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强 马永朝
今年上半年,中国特种部队先后与泰国海军陆战队、印尼特种部队举行了“蓝色突击—2012”、“利刃—2012”联合训练。
近年来,出于增加军事透明度的考虑,我军正逐渐将此类由中外特种部队联合进行的演习和训练常态化。而通过此类联合训练,对提高中国特种部队整体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外军相比,我国特种部队的建设起步晚,尽管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特种作战的运用,但直到1988年第一支特种大队组建,才标志着我军现代化的特种部队正式成立。
由于保密原因,我军特种部队一直行事低调,其动向不为外人所知。近年来,随着对外军事交往不断增多,中国特种部队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
1998年,我军首次应邀参加在爱沙尼亚举办的国际侦察兵竞赛便获得“最突出表现队”荣誉。此后,在多项同类国际比赛中,中国特种兵的表现都令人瞩目。
2009年,在“安德鲁波依德”第十四届北约国际特种兵竞赛中,首次参赛的中国特种兵与英国“哥德曼”、美国“绿色贝雷帽”、以色列“野小子”等享誉世界的特种部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绝对优势打破6项纪录,取得了金牌数、奖牌数和参赛队总分3项第一。
在历次国际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证明我军特种部队的战斗力毫不逊色于那些国外知名特种部队,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在战斗精神上,我军要强于外军。英勇顽强一直是我军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参加过“爱尔纳·突击”比赛的特战队员吉松说过:“比赛中,特种兵要负重30多公斤,在4天3夜内,奔袭近200公里,全程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体能消耗达到极限,肉体已经麻木,惟有精神存在,没有顽强的毅力和百炼成钢的体魄,是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的。”
其次,在个人素质方面,难分高下。我军对特战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十分严格。资料显示,美军“海豹突击队”的应招条件是9年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我军也是如此,并且某些部队的条件还要更高,广州军区某部60%的特种部队成员是大专以上文凭。
作战技能要求方面,我军也丝毫不比国外同行差。以海军陆战队为例,队员在服役期间,除了掌握海、陆、空、警多达上百件武器外,还要掌握跳伞、爆破、潜水、攀登、滑雪、车舟驾驶、擒拿格斗、方位判断、地图识别等本领。
此外,还需掌握侦察、捕俘、审俘、照相、录像等获取情报资料的手段以及用密码通信联络等多渠道传递情报的技能。
最后,在武器装备上,不逊色于外军。与国外特种部队一样,我军特种部队对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有优先使用权,拥有的武器也是琳琅满目——夜视镜、微光夜视设备、激光测距机、卫星定位设备、战场电视、无人机、动力三角翼飞行器、95式枪族等。
当然,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对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与世界知名特种部队相比,我军特种部队的差距主要在于:一是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二是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在宏观层面,我军特种部队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将特种部队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湾战争之后,诸多西方国家把特种部队由幕后推向前台,特种部队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对战场上主体行动的保驾护航,而是更多地将其用于执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特种部队被赋予了更多担当。
而我军特种部队建设受诸多因素所限,仍立足于满足战役需求,其任务指向多是为保障未来战役的正面战场或主体作战行动,这与现代条件下的特种部队定位已不相称。
第二,搞好特种部队建设的顶层设计。要将特种部队建成一支怎样的部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位在特种部队服役多年的军官参加完第十四届北约国际特种兵竞赛之后,颇为感慨地说:“通过这次比武我们也看到了特种兵在训练方面一些方向性问题,那就是说战场上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因此,特种部队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确立科学、合理、适应我军的发展思路。
第三,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近些年,很多国家都调整了特种部队的指挥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这方面,美军已经走在了前头,海湾战争之后,美军组建了特种作战司令部。不久前,俄军也建立了主管特种部队的特种作战局,可见建立统一的特种部队指挥机构已成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