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韩国军事网站《高丽海军论坛》2012年6月20日发表文章,对美国海军日前决定在2013至2017年间在订购9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消息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新老主力战舰难交替对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海军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认为,美军继续采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预示全新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发展或遭遇瓶颈,根本原因或将仍是冷战思维延续造成大量高端过剩装备的应用。有鉴于此,中国在发展新型战舰时应吸取美国教训,对新技术继续保持谨慎态度,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以传统装备作为主力,以有限的高端装备予以补充。
首先,高端过剩装备使美国新老主力舰难交替。
按照美国海军的原有计划,“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作为新时代美国海军的主力,首舰将在2012年下水,2014年交付。但就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舰的建造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时,美国海军却宣布,将在2013年至2017年间,再采购9艘第3批次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如果了解美国三军军备目前普遍面临的新装备研发窘境就不难发现,只能是新战舰因装备了过多高端过剩装备使自身发展出现瓶颈,才使美国海军自己拆了自己的台。以“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引以为傲的电磁炮为例,尽管电磁炮是全新概念的武器装备,但就综合打击效果而言,与传统的导弹武器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美国似乎是为了圆长辈在冷战时期的梦,硬是将这一款技术性能提升有限、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装备,强行作为主战武器装备“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不过,此举极大增加了全舰的技术难度,不仅使技术成熟过程变慢,成本飙升,更重要的是,美军战舰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首次出现了战舰由导弹转向火炮的趋势,而众所周知这是不折不扣的战舰发展倒退。由此可见,装备高端过剩装备,在整体发展上开倒车等原因造成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发展遭遇瓶颈,使美国海军主力舰艇交替困难。
其次,冷战思维延续使美国海军发展面临瓶颈。
众所周知,所谓“冷战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冷战思维”是主要通过单纯而全面的政治与军事手段获得这政治利益。而狭义的“冷战思维”主要体现在装备研发上,即装备通过最求高技术含量,获得高、大、全的性能水平,仅为获得与敌方同类装备的全面领先。然而,在后冷战时期,随着最基本的环境因素的缺失,任何固守冷战思维的国家决策与装备研发计划,都将面临严重瓶颈,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是范例。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进入分段合拢时,中国的军事专家张召忠曾经提出用渔船攻击美军的最新隐身战舰,此言一出被大多数媒体视为笑谈。但2000年,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科尔”号在也门被小艇装载的炸药严重炸伤,因此这种威胁确实存在,而且正随着不对称战争威胁的逐渐凸显而日益严重。反观“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作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替代产品,面对同样的非对称威胁,其有更好的防御措施么?答案是否定的。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作为新时代美国海军的缩影无疑预示,经过全新升级的美国海军难以在非对称海上威胁中有效完成使命,至少难以做到投入与产出的合理交换。由此不难看出,小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这一款具体的装备,大到美国海军整体,造成其现阶段发展瓶颈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具体的技术难关,而是无法摆脱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冷战思维。
第三,中国应倚重传统海军装备与思想避免冒进。
以052C型区域防空舰与歼-20战机为标志,中国开始发展世界顶级装备。而体现在海军军备上,中国正在试图与世界传统强国同步装备高端装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驱护舰、具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与重型航空母舰。现阶段已知所有中国海军军备的研发项目都是合乎中国的基础需求的,但对于高端装备研发经验较少的中国而言,高端全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实际需求的频繁变更,很可能使中国在军备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逐渐转向对高端技术的盲目追求。因此,对中国而言,至少在海军军备的研发方面,在可预见的时期,应以传统概念装备作为主力,以有限的高端技术予以补充,而这种发展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初步闪现,中国也跟上了这种趋势的步伐。
2010年10月,编号19DDH的日本最新驱逐舰“秋月”级的首舰下水。该型战舰的最大特点在于,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装备的无人机专用机库。几乎与此同时,日本方面拍摄的照片显示,中国目前最新型的054A型护卫舰在穿越冲绳-宫谷水道时,曾经在战舰上起降了类似美制“火力侦察兵”的无人直升机。不难看出,中国并未放松对新概念装备的研发,但与此同时,在未发生新军事变革的情况下,撑起海军战力大梁的仍是传统装备,新概念装备只是作为战力补充。这种做法无疑比美国全面追求全新技术的做法更加现实有效。而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在面临不断变化的作战形式与军备较量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理智有效的海军军备发展模式。(编译:春风)
相关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