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媒体称中日若开战远比马岛战争更具毁灭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8日 11:31  环球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7日文章,原题:中日之争与英阿冲突的异同

  现在的局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争端的导火索是一群鲜为人知的岛屿。在外界眼中,控制岛屿的一国正身陷长期经济衰退。而声称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的一国,则认为这些岛屿是可追溯至19世纪的国耻的象征。

  中国就像1982年的阿根廷,日本则像当时的英国。不过,彼时和此时也有明显区别。上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产出也比阿根廷大得多。而中国近年来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英国和阿根廷的情况不同,中国和日本并不是分处地球的两端。中日两国是邻居,双边贸易生机勃勃。这意味着,中日之间的这场争端可能危及更多的东西。因此,双方的对峙不大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但若真的爆发军事冲突,后果将远比英阿战争更具毁灭性。

  历史上不乏误判导致灾难的例子。1914年8月前,乐观人士曾认为,德国和英国之间贸易繁荣,两国若爆发战争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双方都不会考虑这个选择。

  中日之间的宿怨再起波澜,让人们对两国关系产生无数疑问。日本不会很快忘记中国抗议者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风险是可以规避的。日本制造商在华生产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是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一旦中国劳动力成本失去竞争力,这种生产就会转移。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战略。人们发现,“软实力”的概念很不靠谱。就像“乔治男孩”和“烈火战车”(前者为英国歌手,后者为英国电影———编者注)受到热捧不能吓阻阿根廷将军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英阿马岛战争时任阿根廷总统———编者注)一样,寿司和日本流行音乐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同样无助于化解中日争端。加强硬实力的观点很可能会赢得支持,质疑与中国展开接触的右翼民族主义声音也会在日本国内得到响应。

  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灾难使阿根廷认为,英国既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夺回一座遥远的群岛。同理,中日两国经济表现的差距解释了中国为何变得日益自信,并且使人们开始怀疑美国是否致力于保护日本利益。▲(作者彼得·塔斯克,倪卫国译)

分享到:
  • 新闻中共中央决定开除薄熙来党籍公职
  • 体育恒大2红1-2仅领先3分 里皮炮轰足协裁判
  • 娱乐乐基儿否认婚变坦承与前男友投资(图)
  • 财经 央行:不记名购物卡面额限超1000元
  • 科技腾讯微信等产品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 博客美国罗列大闸蟹罪状 民国汽车不烧汽油
  • 读书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女便衣们"
  • 教育百年前“高考卷”物理题皆英文
  • 育儿11岁女孩遭老师猥亵患抑郁症想自杀
  • 健康人和人也传染狂犬病? 简单实用益肾妙招
  • 女性张柏芝章子怡争艳 贝嫂的嫩模时代(图)
  • 尚品世界各地螃蟹美食 必知六大雷人品酒法
  • 星座10月运天怒人怨假期运 中秋有啥好事
  • 收藏新邮价格下跌 苏富比内地首拍惹争议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