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2012年5月31日完成台本
——宙斯盾舰到黄海日本“瞄准”谁?
主持人 劳春燕:昨天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本防卫省即将发表一份有关朝鲜发射远程弹道导弹的研究报告书,报告书当中就写道:今后如果朝鲜一旦发出导弹发射的预告,日本将立即在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黄海来部署“宙斯盾”舰。据称,这份报告书将经过日本首相官邸最终磋商以后,于近期正式公布。部署“宙斯盾”舰应该说是不新鲜。今年3月份,朝鲜发布了发射卫星的预告之后,日本防卫省就立刻宣布在东海和日本海部署3艘“宙斯盾”舰,完成是这份报告书当中提到,日本的“宙斯盾”舰要进入到黄海,如何来解读呢?
先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这份报告草案称,由于无法及时准确掌握朝鲜方面的发射信息,为保障安全日本认为有必要队目前的海上部署做出整改。
报告草案称,日本海上自卫队今后将与美军“宙斯盾”舰紧密合作,并将考虑在发射地点周边海域部署“宙斯盾”舰。《朝日新闻》报道称,报告草案的内容虽然没有明确提及黄海,但据研究小组成员称,发射地点周边海域正是指黄海,且“宙斯盾”舰将会被部署在黄海南部海域。
报道称,朝鲜于3月16日发布发射卫星的预告后,日本防卫省立即在东海和日本海共部署了3艘“宙斯盾”舰,但没有在作为拦截最佳地点的黄海部署导弹拦截装置,因此未能于4月13日及时掌握有关朝鲜发射卫星的信息,防卫省也因此决定将黄海作为今后监视朝鲜的重点。
劳春燕:第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尹先生,这次日本防卫省的说法是在这份报告书当中的解释,为什么“宙斯盾”舰的部署海域要从东海跟日本海转移到黄海,原因就是黄海离朝鲜半岛更近,在原来的地点监视朝鲜的卫星发射,监视的信息不够有效,所以要移到黄海,从技术上来讲,是这么回事吗?
正在评论:日宙斯盾舰欲进黄海“监视”朝鲜
专家观点:日舰是在抵近威慑
尹卓 特约评论员:主要是从军事技术角度讲,他有这个根据。但是这种根据与国际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军事技术上确实有。他想拦截朝鲜的卫星发射或者说导弹发射,一定是在起飞站拦截效果最好,他现在“宙斯盾”舰装载“SM-3”,美国给的它的4条舰已经装了,这时候起飞段拦截的红外特征最明显,速度比较慢,这时候他拦截最有效。因此,放在这个地方来拦截,当然对“宙斯盾”舰效果最好,在军事上叫抵近威慑。我就靠很近,靠到你家门口,你发射不发射,你发射我就拦你,这种威慑比离得远远的,对人的心理压力和军事威慑力度当然要大得多。
劳春燕:我看到资料是,“宙斯盾”舰覆盖范围有1000公里左右。
尹卓:是。
劳春燕:也就是说日本如果真的把“宙斯盾”舰开到黄海,我们沿海地区、黄海附近的地区、省份是不是也会在它的监视范围之内。
专家观点:日舰既监视朝鲜又监视中国
尹卓: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它的舰靠向朝鲜,朝鲜和我们是近邻,到黄海那里是个尖,到了朝鲜附近,也就是到了中国附近,这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虽然你还在公海上头或者叫国际水域上,意味着在监视朝鲜也在监视中国。在整个黄海顶部辽东半岛附近是我们军事重镇,是我们军事活动非常频繁的地方,空军的飞行、海军潜艇的活动再加上我们的一些实验都在这些区域,美国、日本他们知道得非常清楚。“宙斯盾”舰部署在这儿,当然监视朝鲜,但更主要是对我们中国的监视。
劳春燕:高先生,如何看待日本防卫省在这种部署“宙斯盾”舰上可能会有的部署地点的变化,您觉得它只是为了技术原因上考虑拦朝鲜的卫星吗,还是说别有所图?
正在评论:日舰欲入黄海称不会“刺激”中国
专家观点:日还将利用一切机会壮大军力 日此举不利于东北亚局势稳定发展
高祖贵 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那是一部分的考虑,显然它这个动作还有更大的考虑。日本在成为正常化国家、成为军事大国一路走来的情况下,它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抓住,利用一切机会来壮大它的军事实力。上个世纪90年代是利用第一次海湾战争自卫队派出去了,反恐战争当中加油又派出去了,现在有一个更好的机会,现在美国希望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它现在武器出口三原则都突破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之后,三次、两次发射实现之后,它采取相应措施,显然想利用这个机会配合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反导系统的动作,显然会走得更远。如果仅仅是为了朝鲜犯不着靠那么近,也犯不着那么大的动作,显然有这样的目的。这一来的话,整个东北亚的局势会变得更加紧张,我们有媒体报道说,可能会与中国探讨这个问题,减少来自于中国中方的反弹。事实上,中方不可能接受他这样的做法,我们之前已经表态,任何方面都不能采取激化局势、恶化的动作,这个动作出来之后,只会使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不利于这个地区的稳定,显然这一点,它似乎也是试探一下。
劳春燕:好,这个话题我们先说到这里。
《环球视线》稍候继续。
有评论称,日本的种种行为从本质上看都是为美国来牵制中国,这一次日本方面宣布为了拦截朝鲜的卫星“宙斯盾”舰要进入到黄海部署,表面上看威胁的是朝鲜,其真正的用心确是路人皆知。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环球视线》,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