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韩国军事网站《Viggen军事论坛》2012年8月8日发表文章,对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宣传材料中出现的中国新型通用性火箭炮的实物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这款火箭炮正是中国在6月中旬在欧洲防务展上展出的WS-22模块化火箭炮。从实物来看,这款火箭炮在火箭发射系统上的整合程度已与美国齐平,整体超越了俄罗斯。但从火箭炮的底盘与驾驶室结构来看,其尚不具备类似美制M270型火箭炮那种独立接受作战信息并进行发射的能力。WS-22型火箭炮顺应了中国火箭炮的发展趋势与中国陆军的现实需求,日后中国或将研发类似美制M270那种,集火力高整合性、战车综合防御性与独立作战性能于一身的重型火箭炮。
首先,WS-22火箭炮预示中国火箭炮技术已完全超越俄罗斯。
相比中国在今年6月份的欧洲防务展上展出的模型,此次北方工业公司曝光的WS-22型火箭炮的实物照片体现出了更多的技术细节,而这些技术细节不仅对充分解读这款火箭炮的技术性能助益极大,同时也有助于分析中国目前的火箭炮技术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仅从弹药口径上看,WS-22型火箭炮目前是一款发射122mm弹药的中型火箭炮,其性能无疑难以与发射300mm的俄制“龙卷风”重型火箭炮相比。但这款火箭炮体现的弹药持续研发与火力整合技术预示,中国在火箭炮的综合技术方面,或已全面超越俄罗斯。
无论是在6月份欧洲防务展上的模型,还是现在曝光的实物照片,WS-22型火箭炮最明显的技术特点就是其采用的122mm口径发射筒,这无疑是为中国长期大量装备的122mm口径火箭弹准备的,而这款火箭弹的最初使用者是苏制BM-21型40管火箭炮。时至今日,BM-21型火箭炮的诞生一直被视作火箭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成就。但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在成功研发BM-21型火箭炮之后,不仅再未研发一款采用此种口径的火箭炮,甚至未对这种已在世界上大规模装备的关键火炮进行技术升级,从而丧失了自身不仅丧失了世界中口径火箭炮技术与出口的统治地位,还因技术的局限,使自身在各国的俄制中型火箭炮的技术升级军售竞争中,从未占据上风。但中国却完全不同,其不仅在引进BM-21型火箭炮之后,仿制并研发了各型高性能中型火箭炮,此时又将这种经典火箭炮升级为一款具有高度集成化的全新装备,从而至少使中国在获得了在中型火箭炮方面较之俄罗斯的全面优势。
除了口径,WS-22型火箭炮的高度集成化无疑是另一项被广泛提及的技术特点,而这恰恰是促使中国火箭炮技术全面领先俄罗斯的关键要素。尽管WS-22型火箭炮发射系统的集成方式,尤其是再装填系统与美制M-270型火箭炮几乎完全相同,但这却是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的结果。回顾中国的火箭炮发展史,中国自BM-21型火箭炮获得新兴火箭炮与火箭弹技术之后,就开始了自行研发,而在早期研发83式远程火箭炮时就已经开始采用“发射-储存”一体包装箱。到了用于出口的WM-80型火箭炮时,中国更是研发出4联装273mm“发射-储存”一体包装箱。因此,此时中国在WS-22型火箭炮上获得类似美制M-270型火箭炮那种高度的集成化成就,是殊途同归的结果。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各型火箭炮的集成化程度均很低,目前仅有一种在BM-30“龙卷风”火箭炮基础上研发的10联装远程火箭炮,但其集成程度远逊中美的新型火箭炮。由此可见,以WS-22型火箭炮为标志,中国依仗自身的技术成果,已经实现了对俄罗斯火箭炮技术的全面超越。
其次,WS-22火箭炮战力或因自身信息与引导局限受到限制。
尽管以WS-22型火箭炮为标志,中国在火箭炮的集成技术领域已获得了与美国齐平的技术水平,但同样是WS-22型火箭炮上体现的自身信息化与弹药引导方面的局限,使中国的高端火箭炮一方面其技术水平相比美国仍存一定局限,另一方面,在这两方面的技术局限或将在类似WS-22这种新型火箭炮实际投入战场之后,限制装备自身的战力发挥。
从此次曝光的WS-22型火箭炮的实物图片来看,其底盘采用的是未经专门技术升级的常规6轮越野卡车底牌。其乘员舱采用了传统的双排无防护布局,除此之外,底盘上并未新增任何舱室。这一技术细节显示,WS-22型火箭炮并未装备任何精确制导或导航设施。尽管WS-22型火箭炮在整合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新时代火箭炮的技术水平,但信息化技术的滞后使其至少在现阶段,尚无法发射具备自导能力的新型火箭弹,更不能像美制M-270型火箭炮那样,依仗自身高度的集成化性能,在火力系统中整合类似美制“冥河”这种重型远程精确制导弹药。换个角度来说,WS-22型火箭炮高度的集成化技术优势,因自身信息化技术的滞后难以发挥,最终极有可能使自身沦为一种战力不及传统122mm火箭炮(传统122mm型火箭炮基本上均带有快速再装填系统,而WS-22型火箭炮目前并无此能力,且自身因高度集成化带来的技术复杂性的提升,也使自身或将暴露出战场可靠性与实用性方面的局限)的二流装备。
从WS-22型火箭炮的技术局限中不难看出,即使像火箭炮这种在传统意义上并不需要太多信息化技术支持的传统装备,但在信息化程度过低的情况下,它的整体性能也会发生严重退步。试想,如果目前的WS-22型火箭炮就是该型火箭炮最终装备中国陆军的技术状态,其实质上无疑就是一个可移动式火箭发射架,在面对大量装备类似美制M-270型火箭火箭炮这种在接受敌方目标基本信息后可进行独立作战的武器平台的敌军时,必然使自身处于极大的被动地位。因此,从中国现有的火箭炮发展过程来看,WS-22型火箭炮或类似火箭炮在大量装备部队之前,必将进行大量技术升级。原因很简单,以中国已经大量服役的“卫士”系列远程火箭炮为例,中国正是在研发、小批量装备甚至出口了性能并不完美的“卫士”-1型火箭炮之后,才获得了充足的技术积累,从而研发了目前性能堪称完美的“卫士”-2与“神鹰”系列远程火箭炮。有鉴于此,WS-22型火箭炮目前存在的大部分技术局限或将在正式装备部队之前得到修正。
第三,中国终将研发类似美制M270的高整合重型火箭炮。
正如前文所言,目前WS-22型火箭炮可能是一种技术验证型装备,其在装备部队时还要进行大量技术升级。不过,如果将WS-22型火箭炮放在中国整个的火箭炮发展历程中来看,就会得到更为广义而重要的结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获得部分西方大口径火箭炮技术后,研发了4联装273mm自行火箭炮,之后又对其进行进一步整合并形成了8联装273mm的WM-80型火箭炮。当中国意识到西方的273mm火箭炮在射程与威力上的局限后,便转向了俄制300mm远程火箭炮,并且研发了与俄制“龙卷风”类似的PHL-03型火箭炮,再后来WS-22型火箭炮就出现了。由此可见,与其说WS-22型火箭炮是中国研发的一款高度集成化的中型火箭炮,倒不如说WS-22型火箭炮的出现是中国准备研发类似美制M-270的高集成重型火箭炮的前奏。
由于中国在冷战时期长期受到来自美苏两国的共同压力,因此主要担当战略威慑与战术高端打击的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获得了较大发展,各型远中近程弹道导弹不仅一应俱全,而且其性能也相当先进。不过,在后冷战时期,一方面由于局部战争从威慑与现实两个层面上全面取代全面战争,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自身过于敏感的非军事意义与技术局限,弹道导弹越来越不可能被用于实战。这就导致在短程战术弹道导弹方面受到数量与技术两方面制约的中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在射程与威力上涵盖身管火炮到进程弹道导弹范围的纯战术型武器装备,而远程火箭炮无疑将成为最佳的选择。中国期望新型的远程火箭炮具备50至400公里的超远射程,其威力也要达到目前美制273mm与俄制300mm重型火箭弹的2至3倍。从中国已装备部队的“卫士”-2型火箭炮的技术性能来看,除射程稍有欠缺之外,中国新型火箭炮已基本达成了以上技术需求。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传统意义上短程弹道导弹担负的作战使命,不仅要求打击的力度与威力,同时还要求导弹由运输状态到实现发射的时间尽量短,从而实现对敌方关键目标的高精度打击。而就传统的远程火箭炮而言,其传统任务定位是在战役发起前,对敌方战地或面状目标进行覆盖式打击,对于装备的反应能力并无过多要求。有鉴于此,担负部分近程弹道导弹作战使命的中国新型远程火箭炮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化与快速打击能力,参照美制M-270型火箭炮,使自身具备尽可能完整的独立作战能力,能在接收基本目标信息之后,快速而独立的发起有效打击并迅速撤退。有鉴于此,中国日后或主要立足本国技术并部分借鉴美制M-270型火箭炮的技术,研发符合中国特殊需求、具有高度集成化与信息化的远程重型火箭炮。(编译:春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