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军
过去数年间,低调前进的中国海军护卫舰部队,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进步,有助于巩固中国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优势,并缩小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差距。
近日,部分外国媒体将目光聚焦黄浦江畔,称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初露真容;与此同时,一组拍摄于大连的照片显示,完成第十次试航的原“瓦良格”号航母,也被漆上了崭新的编号。相比航母和驱逐舰这种从不缺乏关注的明星舰艇,中国海军的护卫舰部队在过去几年间表现相对低调。不过有分析称,这并未妨碍后者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进步。
近海防御的理想之选
如果把水面舰艇与肉食动物类比,航母即为“海上雄狮”,巡洋舰如虎,驱逐舰似狼,吨位更小的护卫舰则像猎犬。尽管护卫舰不像巡洋舰、驱逐舰那么复杂,上升势头则远远超过后两者。从世界范围看,巡洋舰几乎停止发展,驱逐舰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亦呈萎缩之势,护卫舰却方兴未艾。包括英法等发达国家在内,都将护卫舰作为水面部队的基干。
至于中国海军,虽然过去10年间推出了数款新型驱逐舰,可建造数量都很少,带有明显的试验性质。相形之下,护卫舰的研制生产不显得那样顾虑重重。台湾《亚太防务》杂志指出,中国海军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分工比西方国家更明确,即驱逐舰主要用于远洋作战,而护卫舰主要用于近海防御。之所以有这种分工,是因为中国当下面临的近海威胁比别的国家大得多。特别是随着南海和钓鱼岛主权争议升温,中国近海安全形势越发严峻。针对这种状况,吨位适中、建造简单、使用灵活的护卫舰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兵力构成“三位一体”
与其他舰种相比,护卫舰在中国海军总吨位中所占的比重始终稳居首位。迄今,中国共发展出053、054、056三大系列护卫舰,其中053系列又衍生出8个子型号。053系列中的最后型号——053H3型,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共建造了10艘;054系列中的054A建造速度与053H3型相似,从2008年至今已有11艘服役;056型的建造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仅今年5月以来就有5艘下水。
在上述型号中,054A吨位最大,技术指标最先进。舰上装有三坐标雷达、舰壳声呐和拖曳线列阵声呐、电子战系统、作战指挥系统、导弹、火炮和1架直升机,其中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兼容中程舰空导弹与反潜导弹。英国《今日中国防务》论坛曾刊登对比分析文章称,054A的整体性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均衡的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特别是作战指挥系统和数据链,使得这种护卫舰能与其他作战单位密切协同,成为一型能适应信息化海战要求的先进水面舰艇。
中国海军进行的亚丁湾护航行动中,054A的出镜频率最高。美国防务观察家詹姆斯·巴塞特指出,054A在多次演习和准军事行动中的优异表现令中国海军满意,这应该是该型舰得以快速大批建造的重要原因。前段时间,还有照片显示中国海军开始在054A上试验操作无人机,意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
自2011年陆续开工的056型,属于专用于巡逻和低烈度作战的“轻量级选手”,尽管吨位更小,技术亮点依然不少。美国《信号》杂志早先分析称,其配备的FL-3000N多联装近防导弹发射架、30毫米遥控舰炮都是首次露面的新装备,76毫米舰炮、鹰击-83反舰导弹也与054A上的基本相同。与周边国家海军近期获得的西方和俄制轻型护卫舰相比,056的整体性能处于相同水平线上,极高的国产化率有助于确保其实施“群狼战术”。
以双重优势维护海权
尽管054A、056型护卫舰渐成骨干,中国海军并未因此冷落053系列护卫舰。相反,中国海军一直在对这些老一代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最大限度发挥旧船的效能。事实上,不久前曾在南海搁浅的“东莞”号护卫舰,便算得上是053系列的典型代表——通过判读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可以发现中国海军对“东莞”号及部分姊妹舰进行了广泛的升级,包括换装带隐身炮塔的100毫米舰炮,用两座4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替代了原来的上游-1型反舰导弹,并换装了新型电子战系统。“洗心革面”的053型,与东盟诸国的同类装备旗鼓相当;另外,搁浅的“东莞”号最终自行返航,也表明其可靠性出色。
美日等国的民间智囊组织普遍认为,从中国海军加紧建造054A和056型护卫舰,以及对053系列护卫舰持续改进的情况来分析,近海作战仍是中国海军的任务重点,凸显出中国海军志在巩固南海优势地位、缩小东海战力差距,确保“第一岛链”以西的制海权。未来,中国海军可能以056型护卫舰作为在南海与东海的日常巡逻主力,054A充当后盾,现代化改进后的053系列则被定位于后备机动兵力,作为056和054A之间的补充。
就南海而言,中国海军硬件优势明显,仅056型就足以应对周边国家海军。在东海方向,虽然中国护卫舰整体性能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尚有差距,但钓鱼岛仍处于中国海洋战略中的近海作战区域内,出动护卫舰的效费比较驱逐舰高,且具备数量优势;况且,现代海战是体系作战,在得到其他军兵种支援的情况下,中国护卫舰的威力有望得到超额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