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特级飞行员进科研团队让设计符合飞行员习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9日 14:25  解放军报
联合科研加快成果转化让课题组成员喜笑颜开。本报特约记者 李良泰摄 联合科研加快成果转化让课题组成员喜笑颜开。本报特约记者 李良泰摄

  盛夏,西北某机场,一场空中对抗演练如火如荼。导调大厅屏幕上,某新型飞行训练质量安全监控与战术评估系统,对万米云端的对抗战机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评估。面对有理有据的评估数据,对抗双方飞行员赢的硬气、输的服气。

  蓝天对抗有了更精确的“电子裁判”。据悉,该评估系统不仅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已在10多个机型、20余个海空军航空兵部队推广使用。该系统研制组组长、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高工杨海林对记者说:“成果转化能如此高效,得益于特级飞行员加盟我们的创新团队。” 

  早在2008年初,该所在分析研究外军先进训练手段的基础上,成立了由4名核心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团队,展开“某型战机飞行训练质量安全监控与战术评估系统”试研。不久,课题研究“卡”在缺乏系统量化的评价标准上,这归结于科研人员缺乏飞行实践经验。所党委决定:打破常规,从作战部队引进人才加盟团队。2010年9月,他们从航空兵部队遴选了首批三代机特级飞行员、某师副参谋长张子国,调任该所副师职战术研究员。 

  超常之举,带来超常之果。张子国结合30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和10多次重大演练实践,与科研人员优势互补、共同协作,科学量化战术评估判据,并利用飞参数据实现对抗情景再现。他与科研人员深入研讨,提出的“加入雷达截获过程和施放干扰评估内容”等20余条建议被课题组采纳。大家没想到,原计划3年完成的攻关项目,不到1年就基本成型。

  据介绍,该系统的问世为航空兵部队研究战术战法、改进训法提供了客观依据,实现了作战态势显示、战术对抗评估、危险动作告警、飞行训练信息监控等全方位管理。去年10月,该系统成功运用到多个军区空军的体系对抗演练中,有力推动了训练质量提升和战法创新。

  为进一步拓宽与作战部队联合攻关新路,该所今年3月又陆续从航空兵部队选调一批特级飞行员加入科研团队。据悉,去年该所有14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圆满完成了航空兵部队各类重大演习演练保障任务。 

  紧扣实战需要创新科研机制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所长 武维新

  紧贴部队、紧贴装备、紧贴作战,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战斗力,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吸收特级飞行员加盟顶尖科研创新团队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将武器装备使用者与研制者的双方需求及优势有机整合,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论证和使用完善,推动了科研、训练与实战的“捆绑”式联动,催生了“1+1>2”的化学效应,实现了互利共赢。

  紧贴实战需要创新科研机制。当今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重大科研项目依靠“一家一户”的力量已无法完成,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列装,使科研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创新科研机制,提倡开门搞科研,联合攻难关,广泛吸纳部队、院校、厂家等各种有利因素,实现科研、生产、使用、管理的“无缝链接”,不断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具体而言,军队科研工作急需实现3个转变:由单一科研转向体系科研、由独立科研转向联合科研、由军队科研转向军民融合科研。

  一次完美的科研“联姻”

  两年前,在上级安排下,航空兵某师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张子国“嫁”到了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飞参室。对于这桩“姻缘”,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飞行员“跨行”搞科研,作用究竟能发挥多大? 

  两年后的今天,这桩“姻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创新团队在1年内完成了原计划3年的攻关课题,而且科研成果被迅速推广。 

  人们肯定好奇:特级飞行员“加盟”究竟给创新团队带来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听听科研人员的讲述。 

  创新视角:让设计更符合“飞行员使用习惯”

  “感觉豁然开朗,一下子找到了下一步攻关的灵感”,课题组组长杨海林回忆起当时情景仍有些激动。 

  那是张子国第一次参加课题研讨。他不经意的一句话,引起科研团队深思:“对飞行技术指标不了解,科研成果就很难对上飞行员的‘胃口’。”

  那个时候,课题组已对某型战机飞行训练质量安全监控与战术评估系统预研攻关了3年。因缺乏飞行操作实际经验,课题攻关停滞不前。

  这3年,课题组没少做需求论证功课,多次深入飞行部队了解情况,但获取的信息比较零散,跟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张子国的加盟,让科研骨干们敏锐地认识到:空中对抗毕竟不同地面演练,飞机上天后,空中情况只有操作飞机的飞行员最清楚,按理论去推测难免脱离实际。 

  碰撞产生火花。课题组随即调整攻关方向,发挥张子国熟悉飞行和部队训战需求的优势,对飞行训练大纲及对抗要求科学细化,然后量化为76条标准数据。评估系统有了客观翔实的判据,科研难关随之迎刃而解。 

  因创新视角不同,飞行员出身的张子国,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见解,为科研团队攻关注入新鲜活力。

  去年初,在某型战机故障清单研制讨论会上,课题组按层级依次点开子菜单的“学院派”设计,被张子国否定:“界面虽然美观大方,但不符合飞行员使用习惯,他们需要‘可见即可达’,一步到位。” 

  同时,他直言不讳:故障清单要简单实用,光有故障名称显示不够,最好加入故障处置的程序和方法。 

  事后,课题组按照飞行员操作习惯重新设计升级后,该成果顺利通过评审并在部队推广使用。 

  交流桥梁:“如同会开车的人讲开车”

  在课题组成员印象中,“老张”最牛气的事,莫过于那次“现身说法”——

  去年春,正在北京开会的空军航空兵部队10几个师长、参谋长齐聚该所飞参室演示大厅,观摩某新型战机飞行训练质量安全监控与战术评估系统的现场演示。

  一名年轻科研骨干担任现场解说。解说中,一位目光犀利的师长突然站了起来:“你能告诉我战术对抗评估击中对方战机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突如其来,这名年轻科研骨干解释了半天,可听者还是觉得不解渴。这时,一旁的张子国主动接过话茬。他结合飞行实际经历,详细列举了雷达引导等技术数据。

  前来观摩的部队领导又接连抛出一连串技术问题。张子国结合多年在飞行一线积累的专业知识逐一解答,这下,大家明白了:有了这套系统,往后飞好飞坏心里更有谱了。

  “飞行员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专业语言,科研人员沟通不畅的问题,我有时几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张子国解释说:“如同会开车的人讲开车,与没有开过车的人讲开车,那感觉肯定不一样。”

  “该系统能很快被推广,老张功不可没。”飞参室主任杨全法说,张子国经常利用回部队完成规定飞行任务的机会,亲自调查取证、广泛收集建议,在科研单位和飞行部队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

  雷厉作风:不能总在实验室里“闭关”

  “老张在训练场上的雷厉作风,也感染了年轻的科研团队。”飞参室副主任刘长卫对记者说。 

  一次,系统研制遭遇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连日攻关,进展不大。见此情景,心直口快的张子国说,搞科研不能总在实验室里“磨叽”,不行就到训练场上去找找灵感,拿到实际飞行中去加钢淬火。

  没想到,他们把“半成品”拿到训练场上试,还真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

  按照通常科研课题运行模式,一个课题从申请立项到推广运用,环节较多、周期较长。受张子国“等不及”的鼓动,整个科研团队都在“往前赶”。 

  科技处副处长张水清说:“老张有句口头禅:部队正等着用,这活咱能快一点是一点。”

  近一年来,团队瞄准航空兵训练作战现实难题,坚持边摸索边科研,边试用边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科研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其中,张子国参与完成的某型战机“群判”系统,实现了对某一飞行员或任一组合飞行员一个时期飞行架次情况的叠加分析,并自动生成飞行员技术成长轨迹,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

    作者:王晓豪 本报特约记者 李良泰 张 力

(编辑:SN031)
分享到:
  • 新闻日本150人将赴钓鱼岛海域祭拜
  • 体育英超揭幕阿森纳平 支柱投巴萨 利物浦0-3
  • 娱乐警方悬赏20万通缉李宗瑞 恐至少获刑10年
  • 财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全面上涨
  • 科技小米手机性价比真那么高吗?
  • 博客国人为何富不过二代 炒房客在温州完了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网友热议:“新24孝”你能做到多少?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睡姿利弊大对比 劣质餐巾纸生产流通链
  • 女性十二星座下半年转运珠宝 本季必备itbag
  • 尚品去中式酒店过七夕 七夕情人节选酒攻略
  • 星座周刊自投罗网的一周 测试劈腿报应
  • 收藏专家称鉴宝节目被砸瓷器有珍品 该不该砸
  • 更多关于 空军 飞行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