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点睛
“一毕业就当军官,刚当兵就带兵,刚入党就当支部委员。”这一情况,在国防生干部中比较普遍,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应,也让不少国防生感到苦恼,部队也为他们着急。
为此,空军兰州大学选培办深入研究国防生成长成才规律,依托航空兵部队建起了全军第一个国防生见习锻炼基地,走开全员额参训、基地化组训、全方位锻炼的国防生培训新路子,有效缩短了国防生干部第一任职的适应期。
■“这证书、那证书,得不到战士认同就是输”
“给人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思想根基弱一些。”谈起前些年分配到部队的国防生,某部干部科科长刘华锋如是说。
栗挺,现任兰空某部指导员,是2008年从兰大毕业的国防生。他告诉记者,当年他来到某部任排长后很快发现,自己指挥比不上士官,专业赶不上战士,研究工作插不上嘴,在训练场上也缺乏“看我的、跟我上”的底气……
“这证书、那证书,得不到战士认同就是输。”在一些毕业国防生看来,国防生“一毕业就当军官、刚当兵就带兵、刚入党就当支部委员”的情况比较普遍,由此带来对第一任职的种种不适应。
“国防生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不破解他们较快融入部队的成长难题,我们就有负选培干部的责任!”兰大选培办主任任建军在一次国防生培养会议上这样说。随后,他带领选培办工作人员穿三秦、行陇原、踏贺兰、上高原,扎进兰空所属部队,调研部队需求,听取官兵意见,查找培养差距,写出了1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
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较弱、军人气质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问题一一浮出水面,怎么办?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依托航空兵部队建立国防生见习锻炼基地,组织针对性岗前训练。
■见习锻炼基地为“准军官”淬火加钢
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教官……国防生见习锻炼基地组建伊始,难题重重。选培办多方寻求支持,筹集资金500余万元,依托兰空某场站,于2009年建起了全军首个集“训练、学习、娱乐、生活”于一体,能同时接纳300名国防生进行见习锻炼的基地,组织国防生于大三、大四暑期进班进排,下连当兵集中淬火。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2009级国防生唐琦智在集训日记上写道:“第一次帮厨我很不理解,以后到部队不是当军官的吗?现在我终于明白,基层更多的是琐事,军官小事干不来,如何干大事?”
记者了解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小唐下到通信连,代理副班长,与战士同吃住、同劳动、同工作、同生活,身上有了“兵味”。
杨龙,是2006级国防生,现任兰空导弹某旅排长。前不久,他带领官兵以良好的通信保障,圆满完成第二届亚欧博览会空中安保工作,每天面对数百批次情报保障的繁重任务,他始终沉着冷静,应对自如。他告诉记者:“是基地的心理行为训练磨砺了我,走一走空中软梯、跳一跳空中断桥,有效增强了抗压力、抗挫折和心理调适能力。”
此外,选培办还着眼国防生第一任职岗位需求,科学设置国防生见习锻炼岗位,组织他们到机务维修、通信导航等不同类型单位跟班实习,为他们走上第一任职提前“预热”,收到良好效果。
■“卓越计划”让国防生尽快加入“航线”
8月中旬,见习锻炼基地会议室里,空军首批国防生“卓越计划”开训典礼在此隆重举行。20名大三国防生进驻见习锻炼基地,启动了为期一年的“卓越计划”培养工程。
“他们将全部住进连队班排,参加军政训练、岗位见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选培办主任任建军介绍说。
在他看来,寻找承训能力强且相对固定的机构,是国防生基地化培训成功的关键。他说:“承训单位不但要有支持依托培养工作的主观愿望,更要具备相应的训练场地、生活设施、见习岗位、带教骨干等客观条件。如果‘打游击’一年换一个单位,很难达到训练效果。”
记者了解到,见习锻炼基地的依托单位兰空某场站,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先后担负过3个航空兵团队保障任务,具有多机种保障能力。2009年以来,该见习锻炼基地先后培训学员近500名。回访部队显示,这些国防生分配到部队后很少“水土不服”。
“我们既是国防生的培训者,也是用人单位,具备供需的双重身份,使我们在国防生的培养上多了一层思考。” 兰空某场站政委梁兴才打了个比方说:“让国防生在部队‘热身’锻炼,就像让新飞机尽快加入‘航线’,与部队大机群比翼齐飞。”
记者告别兰大国防生选培办时获悉,近年来,该校毕业国防生100%服从分配,90%主动申请到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工作,向部队输送国防生一千余名无一违约,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为此为他们拍摄了专题片《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