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联手打海盗增互信
基于维护能源供应的共同需求,两国在印度洋的摩擦会相应减少
本报记者/刘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印度对于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抱有很强的戒心。然而最近,由中国提议的一项联合护航行动,将有可能化解双方多年来存在的猜忌。
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与印度、日本加强了反海盗合作,三国采取“轮班”的方式,共同守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全与稳定。军事专家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中国此举不仅是在履行构建“和谐海洋”的承诺,还开创了中印海上合作的新模式。在协同打击海盗的行动中,中印海军将有可能在印度洋和平共处。
中印日“轮班”值守亚丁湾
2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海军发起并主办的首次国际护航研讨会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举行。来自欧盟、北约、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英、法、德、中等20个国家的84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外与会代表分享了海上护航经验,并就海盗形势和情报信息工作、海上兵力行动组织、护航法律和护航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3日下午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就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接受提问时表示,中国对国际护航合作一直持积极态度,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开展了情报交流、指挥官互访、联合护航、联合演练等活动。经协商一致,从2012年1月起,中国、印度、日本等独立护航国家加强了行动协调,以季度为周期整合各自护航班期,中国作为首轮参照国已经提供了第一季度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护航班期。
耿雁生所说的这种合作模式,近似于“排班制”。以一个国家担任参照国,其他国家按照参照国提供的护航班期来安排自己的班期。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中国在周一、三、五护航,周四、六是印度,周二、周日为日本,三国只是在时间上进行配合,不涉及更多其他合作。有分析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在这一新的协作机制中扮演主导性角色,因为这项倡议最早是由中国提出来的。
但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合作,在一些专家看来,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对《世界新闻报》指出,海盗问题由来已久,尽管国际社会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来确保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全,但是这个老大难问题目前仍然存在,而且海盗的作案手法更加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护航行动协调不够,导致反海盗的效率大打折扣。“中国作为打击海盗行动的主要参与者,能够提出这样的倡议,说明中国对国际责任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也说明中国正在竭力履行构建和谐海洋的承诺。”
“蓝水海军”进入印度洋
此前,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曾与俄罗斯海军进行过联合护航,还与韩国、巴基斯坦等国的海军举行过联合演练,但与印度和日本的海军却鲜有上述交流与合作。
对于中、印、日三国联合护航一事,《印度教徒报》23日的文章指出,这一行动的落实,正值中国海军挺进远洋的敏感时刻。过去,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保卫中国的海疆,但现在,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正在打造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而亚丁湾护航行动正是这一战略规划的具体实践。文章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亚丁湾的护航任务中变得越来越积极,去年还协助完成了将中国公民撤离利比亚这一史无前例的任务。这突显出尽管中国的长期政策是不向海外驻军,但越来越愿意,也越来越有能力参与境外行动。
该报还分析说,中国寻求在索马里海域反海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能会与印度的战略需求“发生摩擦”,因为中国的舰船将不可避免地靠近被印度视作“后院”的印度洋。
“印度方面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赵小卓对《世界新闻报》说。他认为,联合护航行动对于三国减少嫌隙、打消疑虑是具有“正效应”的。“以前,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印度都会派飞机和舰船进行监视,搜集中国的情报。但是在反海盗行动中,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的基础恰恰是分享和交流军事信息,这对增进双边信任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赵小卓同时表示,共同利益是中、印、日三国开展护航合作的先决条件。索马里海盗问题不仅威胁到中国的能源供应线,也严重影响到印度和日本从非洲的石油进口。三个独立护航的国家拧成一股绳,“等于是在单个国家构建的防护屏上又加了一道锁”。
国际反海盗行动
中国成主导力量
自2008年12月中国海军派出第一批护航编队至今,中国已连续派出10批舰艇编队、近万名官兵执行了护航任务,为近4500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近日,由北海舰队“青岛”号驱逐舰、“烟台”号护卫舰和“微山湖”号补给舰组成的第11批护航编队即将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自此,中国的三大舰队(北海、南海、东海)将一起出现在印度洋上。
在日前结束的国际护航研讨会上,中国3年来为保证国际航运通道安全所作出的贡献,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中国更被称为是“国际护航任务中的主导力量之一”。有关专家表示,通过持续参与护航行动并在其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军队和平、开放、合作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中国在远海的利益维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赵小卓对《世界新闻报》表示,中国军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遭到外界的猜疑和误读,“而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消除对方戒心的模式”。另外,随着合作的加深,中国的智慧和经验会凸现出来,为以后合作对象的扩大化铺垫了基础。“中国的主导作用就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刘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