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放军道尔M1部队演习中取得12发12中骄人战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6日 11:41  中国军网微博
8月中旬,该旅进行导弹发射演练,取得12发12中战绩。马 臣摄 8月中旬,该旅进行导弹发射演练,取得12发12中战绩。马 臣摄

  作者: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丁广阳 程永亮 记者 杨清刚

  走进南京军区某防空旅“开放式”旅史馆,犹如翻阅一部厚重的大书——

  这本书的封面镌刻着一位上将的题词:“神剑”;扉页是一面惠安影雕:“导弹+一串串数据链”,代表着向“信息化防空劲旅”铿锵迈进;章节是5个翻开的书型石雕,分别题写着:戈壁铸剑、草原砺剑、南海论剑、大漠亮剑、黄海挥剑,见证了该旅纵横驰骋的发展足迹。

  百闻不如一见。8月中旬,记者随同该旅千里机动至某演习场,目睹了官兵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12枚导弹如利剑出鞘,发发命中的壮举。

  “神剑”突击,“网聚”给力。该旅列装某新型防空导弹以来,创造了在全军同类装备中发射数量最多、命中率最高的骄人战绩,有力地推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突破壁垒,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

  打通“最后一公里”,赢得“关键下一秒”

  “空情系统发现目标!”数百公里外“敌机”乍现显示屏,该旅指挥所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指挥车内,两名参谋端坐指挥席位,逐一研判与空军预警机联网的情报系统发来的“敌机”速度、航迹等数据。旅长张松黎敲击键盘,运用一体化指挥网,将战斗命令迅速传达至导弹发射单元。

  目标渐近,战车雷达天线快速旋转搜索,操作手一摁按钮,导弹山呼海啸般腾空而起,“敌机”被炸得粉碎……

  “过去是‘看见再打’,现在是‘抓住就打’。”张松黎说,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各个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织就了一张精确捕捉每一个超视距目标的“无缝天网”。

  这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探索历程。几年前,新装备来了,新系统来了,兴奋劲过后,官兵们发现,指挥系统之间、不同作战单元之间,信息系统标准不一、格式不符、接口不兼容,苦恼如影相随。

  当时,尽管上级配发了空情接收与分发系统,旅指挥所已能与上级实现互联互通,但与单装发射系统无法联通,“信息流”行至“最后一公里”戛然而止。

  如果指挥信息系统不能与打击末端贯通,那系统的网聚能力就等于零。面对这一新情况,该旅党委认为,未来空战,发现即摧毁,已步入“秒杀”时代。只有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把各个作战单元信息通道联起来,才能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

  为此,该旅专门成立攻关小组,研发出基于信息传输的“弹炮结合接口车”,实现了高炮作战单元和导弹作战单元之间的自主协同。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他们以担负总部组织运用信息系统试点任务为契机,先后取得了46项成果,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打通了野战防空作战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从作战指挥到火力打击的无缝链接。

  网络变通达,信息全覆盖。盛夏时节,该旅3台导弹战车参加总部组织的检验性演习。在蓝方实施强电磁干扰下,他们边组织2台战车雷达开机诱“敌”,边开通“多站联动”信息链路,待蓝方被迷惑后,保持静默的主打战车发射手陈明突然开机,从锁定目标到发射导弹,用时仅数秒。

  如今,该旅指挥信息系统不仅与武器平台联为一体,还与各军兵种的信息系统联为一体,全网联动、立体打击,部队全方位打击能力倍增。

  强势推进,逼全旅官兵人人把脑筋“用起来”——

  植入“信息因子”,推动“信息主导”

  “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用好信息系统是关键。”采访中,该旅政委唐向阳对记者讲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次演练,四连连长在高速开进途中运用车载指挥系统下达命令,因不熟悉系统操作,用了近一分钟才输完短短10个字的指令。谁料,由于道路颠簸,车内剧烈震动,他操作时无意碰到了系统的触摸屏,导致系统死机,战机被贻误……

  “利剑在手,还要有过人的剑法,方能一剑封喉。”唐向阳告诉记者,推动信息主导,关键是要在人脑中植入“信息因子”。

  危机逼人奋进,一系列强势推进信息系统组织运用的举措随之而出——

  “不懂信息化,就被边缘化”,成为全旅官兵的警示语。班子成员人人带头学、个个带头练,上网能指挥、上车能操作。

  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统筹协调信息系统组织运用。

  全旅上下严格落实信息系统单装训练“信息小时”、信息系统联网组训“信息场日”,操作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常态化。

  从“不想用”到“主动用”,从“偶尔用”到“常态用”。“人剑合一”,促使战斗力生成模式悄然发生转变。

  几年前,某新型指挥控制系统刚配发时,官兵发现系统不完善而用得较少。

  “平时不用好,战时就要吃败仗!”该旅党委马不停蹄带领机关人员和营连长赶赴某机场驻训,研究拓展新型指控系统功能。1个多月后,“多链路组网”等3种新战法新鲜出炉,有力促进了人装合成、战技合成、指技合成。

  深秋,该旅参加军区实兵对抗演习,上级要求一个营使用指挥信息系统参加实弹射击考核。该旅领导主动提出:旅、营、连三级指挥所,一律使用指挥信息系统组织实弹射击!

  “早一天使用,早一天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近年来,该旅先后创造了17个“第一次”:第一次将新型野战通信手段配置到营连数据用户;第一次将营连射击指挥所由13人精简为3人……

  逼出了熟练使用,练出了信息优势,用出了良性循环。目前,全旅涌现出1400多名信息化骨干人才,有14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参谋,51人次享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实时更新,让海量信息紧跟训练作战态势“新起来”——

  保持“信息鲜活”,实现“一箭穿心”

  7月初,集团军组织防空兵网上指挥对抗。导调组临时给担任红方的该旅下发了5组情况处置,只见他们从容应对,一一化解,用时不到5分钟。

  前不久,该旅运用信息系统组织导弹实弹射击,新手比往年又增加了三分之一,首次担任导弹发射手的黄超杰、游勇、佘晓兵3名战士胸有成竹,稳健操作,发射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现代空战,“信息迷雾”让战场扑朔迷离,战况瞬息万变可能使人措手不及。该旅官兵出色的表现,得益于平时网络链接中不间断的“信息更新”。

  点击进入该旅指挥专网,记者发现,他们规范空情、指令、协同、请示、报告5类23种典型信息标准化描述,重要信息实时发、一般信息融合发、综合信息按需发,确保了信息流转的准确性。

  “旧船票”难登“新客船”,老数据形不成“网聚力”。该旅领导深刻认识到:要让每一发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必须保持系统“信息鲜活”,才能实现目标打击“一箭穿心”。

  要做到海量信息的实时保鲜,必须有“燕子衔泥”的韧劲。该旅专门抽调20多人成立“信息保障中心”,旅、营、连三级数据采集组定期更新部队参加重大演训、科研攻关等任务时的数据,每半月组织一次数据检查。

  为保证信息数据真实可靠,他们按照“统一采集、集中处理、层级审核”的原则,建立了管理应用、检查通报和评比表彰等机制。

  在防空兵射击模拟训练中,他们为了让官兵“身临其境”,不仅将“敌机”战法变化制作成三维画面输入系统,还把更新的相关作战信息一并输入,使射手们适应不同气压、气温、海拔条件下作战。

  强大的作战信息数据库,为决战决胜提供了支撑。刚刚取得导弹射击两发两中的发射手黄江华“解密”:此战前,他和战友在演训场拍摄了数百张图片,绘制了多张决心图,“敌机”一起飞,就可及时判断出机型、携带弹药、可能执行的任务、采取的战术手段,并依托强大“网聚能力”,实现目标打击“一箭穿心”。

  放远眼光,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推动转变“快起来”——

  着眼“e军突起”,提升“网聚能力”

  前不久的一次演习,“敌机”的信号已经在显示屏上闪烁,可某型导弹战车突然出现故障!

  紧急关头,修理人员将故障指示灯和组合面板连入一台PDA手持机,故障立即定位到某块电路板上。他们迅即进行更换,前后不到半分钟,战车便恢复了战斗力。

  过去,为了寻找一个装备故障,往往不知要打开多少舱盖。如今,他们通过有效引入运用物联网技术,使装备不仅拥有“大脑”,而且可以“说话”。

  “请领一箱指挥通信器材!”在野战仓库,随着保管员黄东坡操纵手机样式的遥控器,只见琳琅满目的货架上,一个货箱发出“滴滴”声,闪烁着红光。黄东坡自豪地说:“有了物联网相关技术支撑,调取物资器材由‘大海捞针’变成了‘探囊取物’!”

  “未来信息化作战,1个零件出故障就可能输掉一场战斗。”张松黎感慨地说,要实现百发百中,就必须善于运用新技术,让每一次保障都精确到位。

  变“人找物”为“物找物”。该旅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把传感器嵌入各类战备库室、装备器材,实现了平时和野战条件下,对装备器材的自动识别、智能统计、精确掌控、动态管理、有序分发。

  好雨知时节,好风凭借力。随着新军事变革强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带来的“e军突起”,该旅党委敏锐地感到:只有放远眼光,有效引进和运用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加快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基于这一理念,他们着眼打赢“下一场战争”需要,大踏步向信息化迈进——

  2007年,当许多人还不清楚网格技术是什么时,他们建成军营信息网格网投入使用;

  2008年,建设全军首家师旅级小型复杂电磁环境训练场,为对抗训练提供了“电磁蓝军”;

  2009年,规范整合通用信息系统,并升级为军区推广的“基层通用信息系统”;

  2010年,引入物联网技术,使部队保障向智能化转变;

  2011年,探索筹建网络对抗训练中心,使对抗训练在强大“网聚能力”中进行……

  着眼“e军突起”,提升“网聚能力”。这支在战争年代创造了击落敌机266架,击伤敌机444架次的功勋部队,如今在信息化大潮中又以骄人的成绩续写着辉煌: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表彰为全军先进旅党委、全军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全军防空兵基于信息系统训练模式研究论证先进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在加速转变中赢得主动

  解放军报评论员

  7年前,本报曾推出一个防空劲旅的典型——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积极探索“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之路的事迹。今天,我们再向读者推荐一个防空劲旅的典型——南京军区某防空旅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宝贵经验。 

  7年弹指一挥间,7年神剑铸辉煌。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战场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南京军区某防空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持以信息为主导,奋力探索加速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新途径,率先将新技术运用到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突破壁垒,强化网聚能力,成为信息化战场上又一支防空劲旅。

  两支劲旅,不同的时代课题,同样的历史担当。如果说“北国利剑”是我军探索信息化战争的开路先锋,那么“东南利剑”则是在我军有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清晰“路线图”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支新锐。

  恩格斯曾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更新、更勇敢的头脑。”赢得历史机遇,扛起时代担当,既要努力填平技术“时代差”,更要大力消除观念“时代差”,率先实现思维的跨越,加快推进部队全面转型发展。

  当前,世界信息技术正深刻影响并持续改变着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赢取历史机遇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身上。这既是挑战,又是使命,更是荣光!只有像南京军区某防空旅那样,始终以超前的思维、超常的举措,抢占信息技术革命的先机,才能赢得推进军事变革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

(编辑:SN031)
分享到:
  • 新闻陕西延安客车追尾起火36人死亡(图)
  • 体育英超-曼城两度落后2-2利物浦
  • 娱乐台湾淫魔富少自首 当庭否认迷奸偷拍
  • 财经西气东输二线10月通气 气价或集中调整
  • 科技美法院判决三星侵犯苹果专利
  • 博客“不让座扇耳光”的暴戾之气来自何方
  • 读书老兵忆越女兵色诱细节 民国艳舞表演(图)
  • 教育根叔作客电视访谈自曝大学遗憾没恋爱
  • 育儿小伙未让座被连扇耳光 磨牙棒噎死宝宝
  • 健康现代人最伤胃习惯 自测肾脏是否健康
  • 女性女星透视装无底限 揭秘设计师的灵感地图
  • 尚品绅士旅行箱选购指南 体验六家秘境度假村
  • 星座灵肉合一的组合 测试他为啥不爱你
  • 收藏流氓猪雕塑以前曾被查 马王堆遭疯狂盗土
  • 更多关于 解放军 防空导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