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家》杂志网站2月17日刊载美国保守派智库“企业研究所”专家奥斯林文章称,尽管中国的军事力量短期内在总体上无法抗衡美军,但其也有制胜之道,即借鉴二战时日军攻陷新加坡迫使英军守将投降的战法,在一点或几处要地集结优势兵力,也足以击败前来干预的美军士兵,进而迫使美国领导人三思继续增兵还是尽快撤军。
美国决策者在关注中国崛起的时候,可以借鉴1942年英国将新加坡拱手让于日本的事例,这种情况很具启发意义。
1942年2月15日,英国马来亚司令部司令珀西瓦尔(A.E. Percival)将新加坡拱手让与日本,此次失败令英国的震惊,不亚于两个月前美国对珍珠港事件的震惊程度。新加坡是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基石,而此次投降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标志着英国在那里殖民时代的终结。新加坡的沦陷给人们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即使在和平时期,对美国等大国也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一个崛起的地区强国会驱逐外部强国。虽然地区风已有和新兴强国之间的竞争很普遍,但地区外强国在任何一个既定地区都面临很大风险。对于强大的英国来说,在亚洲统治多处分裂的领土相对容易。但凝聚力强、雄心勃勃且好战的日本天皇的出现,最终引发了英国(寻求维持其已有地位)与日本(努力改变地区安全秩序)之间的冲突。事实上,1921年英国未能改善与东京的关系,这结束了两国之间的合作,消除了日本野心扩张的限制因素,促进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后来,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危及日军军事力量,所以日本领导人觉得冒险攻击在亚洲的西方列强,确保重要的原材料,摧毁欧洲殖民财产。
第二:错误估计敌人的行动意图或错解其理论,可能会导致情况发生逆转。虽然英军人数胜过日军,但日本的突袭及其异端战略打破了英国的优势,并有效阻止了英国重新集结。英国一直认为,日本的攻击行动必定会来自海上,所以英国在新加坡的大炮都瞄准了海上。日本将领山下奉文制定了一项绝妙计划,首先占领英国的殖民地马来亚,之后从北部侵入新加坡要塞。日本于1941年12月8日发动侵略行动,其部队近3万士兵仅用两个月时间逼近新加坡,之后以钳形之势挺进了该国。在新加坡国内的战斗仅持续了一周,小规模日军便俘获了8万多名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马来亚士兵。
第三:远距离专制也是英国注定失败的一个因素。英国一直认为新加坡是无法攻克的,是英国在海外实力的象征。然而,珀西瓦尔却知道,新加坡孤立无援,而且供给不足,毫无作战准备。英国距新加坡太远,无法在危机暴发后立即提供有效补给。日本掌握了制空权,而且自12月以来一直在对新加坡进行轰炸,英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反击。在珍珠港事件两天后,英国皇家海军就被赶出新加坡了周边海域,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巡洋舰在马来亚附近沉没。英国本土很难与在新加坡的司令部维持通讯。日本袭击了该新加坡供水站,加之食物供应不断减少,最后迫使珀西瓦尔投降。
那么,70年前的这场战役与现在有何关联?过去几年,华盛顿日益担心中国可能会走日本的老路。许多人士认为,北京的目标是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增强中国在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不过目前并不清楚中国会以和平还是“侵略性”手段达到这一目标。1941年时,英国人认为,虽然日本在几年前在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冲突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不压应力其会冒险与世界强国发动全面战争。同理,目前很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中国不会打破其受益颇丰的“和平交易体系”,也不会贸然挑战远强于它的美国。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无人知道中国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来维护自身利益,或许中国领导人自己也不知道。因此,美国并不能确定中国或其他新兴力量的确切想法。美国必须提防中国或任何新型大国的所做作为。目前中国会使用海上巡逻舰来维海上主权宣称,而且也在进行大规模军事建设,这些都表明并不能排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美国军方领导人很清楚,他们也面临着距离上的障碍;例如,从圣迭戈到马六甲海峡,乘船要花费三周的时间。美军不仅要覆盖太平洋大部分地区,而且要像当年的英国那样,维持绵长的补给线。因此,五角大楼最近强调强化在澳大利亚、菲律宾以及新加坡等国驻军的问题。不过,一旦冲突恶化,美军后勤能力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或许还会像当年在新加坡作战的珀西瓦尔中将一样,被迫重新考虑战争计划。
另外,在未来几年内,驻太平洋的美海空两军规模都会缩水。尽管美国官员承诺国防预算削减不会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但事实上,如果舰艇与飞机数量不足且较为老旧,再加上兵力负担过重,在和平时期美军就很难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了,更不用说能够在冲突爆发时拥有其所需全部资源了。
最后,正如日军攻陷新加坡所证明的那样,创新和速度,能够弥补兵力不足的缺点。数十年内,中国军力不可能超越美国。不过,或许中国根本不需要在军事实力上超越美军。 在一点或几处要地集结优势兵力,也足以击败前来干预的美军士兵,进而迫使美国领导人三思继续增兵还是尽快撤军。只是这样的想法,就能够鼓舞中国采取更积极地行支,或加大美国政治领导人回应冲突的难度。
这些经验教训并非意在预测战争。华盛顿和北京仍有很多理由来保持和平关系。但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美国拥有很强的实力,而且在正确的经济增长政策下,未来几十年中仍将维持世界主导权。但美国无法一直在有新力量崛起的地区保持优势。新加坡的经验教训提醒美国,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编译:春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