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某军用机场,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扶摇直上。8月6日,记者乘坐这架飞机体验飞行。
飞机穿云破雾,转眼来到武汉某机场。后舱门打开,走上一队佩戴着学员肩章的年轻人。一打听,原来是今年刚刚分配到广空某师的应届毕业大学生。
“你们多大啦?”记者和他们攀谈起来。“我22岁,1990年出生”“我22岁,属马的”……
记者蓦然意识到,这次邂逅不一般——今年,是我军90后军官走进部队的第一年。不经意间,记者与他们在飞机上巧遇。
“他们中有军校生,有国防生,还有从地方大学特招入伍的大学生……”教导员程飞说,此前,他们在武汉进行了20多天的集训,今天是他们到一线航空兵部队上岗任职的日子。
说着,飞机再次拔地而起,向中原某军用机场飞去。
“我要分到的岗位是机务分队,以后我要维护的飞机,可能就是现在坐的这架!”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国防生雷康对记者说。
“咦?”记者刚在采访本上记下这句话,抬头一看,雷康已经不见了人影。原来,他跑到了驾驶舱门口,正探头探脑地往里边张望。
“你怎么这么激动?”记者追过去问,雷康不好意思地笑了:“第一天到部队上岗,就坐上了大名鼎鼎的伊尔-76运输机,要好好瞅瞅!”
“以后天天跟运输机打交道,让你看个够!”背后,传来一个女孩的笑声。她叫王欣,是这批新干部中唯一的一名女孩,毕业于空军勤务学院军需管理工程专业。
“我爸爸也是一名空军运输机飞行员。”王欣对记者说:“中国第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就出自爸爸的老部队,她是我的偶像!”
说到这里,王欣若有所思:“我从小看爸爸飞行,觉得挺轻松的。可今天第一次坐运输机,感觉有点儿像坐过山车,颠簸,头晕、胸闷、耳鸣,爸爸他们真不容易……”
飞机穿行在6300米高空的云海中,记者环顾机舱,有的新干部背靠着行李在聊天,有的在静静地看书,其中一个在纸上写写画画,记者走过去一看,纸上写着几条公式……
他叫高黎,是后勤工程学院油料管理专业毕业的军校生。“我算了一下,按照这架飞机的满载油量和耗油量计算,最大载重量应该是50吨。”记者很惊讶,赶紧去问飞机上的机械师,机械师点点头:“没错,是50吨!”
“真厉害!”记者伸出大拇指称赞高黎。他得意地笑了:“呵呵,学以致用,就算是我走上岗位前的热身吧!”
“到了!”“到了!”脚下一阵发飘,飞机在下降高度,机舱里喧闹起来。望着眼前一张张兴奋的脸庞,记者在心中默默为他们祝福——
上岗第一天,他们就乘坐钢铁鲲鹏飞翔千里,这是一个好兆头。90后军官,向着梦想飞吧!
(本报武汉8月7日电) 张 力 本报记者 武天敏 刘一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