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军演轰轰烈烈大多是演戏别太当回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2日 09:32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这段时间,若在网上搜索“军演”二字,会发现关于军演的报道铺天盖地,而且几乎每一次围绕着军演都会有无数的“解读”与“被解读”。

  军事演习——雷声大雨点小

  细心观察会发现,可以通过媒体看到关于演习的报道“雷声”远比“雨点”大,俗话说:干打雷不下雨。这些军演虽是“下了点雨”,但是它的雷声比雨点大的多,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种现象?

  媒体与当事国“双簧”——为军演造势

  无非是两方面原因。一,媒体。对于媒体来说,抓眼球是第一位的,什么是最抓眼球的新闻?——战争、灾难、八卦。灾难不是天天都有,八卦天天讲,时间长了,人们也会形成听觉疲劳。虽战争不是天天有,但是模拟战争的演习却是经常出现,军队要用战争的模式进行演练。于是,军演就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头戏。

  二,当事国。表面看似无意,实际是有意的在炒作军演,军演在很多时候是在传递某种信息和消息。如果这个军演没有被炒大炒热,又怎样更有效地传话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军演的当事国也经常会有意得把这个军演炒热、炒大。而其手法有很多,但无非是放出一些似有似无的消息,勾起媒体抑或是受众的关注。我们今天在媒体上看到的有关军演的种种报道,解读与被解读,很多都是源于某次军演主办方看似无意,实际有意放出的种种消息。

  军演的解读与被解读使“雷声”愈来愈大

  “雷声”当中既有解读,也有被解读。讲到解读,往往是主办方主动的一种行为。若要把这个军演炒热,要把消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就要通过解读的方式,把一些在表面上说不出去的话说出去。比如:主办方强调,这次演习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或第三方。可是解读的时候,就完全不是这回事了,往往就会讲到针对某一个热点事件,甚至是针对某一国或者某一方。下面往往还要加上一句:虽然主办方强调不针对第三方、第三国,但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针对的是谁。

  那么与这种解读相悖的是被解读。一场军演,被人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这时的解读往往包含了解读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看到,凡是有中国参加的军演,经常会处在一个被解读的状态。

  其实媒体的报道当中,被解读的不仅仅是中国,甚至有些的被解读,完全是子虚乌有。比如近期,网上有消息称叙利亚否认将与俄中伊举行军演。而实际上所谓的叙利亚与俄罗斯、中国、伊朗的联合军演本身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情,却被别人拿出来做了“被解读”,以至于“被解读”的一方不得不站出来解释。所以,在我们看到的所有关于军演的消息和报道中,这种解读和被解读相互交织,加之媒体作用以及主办方的推波助澜,就形成了“雷声远比雨水大”的这样的一个现象。

  军事演习还是“军事演戏”?

  经常会有人说,军演如同演戏。这话说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这要看军演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军演主要是为了表明某种姿态,传达某些信息,这时军演演戏的成分就会变大。反之,自家闷声悄悄的军演,反而演习为战备的成分会更大。这要从媒体报道的角度上分析,有没有什么特指性的标准,或者说是表现形式呢?

  一般来说,往往参与国越多,动静搞的越大的演习,演戏的成分就会更多一些。如果演习的目的是为打仗,谁都有点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秘密,但若要纠集起十几个、二十几个国家,轰轰烈烈、隆隆重重地搞上一场军演,会炒的全世界都知道。

  军事演习——真人不露相

  凡是这种众多国家参与、举行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大演习,真正的主导方通常拿出“真材实料”的时候并不多。这种时候,演习就变得越来越像演戏了。

  反之,那些自己关上家门进行静悄悄的演习,没有被报道、没有被注意的演习,反而打仗的成分会更多一些。而到了真正为了打仗而举行的演习,不要说报道,主办方甚至连风声都不会放出来。

  尽管今天媒体上看到的关于轰轰烈烈的军演的报道,大多都是一些如同演戏般的军演。既然军演如演戏,那么就别把军演太当回事。

(编辑:SN015)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