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军人:打胜仗是唯一标准

2013年02月17日 03:39  解放军报 
以色列军人:打胜仗是唯一标准

  笔者曾随团对以色列进行过三天的访问,近距离接触了以色列国防军这支规模不大但富于传奇经历的军队。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他们那种始终着眼实战的务实作风。

  以色列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四周都是阿拉伯国家,用他们的话讲,“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导致亡国”。正因如此,以军常年处于战备状态,并养成了着眼实战、注重实效的作风,战斗力自然而然成为其衡量所有工作的唯一标准。我们曾到一个营级部队去参观。据介绍,这个部队是一个“窗口”单位,同时又是一个作战值班单位。我们进门的时候,没有任何仪仗,也没有乐队,以军营长和几个军官一身尘土和汗水地出来与我们握了握手,算是迎接了一下。参观过程中有一个课目表演,军官和士兵都是临时从日常训练中拉出来为我们随机地做一些演示,一看就不是专门准备的“迎外课目表演”。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一件崭新的,或是“光鲜”的武器装备,从士兵用的突击步枪到梅卡瓦坦克,无一不是沾着油或尘土,或是碰掉了漆,或是做过一些小小的“自我改造”。给人最大的感觉是,这些装备和部队都是为了实战而训练的,而不是为了给人参观。

  到某师参观时,同样没有什么客套,程序非常简单。一个营级军官和几个士兵接待了我们,给我们摆出了一些矿泉水和饼干,准备了几个望远镜,称师长一会儿要亲自做情况介绍。结果师长开了一辆巡逻车来了,穿着作训服,冲锋枪不离身,也是一身的尘土。以方陪员告诉我们,师长经常在其管辖地区亲自巡逻,以便及时掌握一手情况。师长到了以后与我们简单寒暄了几句,然后开始介绍有关情况,从其部队的历史、相关冲突的情况到管辖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情特点,基本有问必答,用语简洁准确。师长介绍完情况后又登车重新开始巡逻,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到以军的最高学府——国防学院参观时,我们发现里面居然大多数都是“平房”和“板房”,毫无装饰,其朴素程度令我们这些中国军人不禁想起当年的“延安精神”。国防学院院长、教育长和另外一名高级军官在会议室门口迎接了我们,没有秘书或专管外事接待的干部。院长向我们介绍情况时,他用的多媒体基本上没有任何图片,全是图表和文字,但情况介绍和后来的会谈都内容详实,充分体现出扎实高效的办事风格。陪同的军官告诉我们,在以军看来,简明务实的作风是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精神面貌的一种象征。它不仅对军队重要,而且会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产生良性互动,有助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风气,反过来又可保证部队获得优质兵源,实现“好公民必然是好军人,好军人必然是好公民”的目标。

  着眼实战的以色列军队十分重视从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他们总是十分认真地总结评估每一次军事行动的得失,对不成功的行动的解剖,更是十分深入,不讲情面。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最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以色列虽然最终反败为胜,但仍在战后成立了以最高法院院长为主任的五人委员会对战争过程进行调查,并建议解除总长、军情局长和南方军区司令的职务。2006年7月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的“第二次以黎战争”被认为是失败的战争。当年9月,以色列就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评估这场战争,并于次年1月出台长达250页的报告,指出以军的主要失误在于“过于突出空中打击,地面攻击迟迟未能跟上”。报告还对时任总理奥尔默特和总参谋长哈卢茨提出了尖锐批评,导致后者很快引咎辞职。

  左上图:参加实弹演练的以色列女兵。本报资料图片

  国防大学 徐弃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