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东
近期以来,亚太地区的岛屿主权争端和海洋权益纠纷已成全球热点。区外大国也在极力参与进来,如果这种动荡继续下去的话,低强度冲突将是其降温的拐点。
随着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移动,亚太地区渐渐成了全球多事之地。美国一方面将亚太地区作为其海外军事部署的重点,另一方面又利用亚太动荡来调整该地区的力量格局。其手法主要有:一是利用攻击性的军事演习制造动荡,如朝鲜半岛就因此不时出现动荡。二是挑动有关国家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如在黄岩岛问题上,美国不断通过与菲联合举行岛屿防御演习等表示支持。这都是美国针对中国的重要手法。美国通过“拉”、“打”以实现其渔利的战略目的,这也是亚太地区动荡的根本原因。
由于亚太相关国家的争端与纠纷触及国家核心利益,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退让。从历史经验看,当事国各方通常以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为杠杆调整这种利益的归属。在日本与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问题上,俄罗斯加大了在这些岛屿上的军事存在,也频频对日本的挑衅行为使用军事力量。同样,韩国在与日本有争议的独岛上也开始部署军力。目前,虽然中国一再主张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日本却频频挑衅,中国有充足信心地勇于接受挑战。这是目前亚太地区“热点”继续热下去的危险性。
人们都知道,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的延续,是国内政治的外在表现。进入2012年以来,与亚太地区热点相关的国家都处于政治权力的脆弱期。俄罗斯已经进行了大选,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也将进行大选或换届。在这种国家政治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如何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被看作是各国选择新一届领导人的风向标。这一点在日本体现得更加明显。目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推动着各个竞选者在钓鱼岛问题形成一致的态度,即采取越来越强硬的立场和政策。这就是钓鱼岛危机升级的主要动因。
但笔者认为,可以肯定一点:目前的冲突向战争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即便争议双方发生武力相撞,也只仅仅限于冲突而非战争。动武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最高手段,表达了各国执政当局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当前与历史上其他时期完全不同,各国经济融合加大。一旦冲突规模的扩大对任何当事国都没有好处,相关当事国都希望将冲突规模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另外,美国也希望掌控冲突规模,使之不发展成局部战争。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制造动荡,在动荡中获利的需求,也是制约亚太地区动荡失控的需要。亚太地区冲突的具体表现是“擦枪走火”,最高限度以“延坪岛炮击”为限。不难发现,从这个角度看,亚太地区确实存在着低强度军事冲突的潜在威胁。▲(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