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大漠戈壁,一枚枚国产新型地空导弹直刺苍穹……
广空某导弹旅作为空军首批列装国产新型防空装备的部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接装3个月即初步形成战斗力,半年后执行高原作战试验任务取得8发8中佳绩,创造了新型装备首上高原、首次成功射击超低空目标等10余项纪录。该旅领导告诉记者:精心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装备战斗力快速生成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人才等装备是成绩,装备等人才是失职”
2010年夏,雪域高原某靶场,导弹昂首。
“单射,放!”随着指挥员命令,8发导弹接连升空,划出一道道完美弧线,弹无虚发。
此时,新装备列装该旅还不到8个月。面对上级肯定和兄弟部队的赞誉,该旅领导谦虚地说:“这是我们着眼新装备战斗力建设需求,超前培养人才的结果。”
答案虽简单,含义却深刻。当新装备即将列装的消息传来后,旅党委梳理人才队伍现状,压力空前:除个别旅领导和技术骨干外,其他人都未系统学习过新装备。
“人才等装备是成绩,装备等人才是失职!”针对新装备技术含量高、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该旅及时确立了“请进来、走出去并行,部队培养、院校培训并举” 的“双翼齐飞”培养模式。
他们专门制订《旅新装备人才建设规划》,为各岗位人才培养定下了“路线图”。在大项任务多、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在全旅范围内抽调100余名“种子”选手,赴院校系统培训。学成归来后,100余名“种子”随即走上讲台,通过以少带多、以点带面的滚动帮带模式,在全旅形成了人才群体共生效应。在随后空军组织的新装备集训考核中,该旅勇夺团体第一名。
“功给人才立,位给人才让”
该旅指挥营营长何斌的成长经历耐人寻味——
2011年,何斌调到该旅担任营工程师,他在院校培训期间系统学习了新装备,来到部队后干得如鱼得水。他带领全营技术骨干,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保障进行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干扰条件下通信不连续的难题。半年后,何斌凭着过硬的综合素质被旅党委推荐为指挥营营长。
从一名技术干部调整到营长岗位,在该旅并不多见。消息传开,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来旅里时间不长,对部队情况还不太熟悉,放到主官岗位上有点为之过早;有的认为他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对营长岗位可能会拿不下来。
可旅党委态度坚决:“功给人才立,位给人才让。”
就这样,何斌走到了营主官岗位。他没有辜负组织信任,今年3月份,该旅全装机动到野外陌生地域执行驻训任务,在与航空兵部队开展的6次空地对抗演练中,何斌带领官兵均出色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务。
“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在胜任中胜出。”该旅注重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制订完善了《人才队伍建设奖惩措施》等规定,科学统筹人才管理资源,为新装备人才成长给予制度保证。如今,该旅在每次人才选拔晋升前,都要专门下发通知,“晒”出补充岗位、标准条件和预选对象,公开举报电话,让官兵参与监督、提意见,确保选拔任用过程透明、公开、公正。
“专挑硬仗打,专捡硬骨头啃”
在实践中锤炼、在任务中摔打。每逢部队执行重大演习演练任务,他们都会把技术骨干推到一线,“专挑硬仗打,专捡硬骨头啃”。
去年,该旅两个新装导弹营赴西北执行实弹打靶任务。打靶之前,一道选择题摆在了旅党委面前:是选择环境设置理想、把握较大的常规课目,还是挑战装备边界性能、尝试射击超低空目标?不少人建议,打靶成绩好坏直接关系部队士气,还是稳妥一点好。
考虑再三,旅党委毅然决定:“选择实战性高的课目,这既是提升打赢能力所需,更是锤炼人才的难得良机。”在打靶准备中,他们专门成立攻关小组,集中20多名指挥人员和技术骨干研究超低空目标射击的战法。经过一段时间攻关,他们不仅一举攻克了低空目标盲点多等难题,而且还锤炼出了一批能参善谋的技师队伍。实弹打靶中,面对参数设置苛刻的“敌机”,官兵们取得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
前不久,该旅首次野外机动开展旅营一体化集成演练。他们及时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组织高学历人才深入演练场开展调研,先后梳理出10多个制约新装备战斗力生成的重难点问题。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博士岑凯辉带领3名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光纤、微波接力等手段,实现了指挥控制、对空情报、电抗情报和作战命令的同步融合分发,使火力反应时间大大缩短。
目前,该旅所有导弹营均具备独立遂行任务能力,一个“旅有专家,营有尖子,连有骨干”的人才体系全面成型。(穆琳 寇明涛 徐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