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某远程火箭炮团是一支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部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主战装备从土炮洋枪发展到火箭、导弹,见证了人民炮兵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5年整体换装转型以来,该团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勤学苦练,团队战斗力不断跃升:连续6年远程跨区机动深入西北大漠组织实弹战术演习,取得发发命中的战绩;2009年参加总部火力研练活动,担负某新型弹种试射任务,实弹射击命中率达93.3%,远超厂家实验数据;连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所属“红三连”被军区授予“精武强能标兵连”荣誉称号。
早春2月,记者来到该团采访,深切感受到这支英雄部队在训练改革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转变观念, 目标越来越明
军营里一派练兵景象。记者在该团作战室看到,首长机关通过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对侦察、通信、气象等要素的一体化指挥,将战术背景、作战意图、战斗决心实时传输给分队。分队模拟训练室里,各炮手、终端操作手接受指令,通过模拟训练器完成单装精准化训练操作要求,而后统一由质量指标体系信息系统进行打分。该团进行训练改革以来,不断加强训练模式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训练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
“改革就要大刀阔斧,不怕伤筋动骨!”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团党委“一班人”反复学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理论,狠抓党委机关指挥技能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一份《军事训练改革方案》出台了。他们组织机关干部和一线指挥员认真学习方案与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组织高学历技术骨干集中进行课题研讨。着眼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要,在训练方法上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对抗性,提高质量效益;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立足现有装备,从研究强敌入手,探索一体化作战模式。训练改革中,哪里不符合实战化信息化的标准,改革的“斧子”就砍向哪里。针对部队战斗力“缓升陡降”的问题,他们制订出“一年兵打基础,两年兵练多能,三年以上攻协同”的思路,集中优秀骨干任教,优化训练内容结构,使场地、器材、资金、教员得到科学合理配置,训练效果明显。针对个别官兵认为信息化条件下基础课目不重要的问题,他们采取“以考促训、过关升级”的训练方法,通过单兵、分队对抗和体能专业一体化连贯性考核等办法,提高官兵综合能力素质。
提高素质,道路越走越宽
一次演练中,一门火箭炮随动装置出现故障,定向管一时收不起,炮长在仪器舱里乱了方寸,无从下手。团长聂开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新装备列装以来,连续几年厂家“保姆式”的保障,给一线指挥员和操作手带来了根深蒂固的依赖心理。该团随即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团炮长、火控手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不到30%,大多数骨干对新装备只停留在懂操作、会使用的水平,对装备原理和故障排除知之甚少。帮助一线指挥员提高独立指挥、独立处置情况的能力提上了改革日程。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首先要解决官兵头脑中的软件和新装备硬件“不兼容”的问题。团党委定下决心,狠抓信息化指挥、操作的训练,加强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考核从单纯考操作改革为考原理、考排障。士官要求达到一专多能,学历升级与士官选取挂钩。各连队加强了对官兵信息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大力倡导“学历升级、英语考级、电脑过级”,营区里建起“军营网吧”,官兵定期到网上学习信息化战争、体系化作战的新知识。
该团三连是1929年组建的红军连队,被广州军区授予“精武强能标兵连”荣誉称号。训练改革中,三连官兵边摸索、边训练、边总结。他们组织文化基础差的战士白天搞训练,晚上加班学射击理论、装备构造,讨论研究现代军事战例,实现了全连官兵熟练掌握装备操作流程、基本故障排除技能。如今,全团实现了“每个岗位有尖子、每台装备有专家”。
改进作风,步子越迈越实
团党委感到,要闯出训练改革的新路子,还要有“不畏风险、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为此,改进训练作风,成了该团进行军事训练改革,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去年8月,在西北大漠组织实弹射击,火炮列阵完毕等待发射,但当时13米每秒的风速接近装备的“生理极限”,发射现场气象参数仍在不断变化。现场专家建议推迟射击,确保万无一失。团党委“一班人”认为:“我们可以为天气找理由,但是敌人不会为我们找借口。”经过科学分析、反复计算,指挥员果断定下射击决心。随着火箭弹呼啸而出,全部命中目标,同时获取了12组宝贵的射击数据。
之后的训练改革中,所有演训课目加难加险,由最初不带实战背景的单发射击,到“毁扰结合、合力攻击”,再到“火力造势、纵深攻击”等实战背景演习,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增强战斗力。他们从实战需要出发,将部队拉到生疏地形、复杂电磁环境中进行战备演练,探索出了某新型反坦克导弹夜间射击和最大射程的“极限射击”训练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潜质和能力;结合训练任务和参加军区、集团军组织的作战演习等机会,不断提升战法研究成果的“含金量”,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明显提升。(摄影并撰文/钟毛东特约记者李三红覃明章记者杨运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