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舟桥飞架黄河两岸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5日 05:05  解放军报

  兰州军区某舟桥团为使专业力量真正成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突击力量,他们以“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要求为牵引,在平时强力推进“像打仗一样训练”的实战化训练,部队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专业救援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逐年攀升。

  盘点舟曲抢险引发的思考

  前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正在野外驻训的兰州军区某舟桥团接到命令,连夜机动22小时赶赴灾区,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

  在遂行任务的31天里,任务分队官兵乘舟驾艇先后将21名被堰塞湖围困的群众抬上“生命之舟”。

  救援归来,针对暴露的问题,团党委开始反思。

  团参谋长蒋荣伍对抢险中许多细节,至今记忆犹新。8月12日,应急指挥部命令在横跨白龙江两岸架设设备,实施水上爆破任务,由于固定器材不足,作业耽误了两小时。

  随着反思的深入,应急方案不完善、兵力编组不科学、专业救援器材少等问题浮出水面。有的单位,由于缺少植桩机手和射绳枪操作手,影响了快速开设水上应急通道。有的单位,由于人装物资携行方式不科学,错过最佳救援时机……从团营到连排,从集体到单兵,逐一列出了问题清单,制订了整改措施。

  既要有查出问题的勇气,更要有解决问题的锐气。团党委以打造国家级抗洪抢险应急专业力量为契机,将反思转化为各级的自觉行动。

  应急抢险贵在平时有备无患

  黄河奔流不息,一场锻造水上应急利剑的“铸剑”行动在全团展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们坚持“一种威胁多个设想,一项任务多套预案,一种情况多种处置”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团应急力量建设方案》等24项配套措施,形成一个主案、10项分案的专项方案体系,从营到班逐一建立了本级应急预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依据上级有关抗洪抢险工程兵专业力量建设的措施,该团逐人逐机定岗定编,逐件逐库逐项定人定位,新购置应急救援器材1.3万余件套,按照建制班补充了装配式防洪子堤、折叠救生云梯等物资器材,实现了“通用器材班组装箱、野营器材连排推架上车、以车带库随队配置”的目标。

  怀抱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团里在抓好水上救护、堤坝加固、封堵决口、废墟搜索等传统课目的基础上,对去年底刚刚列装的水下液压动力作业工具、救援绳索抛投器、伸缩救援云梯等10余种新装备进行强化施训,定期组织实兵实装综合应急演练,列装当年全部形成保障能力,抗洪抢险中的克服管涌、处置坍塌等重难点课目,逐步成为救援分队的拿手课目。

  在对接中建立平战结合机制

  记者在该团训练现场看到,通信报话、工程侦察、修理、卫生等11个小专业的280余名官兵,按群队编组到各舟桥分队,同步练协同、练指挥、练保障。作训参谋点击信息查询系统,预选渡口兵要地志、气象水文等信息尽收眼底,30余辆舟车急速展开,仅一刻钟,246米长的浮桥横跨黄河两岸。据团长屈晓明介绍,他们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强化了平战结合的3个对接点。

  实战训练与抢险专业训练对接。团里投资构建了专业训练场,构建了战场与抢险现场对接的训练体系,将专业训练课目融入实战训练,结合野外驻训、综合演练、作战保障训练等同步组织抢险训练。

  人才素质培养与现有工程装备对接。随着抢险新装备不断列装,他们将人才培训与新装备训练结合起来,军官指挥技能训练向抢险专用装备指挥操作训练拓展延伸。目前,全团干部人人能上舟作业、上机操作、上艇驾驶。

  应急力量与军地运行机制对接。结合黄河渡口现地勘察,该团与西北五省16个防汛抗旱部门、军分区和人武部建立应急咨询机制,并建立了军地统一指挥、预案对接、信息共享、研判决策等制度机制。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