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积极支援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等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援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发挥水电、交通、工程、测绘等专业部队的优势,支援国家和各地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共投入劳动日1500多万个,动用机械车辆120多万台次,援建机场、公路、铁路、水利枢纽等省以上重点工程350多项。武警水电部队先后参加云南糯扎渡、四川锦屏、西藏旁多等水利水电和铁路、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115项。武警交通部队承建新疆天山公路、甘肃洛塘河特大双层桥梁、西藏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等172个项目,建设里程3250公里。

  参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建制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荒山绿化、防沙治沙、湿地生态保护等工作,支援京津风沙源治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长江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西藏“一江两河”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区和生态工程建设。两年来,共植树1400多万株,成片造林、飞播造林和绿化荒山荒滩300多万亩。测绘、气象、给水等技术部队还为地方提供大地勘测、气象水文预报、水源探测等服务。

  扶贫帮困和支援新农村建设。各部队先后与63个贫困县、547个贫困乡镇建立帮扶关系,共建立扶贫联系点2.6万个,支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等小型工程建设2万多个,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1000多项,帮助40多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先后在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内蒙古、贵州等地支援地方找水打井,共打井358眼,解决了96万人生活用水及8.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实施“百井支农富民”工程,在宁夏中南部干旱带找水打井192眼,缓解了39万人、57万头牲畜饮水和3.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011─2012年,军队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技术部队共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研究200多项,参与科技攻关220项,转让科技成果180项。军队和武警部队108所医院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县级医院130所,军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所)1283个。2009—2012年,在新疆、西藏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集中援建“八一爱民学校”57所,解决了3万多名学生入学问题。

  参加抢险救灾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依据2005年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军队和武警部队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任务。

  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建成战略级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在重点地区预储预置抢险救灾急需物资器材,编制修订团以上部队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军地抢险救灾联训联演,全面提高抢险救灾能力。目前,已组建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交通电力应急抢险队、海上应急搜救队、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医疗防疫救援队、气象保障应急专业队等9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各军区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组建4.5万人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

  中国武装力量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都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2008年,出动126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击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2.1万人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2010年,投入2.1万人参加青海玉树强烈地震抗震救灾,1.2万人参加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2011年以来,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37万人,各型车辆(机械)19.7万台次、飞机和直升机225架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87万人,参加抗洪、抗震、抗旱、防凌、防台风和灭火等抢险救灾行动,抢救转移群众245万人,抢运物资16万吨。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每年出动数百架次担负森林和草原防火、救火任务,并实现常态化。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