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俄科技合作由单向变双向 合研蛟龙号深潜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3日 09:27  中国科技网
中国驻俄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龚惠平 中国驻俄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龚惠平

  国际科技合作十年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与经济结合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互惠互利合作日益深化,并取得累累硕果。科技合作当之无愧地成为维系中俄两国关系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跃的纽带之一。

  中俄科技合作形成机制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是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的机制化平台。作为该机制的双方政府主管部门,中国科技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部每年定期轮流在两国举行中俄科技合作分委会会议,就本国最新科技政策及科技发展现状相互通报信息,分析双边科技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合作重点和具体计划,并商定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的项目清单。截至目前,双方共举行了16届科技合作分委会例会,列入并执行了数百项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涵盖了航空、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生物、信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各个领域。

  中俄两国相关地区和部门间的科技合作平台和机制化交流活动是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的有益补充。以两国科学院之间的合作为例,双方不仅签署了若干合作协议,而且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藏学、北极圈极地和冻土研究、海洋研究等重点领域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高技术与创新合作成为重点

  随着中俄两国关系大发展,中俄科技合作呈现出理性和务实的新特点,合作重点正逐渐转向高新技术和创新领域。为此,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在2006年成立高技术和创新合作工作组,以专门协调和指导双方在高新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合作。

  为充分利用中俄双方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互补性,近年来,中俄两国境内陆续建立了若干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或基地,包括中国境内的烟台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园、黑龙江中俄科技与产业化合作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俄罗斯境内的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为两国创新合作提供了咨询服务和产业化平台。

  此外,中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成为中俄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的重要载体。2012年4月,主管中国高新区发展的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与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以该合作协议为基础,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进而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哈尔滨高新区开始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具体合作。

  科技合作成果丰硕

  为进一步提升两国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两国关系的需要,中俄双方逐渐由短期的、小型的一般交流转向实施中长期、大型科技项目合作。2007年11月,在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框架下,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与创新署关于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共同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决定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能源和节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信息和通信技术等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实质性大项目合作。目前,双方已共同实施了十多个大型合作项目,这方面的合作成果已经在中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等大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中俄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已经由最初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如今的“双向互动”。近年来,中俄两国科技工作者共同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大项目,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2003年10月,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五”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8年9月,我国航天员从“神七”飞船成功出舱;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航天员培训,还是在出舱航天服研制等方面都展现了中俄两国科技合作的成果。

  ——2010年10月,中国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进行了海洋科学考察,这既是中俄第一次联合海洋科学考察,也是中国科考人员第一次对鄂霍次克海及太平洋靠近北极水域进行的考察。

  ——2011年7月21日,代表着第四代核电技术发展方向的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实验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这是中俄两国科学家共同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自2000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快堆设计和建造的政府间协议以来,中俄双方在快堆技术设计和咨询、人员培训、燃料和关键设备采购等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共签署40多项技术合同。先后有多批俄罗斯专家来华工作,其中有7位还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2011年11月,由俄罗斯组织、多国参与的人类首次模拟载人火星探测的“火星-500”项目成功完成。作为重要的参试国,中国派出志愿者王跃全程参与520天的密闭试验,制定并完成了“长期密闭环境下人体中医辨证研究”、“火星任务地面模拟环境对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和“长期密闭环境对乘务组成员非言语交流的影响研究”这3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参试项目。

  ——2012年7月16日,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亲临7000米深的海底开展作业和科学研究实验。在这一项目研制过程中,中俄双方在钛合金载人耐压球、钛合金框架、深压海水泵等高技术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成为中俄在海洋高科技领域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

  中俄科技合作前景光明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入重要的发展跃升期。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纳米技术、高铁技术、环保节能等诸多领域,中国已经具备了在平等基础上与俄罗斯开展互利科技合作的实力。中俄两国科技合作正逐步向更充分意义上的“互利共赢”稳步迈进。

  事实证明,科技是中俄两国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的一个合作领域。正如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所指出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不断提高中俄科技合作的水平,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世代代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做出贡献。从政府到民间,双方都对两国发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寄予厚望。”(我驻俄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 龚惠平)

  《科技日报》(2012-10-22 二版)

分享到:
  • 新闻十八大将适当修改党章写入重大战略思想
  • 体育国际自盟宣布对阿姆斯特朗终身禁赛
  • 娱乐潘粤明声明称遭污蔑 董洁情变首亮相
  • 财经前三季度罚没收入成地方增收主要途径
  • 科技苹果iPad mini发布会探营(高清图)
  • 博客代购被判刑11年离职空姐:量刑太重了
  • 读书文史观天下:俄罗斯“彼得大帝”普京
  • 教育母亲关注儿子微博 说教评论引亲子危机
  • 育儿奶奶买早点妈妈睡着新生儿险被抱走(图)
  • 健康碘盐诱发甲状腺癌? 老年人如何老有所医
  • 女性如花教你打造小V脸 2013春夏时装趋势
  • 尚品秋冬季男士风衣穿搭指南 爱摇滚也爱酒庄
  • 星座测试你熟女吗 漫画:12星座御姐控
  • 收藏上海大东方画家村解散 文物沈宅拆除一半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