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媒体:中国航母拟建军节正式服役部署南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4日 11:25  世界报
瓦良格舰岛细节清晰可见 瓦良格舰岛细节清晰可见

  4月20日清晨,中国瓦良格航母进行第5次出海测试。根据相关的消息分析,这次测试的海域应该在北纬39度到北纬40度、东经119度到东经120度之间。

  我国航母完成海试回港 或已试飞歼15舰载机

  此次航母出海试航引发高度关注关键在于舰载机的最新进展:是否会进行着舰测试。近日有网友上传了一组瓦良格号航母的最新视频截图。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清洗飞行甲板。另外,原先用橙色防护材料包裹的阻拦索,也显露了真身。

  舰载战斗机这次真的来了么?

  外媒对“瓦良格”兴趣不减

  4月18日,辽宁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渤海北部,从4月19日8时至4月29日18时,在相关水域内将有军事任务。由此引发外界推测,航母要再次出海试航。

  4月19日上午,停泊在大连港口内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航母再次出海试航,舰载机是否进行着舰测试成为关注点。

  随着中国首艘航母进入常态化试航阶段,媒体的关注度已经大大降温,对航母的认识也趋于理性。不过,对于中国的首艘航母,外国媒体时刻给予高度关注,紧盯“瓦良格”号每一步进展。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对此前航母上放置了和实物大小一样的歼-15和直-8预警直升机模型机进行了分析,称这是“瓦良格”号即将起降歼-15舰载战斗机和装备早期空中预警系统(AEW)的昌河直-8直升机的信号。通过1:1尺寸大小的模型机,航母乘员可以熟悉机型大小,同时清楚飞机起飞和降落的程序。

  据日本《外交学者》报道,“瓦良格”号航母飞行甲板上已安装飞机着舰阻拦索,以及用于在航母甲板上移动飞机所使用的小型牵引装置。这些都标志着歼-15舰载战斗机即将登上“瓦良格”号航母,因为阻拦索是舰载战斗机降落的核心设施,此前曾有外媒传闻称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着舰阻拦索导致中国航母计划推迟。但从现在来看,这种谣言不攻自破。

  另外,小型牵引车是舰上牵引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的必备工具,通过小型牵引车可以将舰载机牵引到预定起飞位置,所以该设备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很有可能在这一轮航母海试中进行舰载战斗机的起降工作。

  歼-10首席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特聘教官徐勇凌对于这种期望持不同看法。作为一位有着充分实际操作经验的战机试飞专家,徐勇凌表示,今年之内进行着舰试验概率很高,但在目前这个阶段进行舰载机上舰试飞,从技术角度而言稍微快了点。

  首先,中国航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舰载机首次着舰测试也具有这种意义,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临界点。正因为如此,相关方面一定会反复训练磨合达到万无一失的水平才会进行。

  其次,从技术角度而言,舰载机能否成功着舰不是某几个单纯因素所能决定。这其中包含很多复杂因素,比如说阻拦索使用过程就存在装置使用、指挥系统、信号、地面人员配合、飞行人员的操作等诸多环节,环节和环节之间还需要达到协调一致水平,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误差,哪怕这个误差只有几秒,都会导致失败。

  “瓦良格”比美国航母差得很远

  在“瓦良格”号航母第五次试航期间,不断有中国军事网站发出图片和视频,显示有飞机从“瓦良格”号航母上起飞的迹象,而且从所悬挂的旗语上分析,“瓦良格”应该正在进行舰载机飞行训练。

  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里加”号航母更名改称“瓦良格”号,却未能编入苏俄海军服役。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得到这艘已完工近70%的航母,却无力彻底建成如此复杂的军舰,被迫于1998年以一堆“废铁”卖给中国。经过多年改装之后,这艘航母最终在中国完工,获得新生。

  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的报道称,11436型“瓦良格”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直接发展型号,两者在尺寸、性能、武器配置上非常相似。中国暂时没有披露“瓦良格”号航母的武器配置情况,但外界预计会和“库兹涅佐夫”号基本相同。

  舰炮和导弹武器将会并列配置。6门AK-630自动舰炮负责防范中近程空中和水面目标,其余防空任务由两款防空导弹系统负责。

  “库兹涅佐夫”号配备了2套火箭弹发射器和12具“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单元,但中国至今没有类似“花岗岩”的反舰导弹,因此多数专家认为,“瓦良格”号航母的反舰导弹发射单元将被拆除,这样飞行甲板的空间得到进一步加大。

  中国国产歼-15战斗机预计是主力型舰载机,但它面临着相关保障系统不完备的问题。歼-15能自行滑跃起飞,自主地降落到航母甲板上必须使用拦阻索。

  俄媒称,“瓦良格”号航母计划在今年夏末服役,目前看来能否顺利列装还有一些问题。中国军方准备将其用作训练平台,培训海军航空兵人员,掌握航母编队所需技术,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一位专家称,在一艘空空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上将”级航母船体上建造起来的这艘巨舰,配备了中国国产的动力、作战和武器系统。

  然而,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不同的是,这艘航母在飞行甲板上并没有安装大规模的导弹系统,这就保证了它将拥有一支较大阵容的舰载机编队。

  不过,该航母目前缺少反潜机和空中预警机,这意味着在这两种能力上她还赶不上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尽管如此,这艘正在试运行的巨舰将令解放军海军跃升至世界强大海军力量阵营之中。

  “瓦良格”今年入役南海

  在“瓦良格”号航母第五次试航期间,不断有中国军事网站发出图片和视频,显示有飞机从“瓦良格”号航母上起飞的迹象,而且从所悬挂的旗语上分析,“瓦良格”应该正在进行舰载机飞行训练。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军方官员已经表示,在2012年年底前解放军已经有计划将“瓦良格”号航母投入现役,不过进入一支舰队或者服役,并不意味着“瓦良格”号将具备充分的作战实力。

  “瓦良格”号是中国人的第一艘航母,尽管解放军海军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训练海军舰载机飞行员,但实际在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降所面临的挑战和复杂程度,要比从陆上固定模拟甲板起降大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仅仅是整个航空母舰行动巨大挑战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已。解放军海军需要战术和技术的熟练,来保证舰载机部队在海上行动时的安全、有效和高效率。随后,他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在利用航母作为海军作战群的一部分及将其整合到一支以夺取空中和海空优势为任务的联合力量结构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组成元素。

  达到这些目标将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目前一些被认为合适的装备将会被实际证明存在不足,需要改进或者替换。因此,解放军将不会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实现航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尽管这艘航母将为了政治目的参加舰队的演习,并且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作为训练和发展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将会规范今后中国航母的建造、发展程序、战术和训练。

  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设计方案相比,尽管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也以此为基础,但比前者拥有更多的机库和船体上层空间。这些增加的空间,大部分将会用于舰载机编队。

  至于舰载机的数量,因为型号不同也会产生变化,另外还要根据任务的需要以及维护装备、甲板空间和机库空间的实际情况。这种调整的动作将会是解放军海军必须解决的首批难题之一,不过舰载机部队在试运行阶段将会暴露出许多与航母肩负的主要任务相关的信息,以及解放军领导层设想的最理想的舰载机力量构成。

  这种设想可能将改变解放军从初期演练和行动部署中吸取的经验。当中国国产航母服役之后“瓦良格”号被赋予单纯的训练舰角色时,解放军将会再次对航母舰载机力量进行调整。在此期间,航母舰载机编队有可能不会超过12架战斗机。

  除了战斗机之外,解放军需要在航母上部署辅助性的飞机,特别是直升飞机,很可能将部署一支由多种直升机组成的混合直升机大队,主要执行反潜战、搜索救援、早期预警任务。

  解放军目前的直升机部队还不足以支持目前的部队结构,而且舰载直升机已经成为解放军面临的近期最重要的不足之一。当前,解放军部署着大约35艘具备飞机修理库的护卫舰和驱逐舰。其他具有直升机设施的舰艇包括“世昌”号航空训练舰、两艘071型船坞登陆舰、920型医疗船和解放军3艘最现代化的海上补给船。目前解放军的直升机力量大约由35到40架直升飞机组成。

  相比于从国外采购武器,中国更情愿使用国产武器系统,但直-9由于在外形尺寸上较小,因此能力上有限,直-8则受困于发动机的问题。一个未来潜在的解决方案是生产直-15的军用版,直-15是中国与欧洲直升机公司联合生产的EC-175型直升机。不过,这种商业性直升机预计到2012年中期才能开始生产,因而任何该机的特定军用版可能至少都将在几年之后才能启动生产工作。除了新直升机的采购之外,组织、训练和装备一支较大的直升机部队,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据香港媒体透露,有军方人士表示,经过多次测试完毕后,中国第一艘航母预计在2012年“八一建军节”宣布成军,正式交付海军服役,并在国庆前后举行正式的下水典礼;航母归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初步计划将在南海服役。

  中国有辽阔的海疆,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根据翻新“瓦良格”号的经验,中国很有可能再建造两艘排水量在4万-6万吨的中型航母,从而形成三艘航母的体制。到2020年之前,中国将确立航母的运用体制,跨越“第一岛链”,从而突破只限于沿岸防卫的现况。

  高清图:中国海军瓦良格号航母归航高清图尽现舰岛细节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