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一天,北海舰队航空兵某机场,一场飞行训练正有序展开。记者跟着机务班车来到飞行一线,亲身体验紧张的训练氛围。
一架某新型战机降落后,机务人员没有将其拉到加油线进行检拭、加油,而是让飞机直接滑行到起飞线进行再次出动的准备。这意味着,所有飞行前的机务准备工作全部在起飞线完成。果不其然,很快,战机拖着赤红的尾焰再次呼啸升空。
中队长王叶告诉记者:“信息化战争瞬息多变,原有保障模式难以适应未来海空作战的需要。过去是停机坪、加油线、起飞线三线式保障,一切按部就班;现在是打破常规全在起飞线保障,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一切为了打赢。”
原来,过去飞行保障时,战机先要在停机坪进行机械日准备,在飞行训练开始前拉到加油线加油,再拉到起飞线前进行准备,重复性工作较多,保障时间大多浪费在路上。而在一线保障,省去了移动飞机的时间,机务人员也省去了来回奔波,工作效率直线上升。
“变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需要勇气。”对于这段变革过程,王叶说,旧的保障模式难以满足新装备的保障要求。但有的人提出,三线变一线,会不会有安全风险?实践证明,只要工作做到位,这种风险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记者翻开中队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载着中队官兵的一连串创新之举:连续几次召开“诸葛亮会”,寻找解决燃油快速安全添加的最优方案;规范指挥旗语、放飞动作和灯光信号,简化保障程序;将登飞机检查、飞机放飞等每一道程序进行优化……“那阵子,官兵们创新热情高涨,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王叶回忆当初的艰辛,仍记忆犹新。
夕阳西下,飞机的轰鸣声渐渐稀落,白天的飞行训练结束了。记者从塔台了解到,采用一系列新的保障机制后,当天的飞行准备时间节省了近两个小时,每个场次比以前多飞行近10个架次,训练效益明显提升。 (钱晓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