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子对抗旅引导一线带兵人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段经历 张 捷 杜道鹏 李定奖
人民前线3月15日
一次偶然的理光头行为,竟然变成一次效仿跟风行为。前不久,这件发生在南京军区某电子对抗旅三连的“趣”事,成为该旅引导一线带兵人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事例。
缘起:理光头从“偶然现象”成为“跟风行为”
该旅一直以管理严格而著称,机关每半月就检查一次军容风纪。在这次全旅组织的军容风纪检查中,刚休假返回连队的战士小王由于头发过长,被检查组认定军容风纪不合格,当场扣掉10分,连队的评比得分也因此排到了老末。连长王炎恼火不已:“你干脆理个光头得了!”
回到连队后,小王一气之下跑到理发店剃成光头。连长王炎想不到一句牢骚话就伤了战士自尊心,让战士违反了条令,正准备向小王道歉时,突然发现连队又多出5个“光头”。
“内务条令明文规定‘军人不得理光头’,怎么那么多人跟风?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王连长经过调查摸底找到了其中原因——
战士小李坦白:“我看到小王理光头后样子很‘酷’,所以也理了光头。”
战士小黄认为:“小王是我们CS战队的战友,属于一个‘圈子’,他理了光头,我们当然应该也要理光头。”
战士小叶说:“最近刚和女朋友分手,非常郁闷,正愁找不到情感的宣泄渠道,看到小王理了光头,觉得很受‘启发’,于是也‘削发明志’了。”
“没想到‘理光头’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种想法,现在的兵名堂真多啊!”王连长发出这样的感慨。
追踪:官兵仪容偏好折射人们审美追求多样化
过去官兵出现军容风纪问题,一般也就是头发过长、挽袖子、穿戴非制式鞋袜等几类问题,但随着社会发展,官兵军容仪表问题已经逐步呈现多样化趋势。该旅围绕新时期官兵军容仪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一些现象逐渐浮出水面。
现象一:崇拜明星偶像,盲目跟风模仿。调查发现年龄介于18岁到25岁之间的官兵,容易从众,盲目崇拜一些影视明星或体育明星,并模仿明星偶像的发型、胡须等一些标志性特征。
现象二:偷偷佩戴饰物。调查发现有23%的官兵承认自己身上经常佩戴一些诸如项链、坠子、手链、香包等小饰物。
现象三:便装选购追求“与众不同”。调查还发现有些官兵平时穿军装时问题不大,可换上便装外出时,突然“判若两人”,因为他们选购的便装要么过于夸张,要么十分“另类”,不认识他们的人,很难看出他们都是军人。
对策: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军人价值追求不变
“虽然‘理光头’事件只是特例,但折射出新时期官兵在军容仪表方面出现的新特点。”该旅政委张广洲告诉记者,“这些新特点背后可能隐藏着官兵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定位等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引起一线带兵人重视与思考。”
不久前,该旅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在开展新时期如何保持良好军容仪表专题教育中纳入了时代元素。
镜头一:“仪表是否得体会直接决定你给别人第一印象的好坏。”在专题教育课上,一营三连官兵专心致志地观看《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的视频录像。录像中,金教授谈到了有关仪表形象的20多种细节。“没想到仪表里藏着大学问!”经常买些奇装异服的战士小戴告诉记者,“我决定以后再也不穿那些‘另类’服装了。”
镜头二:“粟裕大将直到晚年住院的时候,每天只要一起床都会将军装穿得整整齐齐,内衣全都扎进裤子,时刻保持严整的军容……”五连指导员吴立在专题教育课上讲到。五连战士小王告诉记者:“老前辈们将简朴的军装视为圣物,如今我们拥有这么帅气精神的新式军装,就更应该穿出军人的风采和尊严了。”
“时代在变,但军人的形象不能变。”这是专题教育后,每名官兵的由衷感言。同时,大家也感到只要把准时代脉搏,引领正确价值导向,那么保持良好的军容仪表自然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