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中国载人航天人再也不用加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 14:39  央视《新闻调查》

  解说:在执行任务期间,柳宁和黄震的手机不允许关机,活动半径必须保证十分钟内可以赶到指挥大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合二为一、无法区分,加班就更是这些年轻人的家常便饭。

  记者:加班是常态?

  柳宁:对,加班很正常。

  记者:休过吗?年假?

  柳宁:没有,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休过,一般春节还能休两三天吧。

  冯昊:说我们是白加黑,5加2形容我们,到最后的时候都有晕倒的迹象,特别累,确实是特别累。

  解说:黄震的爱人原本是风景园林设计师,但丈夫工作实在太忙,工作地点又非常偏僻,于是她放弃工作搬到郊区,由于附近没有类似的工作职位,黄震的爱人就一直待在家里。

  黄震:她说我的事业是我们两个人的。

  记者:可是她现在不工作,自己呆在家里,每天见到你可能只能听到你的一句晚安?

  黄震:对,是这样,她说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我回来。

  记者:那你想过以后要改变这种状态吗?

  黄震:想啊,每天想的就是这件事情,把我自己的从软件上到设备上到我们团队的整体实力上大幅度提高之后,让中国的载人航天再也不用加班。

  解说:上午的紧张演练暂时告一段落,午餐时间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这里是专供神九发射工作人员吃饭的餐厅,一桌子的年轻人让人感觉像是到了大学食堂,这是工程师们少有的八卦奇闻趣事的机会。

  同期:你把它定准了,应该是十分钟,定个六分钟吧。

  黄震:我们当时最大乐趣就是吃饭的时候聊天。

  记者:看电视呢?

  黄震:看电视的话,我们也是不同的人,兴趣爱好不一样,我们主要是分成两大派,一派的人,主要是看中央九台纪录片频道;另外一个房间人,大家就喜欢看动作电影,足球还有游戏电子竞技这样的频道。

  记者:一个屋的人相对静一点,一个屋的人相对闹腾一点?

  黄震:就说一屋科学家,一屋暴力狂。

  记者:你是属于哪一个?

  黄震:我既然用这种词眼来修饰他们,当然是属于科学家一类的。

  解说:这个仿真实验室是吕新广除办公室以外的第二战场,从神七到神九的制导系统实验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记者:像这个设备它是测什么?

  吕新广:这是一个模拟火箭姿态的一个设备,这上面装的是我们的一些传感器,它能够模拟到火箭的一些动作。

  记者:就是通过这里面的一些设备就是通过这些传感器,把火箭在空中实际的动作传回给你们?

  吕新广:对,通过模拟的一些信息,我们用它来计算就能算出来,现在火箭是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速度就能够算出来,然后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算下一步的制导。

  记者:下一步的制导是什么概念呢?

  吕新广:就是根据现在是在什么位置,我们目标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算火箭下一步应该往哪个方向飞。

  解说:跟柳宁和黄震相比,吕新广的大部分现场实验工作已经在火箭运送到发射场之前完成,从5月9日火箭运走之后,他有了更多时间锻炼身体,也期望尽可能多地陪陪家人。

  同期:你知道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吗?知道吗?

  同期:造火箭的。

  同期:什么?

  同期:大声说。

  同期:造火箭的。

  记者:这里是飞船试验区从神五到神九所有的总装和测试的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远处的银白色的一层层铁架子大家看到已经空了,之前神九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和测试,然后运往发射场去择机发射,再往前我们会来到目标飞行器的实验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天宫一号,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和测试,那现在我们跟着镜头看,有两个银灰色的物体,其实这两个银灰色的物体跟我们现在在天上的天宫一号实际上长得是一模一样的,他们两个叫天宫一号的初样。什么是初样呢?就是天宫一号在天上要完成的所有的动作的这种测试,都需要在这儿先进行,每天工作人员会从这个舱门中钻进去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简单地说,整个这个大的区域就是要完成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总装和测试,确保对它们进行体检无误之后送往发射场择机发射。

  解说:在测试期间,柳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舱里操作检验航天员要使用的各种设备。去年10月,航天员们来研制现场和他们交流时,柳宁亲自当陪练员介绍天宫一号上的每一个细节。

  柳宁:航天员用之前,我们都要把它测一遍,就是亲身体验一下。

  记者:都测什么了?

  柳宁:就好像比如说咱们家有一个空调,开关好不好,我们得试一下,那个飞船上有一个液晶显示器,有个屏幕,每个钮的功能我们都要试一下,比如说亮度,我从最亮调到最暗,最暗调到最亮,是不是每一下的反应都是正确的。有一个键盘ABCD,这么多钮,每个钮按上去,是不是正确的反应,我们都要从头到尾试一遍。

  解说:柳宁的测试还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了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增强航天员的使用舒适度,他在去年天宫一号发射前设计了一个高难度的测试项目,并亲自试验。

  柳宁:我们为了模拟失重情况下,因为人四肢是都是悬空的,然后模拟他开门的能力,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就把人吊起来,这就相当于我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项目。

  记者:是吗?拿什么吊的你?

  柳宁:是拿个吊车,下面拴个手动的吊车把我吊在中间。

  记者:你也当演员?

  柳宁:对,就是弄了一个登山的那种,保护带把自己吊起来,一只手把着门框,一只手攥钥匙开门。

  解说:在2008年刚参加工作时,柳宁刚好赶上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当时作为新人的他参与了神八初样的研制工作,后来他加入了天宫一号的研制团队。三年的朝夕相处,让柳宁对天宫一号充满了感情。

  柳宁:就是关门的时候,觉得有点儿失落的感觉,因为以前一直是在天宫里面长期参加测试嘛,但天宫是离发射,还有一个多月它门就关了,就再也不开了,就等在天上才开了,所以相当于关了门,我们再也进不去了,就是远离了这种感觉。

  解说:神舟九号发射前一周,这几位80后的航天人和他们年轻的团队以接力的方式等待接受发射检验的那一刻,他们精彩的人生也随一次次发射跟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相遇相融,显然他们是幸运的,但是除了幸运是什么铸就了他们的成功呢?

  牟宇工作的这个大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艰难而辉煌的五十年。1957年创立之初,这里地处偏远南郊,如今已经被日渐扩大的北京城区囊括其中,院子里现代化的新办公楼和五十年代建成的主楼遥相呼应,就像这里新生代的主人给充满历史感的大院儿带来朝气和活力。

  记者:你觉得现在航天事业和像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有什么大的变化?

  牟宇:那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应该说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的很多人也曾迷茫过,也有多人转到其它的行业里面去,因为这个行业相对来说,可能有一句俗话叫搞航天不如卖茶叶蛋的,当时也有收入待遇的问题,但是从九十年代末到2000年以后,我们整个航天领域的这个待遇也相对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更多的人年轻人也愿意投入到这个航天的工作中来。

  解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如今他的塑像矗立在大门内侧微笑着迎来送往这里的每一个人。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创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伟业,但此后二三十年,我国航天探索日渐缓慢,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航天系统才重新复苏,吸收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并直接在以航天型号为背景的课题中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柳宁、牟宇、黄震这些80后正在读中学,但他们内心渴望探索太空的种子已经悄悄萌芽。

  黄震:从小就是喜欢摆弄一些小东西,做些小机械、小玩具这些东西,喜欢把一些东西拆拆装装,我们家的卡子、玩具,喜欢拆拆装装这种事情。

  牟宇:做各种模型,就是什么军舰,还有什么汽车各种的模型,自己特别多地做这一块,就觉得还挺有兴趣,飞机模型什么的也都做。

  黄震:学了物理之后,等到学完第一年的时候不觉得什么,再往后开始学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这些东西的时候,就觉得“啊,这好像不是我的理想”,然后就开始去拉平自己的轨道,想找一个更偏工程的,就是想要做一个飞船。

  柳宁:然后很逗的,当然我们开过一个班会,大家谈理想,我前边一个同学说,我要当宇航员,当时我已经近视了,我说我反正当不了宇航员,我以后就做搞航天的吧。

  记者:就把你送上去。

  柳宁:对,不过那个同学现在在机场工作,也算部分实现了梦想吧。

  解说: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之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开始着急的时候,中国火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记者: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里,有这样一片独特的银杏林,每一棵银杏树代表着一次运载火箭的发射,大家看到在银杏树边上的石碑上写着每一次发射的状态,这一枚是第五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日期1983年8月19号,发射结果成功,所有成功的发射都用这样黄色字体表示,如果是失败的发射就用蓝色字体表示。这些银杏树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的历史,中国发射第一个50枚运载火箭用了近30年的时间,第二个50枚用了近10年的时间,而第三个50枚仅仅只用了四年的时间。中国新一代的航天人,也就是在这样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

  解说:2000年前后,就在中国航空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几年里,80后的新一代航天人在各自求学的道路上已经硕果累累,他们开始以更高远的视野和更成熟的心态为立志加入的航天事业摩拳擦掌、做足准备。

  牟宇:当时也确实是比较优秀,然后在研究生期间做了很多相关的科研工作。

  记者:当时为什么那么棒?都能考第一,又保送。

  牟宇:自己一直都是属于那种比较能够静得下心来读书的这种人,就是在研究生期间还是比较有一些自己的小目标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