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梅凌、余宁报道:3月26日上午9时,大巴山脉深处,硝烟弥漫,马达轰鸣。重庆某预备役后勤保障旅与某集团军司训大队联合开展的战时综合后勤保障演练拉开帷幕。
置身演练场,笔者发现这次演练有些“冷清”,细看,原来是不见了以往保障人员“扎堆”作业的宏大场面。“粮草官”们都哪儿去了?
野战指挥方舱内,网络终端出现上级指令:担任突击任务的我军装甲旅在1号地域休整,令你部实施油料、维修、弹药保障。一声令下,远在6公里外的装甲维修单元、18公里外的油料保障单元以及13公里外的物资保障单元迅速组成应急保障分队,机动至1号地域实施战场抢修并为装甲旅补充油料、弹药。1小时后,装甲铁骑又驰骋在战场上。
10时许,战斗进入白热化。战役指挥网络继续传来新的指令:我军摩托化步兵团在5号地域遭受敌炮火覆盖,人员、装备损失严重,令你部实施卫勤、维修保障。刚刚在1号地域执行完维修任务的装甲维修单元立即与在7公里外的卫勤保障单元共同组成应急保障分队,从不同地域机动至5号地区展开保障……
原来,整场演练中,“粮草官”被编组为不同专业保障单元,按照任务需求分布在近百公里的保障地域,通过网络连接成为整体,专业互动一体联训。
保障集群被化整为零源于一次战斗失利。
去年10月,该旅组织成建制快速动员综合演练。“和平卫士”指挥系统、第三代医疗方舱等一大批新型高科技装备组成的综合保障集群令官兵们信心倍增。“立即对1号地域前进指挥所实施通信保障,在2号地域建立野战医疗中心……”导演组命令下达后,参演官兵却傻了眼:一个保障分队要在多个地域实施不同任务保障,人员如何搭配、装备如何编组?最终,因为后勤保障未能满足部队需求,演练被判失败。
议训会上,与会者反思:诸多先进装备组成的综合后勤保障集群固然强大,但是现代战争对保障时间、保障范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实现同一时间、多种地域、多项任务保障,自然难以满足一线作战部队的需求。
为此,该旅依据可能担负的任务,对所属装备器材、专业人员实施“模块化”工程,将各类具有相同或相近用途的装备器材进行资源整合、配套建设,把人员按照专业进行重新编组,打造出通信、卫勤、油料等6大“任务式保障单元”。以装甲维修单元为例,他们将新配发的装甲抢修车和以前配发的汽车修理方舱、供电车以及部分维修器材共同编成一个模块,并配套开发出车载维修救援辅助决策软件系统,拓展功能。
在此基础上,该旅对装备器材实施升级改造,使每一个“保障单元”既可独立执行专项任务,也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调配组合,协同使用。在平时训练中,“任务式保障单元”也为实施“单兵基础训练——单装操作训练——要素组合训练——系统集成训练”提供了切实保障。(梅凌、余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