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日电 最新一期的香港《亚洲周刊》刊出专访日本学者加藤嘉一的文章,文章说,必须警惕“核猜忌”的升级,与其相互猜忌和防范,不如互相合作和共创,在恐怖主义蔓延的形势下,展现负责任大国的风貌。日中两国完全有资格引导全球核议题的积极展开与长远发展。
文章摘编如下:
2010年4月12日至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主持了首届核峰会,并发表了共同声明。此前一年,奥巴马在布拉格提倡实现“无核世界”的目标,从而获诺贝尔和平奖。“核裁军—无核化”无非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国际安全目标,带着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2012年3月26至27日,第二届核峰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奥巴马很自信地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已超过实际所需。”中国对核战略的立场没有变化,只是深化。
日本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过核武器轰炸的国家。作为一名日本公民,我非常清楚,日本普通老百姓对“核武器”持有极为敏感的态度。“核”在日本人眼里甚至意味着一种忌讳。当年,日本因遭受美国原子弹而投降,国家变成一片废墟,随后被美国占领。目前,在日本的“主权领土”上有着大约五万名美国军人,为驻韩美军的一倍。3??11大危机的核心因素——核泄漏正在加剧日本人的“核恐慌”,反核心理已铺天盖地。直到2012年5月份,支撑日本30%左右能源供应的核电站,其所有反应堆都要暂停,将降低GDP一个百分点,影响日本未来的能源战略。
迄今为止,世界上两个国家拥有“和平宪法”,即在宪法层面限制发动战争。日本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哥斯达黎加。日本战后始终坚持“非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
我知道,中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日本鹰派强力主张“普通国家”,即弱化甚至放弃美日同盟,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的新战略,并断定“右倾化”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是“对日核猜忌”。 我不是核专家,技术上需要哪些条件就不展开。只是想指出一点,不管从当今国际形势的大方向还是从日本民众对核武器的敏感和忌讳看,日本发展核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近年来日本与美国围绕普天间美军基地的迁移问题所展开的博弈,中国人也给予密切关注,毕竟影响到其国家利益。战后六十多年以来,日本始终在美国“核保护伞”下维护祖国领土,“重经济—轻安保”,而成为经济大国,实现现代化的今天,对于“依然被美国占领着”的现实感到不满的国民日益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因朝核问题或中国崛起而发展核武器;日本为了对抗中国海军航空母舰而建造航母……这些“猜忌”无非就是在美国奥巴马政权在安保方面的策略调整、日本新政权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的调整、中国持续性的综合崛起、紧张与缓和并存的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中日关系、正陷入信任危机的日美关系等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
必须警惕“核猜忌”的升级。与其相互猜忌和防范,不如互相合作和共创。比如,两国政治家能否以“和谐”与“友爱”——东方智慧为指导思想,在“和平利用核电”等议题展开坦诚对话,在对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来自气候变暖的压力日益增大的新形势下共同探讨满足能源需求的渠道,以及在恐怖主义威胁下保护能源安全的手段,以便向老大美国施加健康的核压力呢?
日本作为再次遭遇核危机的国家,中国作为将成为对核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两国完全有资格引导全球核议题的积极展开与长远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