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5名边防战士被困哨所 靠6个饼坚持守边7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 14:42  解放军报
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驻守着甘肃省军区东风泉边防连。到今年6月26日,他们在这里已经整整坚守了50年。记者王传顺摄   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驻守着甘肃省军区东风泉边防连。到今年6月26日,他们在这里已经整整坚守了50年。记者王传顺摄

  在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驻守着甘肃省军区东风泉边防连。到今年6月26日,他们在这里已经整整坚守了50年。

  50年忠于使命守卫和平,一代代官兵在“生命禁区”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捧回48块奖牌。军委首长称赞该连:既是一个艰苦奋斗、戍边卫国的好连队,又是一个全面建设、全面过硬的好连队。

  “信念之泉”滋养官兵扎根大漠

  孪生兄弟邹文、邹杰去年底从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入伍,被分配到东风泉边防连。下了火车,又坐汽车,走了7个多小时的“搓板路”,才到了连队。望着连绵起伏的沙丘,狂风卷起的沙砾打在身上,也打在了他们的心上。

  放下背包,兄弟俩直奔网络室,“百度”的结果:连队驻守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地区,方圆4.2万平方公里荒无人烟,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新兵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驻大漠守边关的路该怎么走?

  第二天,连队组织新兵参观荣誉室。指导员张贤明深情的讲解,把新战士带进了历史的岁月。

  连队刚组建那会儿,用水要到250公里外的马鬃山镇去拉。遇上道路不通、雨雪天气和拉水车“抛锚”等,连队断水三五天是常事。

  没水,连队难以在这里扎下根。时任副连长王治顺看着战友们干裂的嘴唇,向连队党支部立下誓言:“找不到水,我就不回来!”他留下遗书,带上两名体力最好的战士,骑着骆驼闯进了茫茫戈壁。6天6夜,干粮吃完了,水喝光了,骆驼也累得趴在地上喘着粗气,可他们找水守边关的信念没有动摇。第7天,他们终于在一处长有红柳的沙窝里找到泉眼,挖出了泉水。

  这眼泉被命名为“东风泉”,连队依泉而建,也因泉得名。

  找到了生存之水,也开掘出“信念之泉”:再苦再难,戍边卫国的信念绝不动摇!

  “东风泉”滋养着一代代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戍边:当兵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时一连给学校写了7份申请,坚决要求回到老连队任职的“优秀基层干部”高勇青;在边防已坚守9年,耐心说服希望他退伍回家帮助打理生意的父母,表示“只要边防需要我一天,我就一天不离开连队”的驾驶员李辉……一个个戍边官兵的感人故事,就像汩汩的泉水流进新战士的心田。连队紧密结合边防实际,开设“东风泉小讲坛”,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优良传统熏陶、身边典型感召,坚定官兵戍边卫国的理想信念。每逢新兵下连、新干部报到,连队都要组织住一次地窝子、尝一口苦咸水、栽一棵扎根树、听一堂身边典型事迹报告,打牢听党指挥、不辱使命的思想根基。

  置身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邹文、邹杰眼前的戈壁不再荒凉,矗立的是神圣的国门、庄严的界碑,光荣感、责任感就像戈壁的红柳,对党忠诚的根在心中越扎越深,戍边守防的信念越来越牢。他俩在学习、训练、生活中互帮互助,成长进步很快。今年6月,兄弟俩被上级表彰为“边防之星”,事迹还登上了连队的“好汉墙”。

  大风口屹立“钢铁哨”

  6月20日中午,记者随巡逻分队来到距连队20多公里的前哨班。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大风口,每年刮8级以上大风的日子有100多天,夏季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冬季严寒时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为了便于观察,连队哨所设在最高的山顶上,用巨石和钢筋砌成。

  “钢铁哨”屹立大风口,哨所官兵更有着钢铁意志和刚强秉性。

  2010年3月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突袭边境地区,封住了所有上山的道路,哨所成了“孤岛”,执勤的5名官兵被困,情况危急。上级组织展开的各种营救行动,都因风雪太大而没有成功。

  1天、2天、3天……可吃的东西只剩下6个饼子。哨长何明把饼子掰碎用雪水熬成糊糊,分给大家充饥。尽管官兵饥肠辘辘,但上哨的脚步依然坚实,手中的钢枪握得更紧,密切注视着边境线上的风吹草动,没有一人离岗一步。直到第7天救援官兵赶到,他们才下哨休整。

  巡逻执勤可能遇到的情况,在平时训练中他们都会想到练到。2009年3月,连队组织野外生存训练,连长王圣田带领官兵向预定地域挺进。训练中天气骤变,暴风雪铺天盖地,不到两小时地面积雪就达20多厘米,官兵们带的馒头和水壶里的水冻成了“冰疙瘩”,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难。安徽籍新战士裴先富先后3次累倒在雪地上,才恳求连长歇一歇。看着疲惫不堪的小裴,王圣田尽管心疼,但还是狠下心肠,一把拽过小裴的背囊和步枪扛在肩上,大声命令他:“现在训练躺下了,关键时刻就站不起来,必须往前冲!”

  7天7夜的野外强化训练,官兵们的身心受到了超常的磨炼。像这样的训练,连队每年都要组织多次。

  意志坚强,作风顽强,本领过硬,是连队官兵执着的追求。炊事班长凌新明不满足于烧一手好饭菜,训练场上也不服输。前些年,他参加上级军事比武名落孙山,但不气馁,常常天不亮就绑上沙袋,在戈壁滩上翻山越沟练体能。日积月累,他练就了“大漠飞毛腿”。2010年5月,凌新明参加省军区单兵军事五项比武,一举夺得个人全能冠军;今年6月10日,他参加兰州军区创破纪录比武竞赛,又夺得轻武器射击第二名。5年来,连队在省军区组织的军事比武中次次夺得团体第一,先后涌现出26名训练尖子,80人被评为“边防之星”,4名训练标兵被保送入学。

  记者在连队远程可视监控室看到,正在执勤的战士王垒垒熟练地操作电脑,4个大屏幕显示器上不时滚动显示边境情况,数十公里外的界标点位尽收眼底。副连长何明介绍说:目前连队人人会操作信息化的管边控边系统,仅用几分钟就可把边防一线全方位“巡逻”一遍,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任何可疑目标也难逃战士的“夜视眼”。

  是什么支撑推动着东风泉边防连官兵苦练各项本领?战士陈连涛在连队《戍边人》小报上写了一首感悟执勤的诗作答:“天,睡了;地,睡了;只有哨兵和枪醒着。边关战士,千万个辛苦,都是为了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戈壁滩上的“当代愚公”

  从地窝子、土坯房、砖窑洞到现代化的多功能保温营房,东风泉边防连营房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官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2007年5月,上级决定为连队新建营房,由于受地形条件所限,施工要先将陡峭的山体向左右拓宽12米,危险系数高,作业难度大。上级从外地请来施工队,可不到3天,民工一个个都溜了:“拿命冒险挣钱的事咱不干。”

  “绝不能让大山挡住连队建设发展的脚步,别人不干我们干!”连队党支部进行施工动员,官兵们组成爆破组、警戒组、运输组,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对两侧山体实施开山爆破。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背着15公斤重的空压机钻棒吊在半山腰作业,绳索把腰部勒出一道道血痕,脸上被四溅的碎石打得青一块紫一片。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他们爆破400多次,辟开了山体,拓宽了地基。一年后,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多功能保温营房在三面环山的山坳里拔地而起。前来参加新营房落成仪式的上级领导赞叹不已:“大漠愚公”真了不起!

  “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建连之初,连队周围没有一棵树,官兵们从山下买来100多棵抗旱耐寒的红柳和沙枣树苗,又从150多公里外运来熟土栽下树苗。大家宁可少喝两口水,也要省下来浇树苗,遇到风雪天气,就用旧棉被精心呵护,生怕树苗冻坏刮折。可没想到,栽下的这批树只有1棵成活并长出了绿叶。

  一片绿叶就是一片希望。连队官兵不仅没有灰心,在大漠植树的热情反而一年比一年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现在,营区四周已有榆树、杨树等200多棵树扎下了根,有的长到了碗口粗,成为陪伴官兵戍边守防的“无言战友”。

  连队离最近的上级机关有500多公里,离最近的一个小镇也有250多公里。面对社会依托差等实际困难,连队依靠自身的力量搞建设,谋发展。为了打通连队到哨所的信息通道,全连官兵一肩挑起执勤巡逻的重担,一肩挑起光缆施工的重任,每人每天平均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这样一干就是52天。为了让官兵能吃上新鲜菜、新鲜肉、新鲜蛋,他们以燕子衔泥垒窝的精神,一车一车从几百公里外拉来熟土,拌上农家肥,先后建起了5座日光温室大棚,种上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10多个品种的蔬菜,生产旺季自给有余,还盖起了养殖圈舍,饲养了猪、鸡、鸭等500多头(只),丰富了官兵的菜盘子。连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保障能力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16次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沙漠之海”荡起求知成才的双桨

  “巡逻在沙漠之海,知识就是导航的明灯;生活在戈壁深处,我们荡起求知成才的双桨……”今年端午节前夕,在连队文艺晚会上,一首诗朗诵道出了官兵的心声,引起军地慰问团的共鸣。

  2009年初,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连队建起了电子周报、电子学习笔记、“东风泉边”信息网等“八电一网”,官兵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求知成才氛围浓厚。战士李腾飞高兴地说,军营网吧把边防和内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同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不仅如此,连队还依托驾驶、养殖、机电等10多个岗位,走开了“成才跟着岗位走,能力随着实践长”的新路子。他们相继开办了“东风泉小夜校”“战士成才小讲堂”等8个学习培训班,建立了动漫制作、机电维修等11个小组,成立了“东风泉”文化演出小分队,创办了《戍边人》小报、网络电视台,利用这些平台和活动组织官兵学习成才。

  辽宁籍大学生士兵吴麒昊,2009年底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并取得国家计算机三级等级证书。连队根据他的专业特长,安排他担任通讯员兼文书。小吴一有空,就在“东风泉小讲坛”讲解国际金融与贸易、我国的经济政策等知识,传授电脑维修、课件制作和网络维护等技能,帮助80%的官兵学会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平面设计、视频剪辑等实用技术。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戍边卫士,光有决心没有知识不行。”这是驾驶员叶鹤峰的切身体会。5年前的一天,叶鹤峰驾驶的巡逻车在边境线上抛了锚,尽管使出浑身解数,折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把车修好,结果修理工赶来,只用5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此事让叶鹤峰下定决心,要当好边防巡逻车的驾驶员,既要会开车,也要会修车。两年后,他从门外汉变成了技术尖子,在省军区组织的通用装备维修技能比武中名列前茅。之后,他还掌握了电焊、锅炉维修和油机操作等技能。每个岗位需要时,他都能顶得上,起作用。

  有了这样的求知劲头,从东风泉边防连走出的战士,到了哪里都是“香饽饽”。班长陈光明退伍回乡后,凭着过硬的综合素质,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苹果、葡萄等种植业,走开了集水果保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管理路子,3年时间就让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村子被县里表彰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也被表彰为“退伍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

  这些年,连队先后有210多名官兵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16名战士考入军校,46名复退官兵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或被事业单位录用,有20多名退伍战士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41人当上了村干部、民兵营(连)长。

  短评 信念是不竭的动力之源

  东风泉边防连常年驻守在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担负着守卫祖国边防的神圣使命。50年来,一代代官兵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面对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的严峻考验,官兵们不畏艰险,牺牲奉献,无怨无悔,用青春和生命在戈壁大漠点燃了理想信念的火种、建起了绿色家园、构筑起一道坚固的边关屏障,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风泉边防连是全军边防部队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了广大边防官兵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精神,充分展示了边防军人高昂的戍边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他们信念坚定,扎根大漠,忠诚戍边,战胜了艰难困苦,抵御各种诱惑,连队连续50年无事故、无案件、无边境涉外事件;他们牢记我军根本职能,坚持常备不懈,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出色完成了边防巡逻、战备执勤、国防施工等各项任务;他们坚持按照实现官兵全面发展、连队科学发展的要求抓建设、打基础,连队整体建设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东风泉边防连的事迹启示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各级党委机关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不断强化官兵的政治意识、军魂意识和职责意识,坚决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无论物质条件如何改善,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不能变,迎难而上的勇气始终不能丢,高标准抓建的热情始终不能降,自觉经受生与死、得与失、苦与乐的考验,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奋斗中成就辉煌。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豪情满怀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