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政府护渔,我们渔民有底气!”——中国渔政巡航编队钓鱼岛海域登临渔船执法侧记
10月26日上午,中国钓鱼岛海域241渔区,蓝天白云,风和日丽。放眼望去,20多艘中国渔船正在中国的传统渔区捕捞作业。
中国渔政202船、44061船组成的护渔维权巡航编队,正在这片渔区巡航。上午10时,中国渔政202船准备施放小艇,登临附近的渔船执行护渔维权执法任务。
在吊车手的熟练操作下,后甲板上的橙色橡皮艇被稳妥地吊放到船舷边的海面上。等候在舷边的渔政员们,敏捷地跳上小艇。新华社记者随艇出发。
马达轰鸣,几分钟的时间,小艇已经靠近约500米远的浙岭渔69059船,这是一艘船籍浙江温岭的渔船。船上飘扬着中国国旗,船头上镶嵌着一颗红五星,驾驶台一侧用醒目的红漆写着英文“CHINA”,正前方画着海面、朝阳和“财源广进”的字样。
看到中国渔政的执法小艇,船员们自发地聚集到船舷边,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微笑。
“嗨!接住缆绳!”渔政员一边说着,一边将缆绳抛上渔船。船员一手接住缆绳,牢固地拴到船舷上。
渔船的船舷足有一人多高。小艇和渔船都在晃动。渔政员攀上船舷,翻身进入渔船,渔民和渔政员的双手紧紧握了起来。
渔船正在起网。一位渔民把粗大的绳索系到前甲板的桩柱上,三四位船员拽起绳索,绳索渐渐绷直起来。“拉哦,嗨呦!拉哦,嗨呦!”墨绿色的大网被拖出海面,网眼里泛着一片鱼鳞的白光。
“哗哗哗!”被拖吊到前甲板上的渔网打开了,倾泻下来的渔获物堆成了一座小山。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鱼儿跳动着。“鱼山”中以大眼睛、流线型的蓝圆鲹居多,渔民们俗称“黄占”。章鱼翻动着柔软的触角,细长的海鳗灵活地扭动身躯,长着大翅膀、长尾巴的犁头鳐露出了雪白的鱼腹。
“这一网还行!”船老大叶梅玲今年48岁,出海捕鱼已经有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这艘渔船总吨位218吨,共有8名船员,这次出海已经有七八天,准备在十天后返航送回渔获物。“每次出海,大约能捕到十来吨鱼。”
一边说着,叶梅玲一边将渔政员带上二层甲板的驾驶台。渔政员首先出示了执法证。“我们中国渔政船正在这里护渔巡航,希望你们安全驾驶,规范作业,满载而归!”202船政委孙士荐说。
“好,好,谢谢!”叶梅玲开心地笑起来,“我们中国政府渔政船在这里护渔,做我们的后盾,我们渔民就放心了!”船老大拿出了各种证件和捕捞日志,渔政员们细致地拍照、录像和记录。
叶梅玲告诉记者,钓鱼岛海域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渔场,浙江、福建一带的渔民长年在这里捕捞作业。“近些年来,我们渔政护渔的力量越来越强,经常碰到像今天这样的护渔编队,我们心里越来越有底气!”叶梅玲说,“有时候日本人的船跑到这里转悠,烦得很,但我们不理他们,更不怕他们!”
半个小时后,登船检查顺利结束。中国渔政小艇开始返回202船,叶梅玲带领船员们挥手送别渔政执法人员。
广袤的中国钓鱼岛海域,蔚蓝色的海面上铺满阳光。中国渔政巡航编队穿梭在辛勤捕捞的中国渔船之间,一面面五星红旗随风招展。(记者杨金志、岑志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