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5月26日文章,原题:南海不是火药桶 最近几周,中国在南海黄岩岛问题上对菲律宾的咄咄逼人态度,引起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惶恐不安。鉴于地区形势紧张,这场领土争端很自然引发外界担心两国关系恶化。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北京在主动追求这个结果。相反,存在保持乐观的理由。
显然,北京对马尼拉使用了更强硬措施。但这种行为的意图并非挑起军事冲突,而是对菲施压,迫使其与中国谈判。从北京的言行看,中国显然绝对无意放弃领土主张。
但同时,上一次中菲在这片海域发生直接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已是近20年前的事了。在随后的相对平静时期,中国签署了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按照协议,中国只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分歧。这表明总的来说,北京对该地区的政策更多指向合作而非冲突。
许多批评人士认为该协议只是一纸空文。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并未直接违反协议的任何内容。这不等于北京今后不会违反,或南海会风平浪静,但它表明,地区稳定的证据,远比批评中国的人通常所承认的要多。
如果中国领导层觉得受到直接挑衅,北京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尽管最近亚洲火药味浓厚,但难以找到冲突威胁的迹象。除非出现此类刺激因素,否则中国不会丢弃在南海问题上的承诺,转而通过军力解决争端。
更有趣的是,北京对南海问题一改之前的咄咄逼人态度,如今降低了调子。比如,中国媒体不再像几周前那样尖锐抨击菲律宾。北京淡化了所发布的有关中国耐心有限、别国需要注意立场的警告。此外,中国媒体发表了多篇重要评论,警告南海开战更符合菲律宾而非中国的利益。
还有其他两个因素进一步降低了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其一,中国政府内部分人觉得北京当前的南海政策已无效、行不通。有人因此呼吁协调并整合中国南海政策的不同部门,改变各自为政的现状。一些权威中国分析家甚至认为,中国在南海的过激行为可能严重损害中国在地区的“战略机遇期”。其二,中国面临领导人换届,这种背景下外交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转向。
总而言之,很难想象中菲紧张会进一步升级。相反,中国在南海的对抗性立场已达到上限。虽然近期南海局势不太可能进一步稳定,但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同样微乎其微。▲(作者艾伦·卡尔森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乔恒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