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宗泽】《汉和防务评论》主编平可夫在该杂志2012年第10期中大谈中国“战略野心”,指责中国的“利益边疆”已经超越中国国界,并企图将军事力量扩充至北极、非洲、中东、俄罗斯、东南亚等世界主要地区,从而保障中国的经济利益及对资源的需求。
据平可夫所说,上述内容是他根据 “中国军事内部论文集”为基础分析得出的。文章摘要如下:
平可夫宣称,从2010年开始,中国军队的报刊频繁使用了“利益边疆”的说法,中国的“利益边疆”到底如何制定?这一提法令人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新边疆”理论,“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超越了国”。众所周知,苏联时代的“利益边疆”的划分方式,是以维度、经度为定界的。
近期,中国军队在内部出版的诸多的论文集,讨论中国的“利益边疆”的划定问题。这些论文集首次以经度划定了中国未来30年的“利益边疆”所在。这些论文集,由不同级别军人学者撰写。其要点如下:
“我国军事力量应能够大致在北纬55度至南纬35度左右。这样才能够可靠地保卫我国领土主权和专属经济区利益。向北能加固现有的安全边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我国对北极地区权益的主张;向南能将我国的安全保障拓展到南非至澳大利亚一线。能在南亚、东亚地区实现主导型军事存在,有效控制南海。能在中东和东非、南非地区施加重要军事影响。向东能将我安全保障拓展到第二岛链之外,并确保在第一岛链内外的较大军事优势。向天能充分利用和有限控制包括临近空间在内的地球静止轨道(含)以下空间,并有一定深空行动能力。”
平可夫就此得出,这一论断足以说明中国的利益边疆比当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新边疆”划界要广阔的多,基本涵盖了美国、加拿大本土之外的主要世界面积疆域。北纬55度的定界十分有意思,它大大超越了中国的北部边界,涵盖了整个蒙古、中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的主要工业地带、包括勘察加半岛在内的军事重地以及整个日本、韩国。论文声称中国的军事力量要能够在这一地区有效地采取近地军事行动。意味着如下含义:
其一:中国对沙皇时代的领土纠纷似乎还在耿耿于怀,而且把中亚、蒙古划归在军事力量有效行动的范围之内。这些国家中国依存相当程度的领土纠纷,目前暂时表面上得到解决,但是各自的不信任感依然存在。这一划定将于还意味着中国军队的路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海路权并重、南北同时“发展”是主流派军人的基本思考。
其二:依然指望确保对朝鲜半岛的军事影响力,并且保持对日本的军事优势。这一点并不奇怪,符合中国的安全定义传统。
南纬35度的定界,完全涵盖了南非、澳大利亚,横跨新西兰。这样辽阔的疆域全部划定在中国军事力量的有效行动范围,显示其及其强烈的海权思想和对能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世界性以来。
今天,在中国甚至其他亚洲国家前往南非的班机上,几乎可以发现超过50%的乘客是中国人。中国人在南非、安哥拉、坦桑尼亚、肯尼亚乃至整个非洲积极寻找各种矿产资源,对澳大利亚的矿产也在思索获取。因此南纬35度正是中国的能源海上生命线能够延伸的边界,完全涵盖了整个南海,因此上述中国军队的论文才声称“要在南亚、东亚实现主导型军事存在,有效控制南海”。
平可夫进一步指出,这里明确表达了要取得对印度的军事优势设想,否则如何在南亚实现主导型存在?其背后实际上时希望有效控制印度洋,进而确保进入非洲的海上战略通道,以此为依据,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海军,在了解这一理论背景之后,就不难发现中国建造航母的真正目的。
东京30到165度,涵盖了地中海的一部分、非洲的几乎一半、全部勘察加半岛和整个澳大利亚、关岛、众多太平洋小国。这已经超越了第二岛链的势力范围。论文声明:要把中国的安全保障拓展到第二岛链之外,确保在第一岛链内外的较大军事优势。与谁相比的“军事优势”?当然首推美国,这意味着中国的海军力量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美国的海上势力范围从第一岛链内完全排除,至少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也能够确保对美国海军的优势。这一设想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控制岛链理论渊源超出了要“解放台湾”的要求。论文还提出了对北极地区的权益要求。这一点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中国军队内部公开讨论。之前曾经提出过要建造大型破冰船的计划。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甚至没有公开表示国对俄罗斯、加拿大在北极利益问题上的态度。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天军”建设的问题,提出了要“有限控制”地球静止轨道(含)以下空间,并有一定的深空行动能力。由此看来,中国的“天军”计划的第一步是围绕控制静止轨道以下的空间发展,俄美的侦察卫星大多活动在这一空间。总体上,上述中国的“社会主义新边疆”与苏联时代相比,更具备立体性,要支撑如此庞大的势力范围,势必要更大程度发展海军、海军航空兵、弹道导弹和天基武器。同时与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利益边疆”的冲突无法避免。
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