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拉萨,沿雅鲁藏布江一路西行,很快便来到驻藏空军日喀则场站。
此地海拔3784米,比拉萨略高,但高原反应似乎更强烈些。正是在这里,记者与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高原科研试验队不期而遇。
记者感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这是一支充满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的队伍,37名队员中,有9名博士和15名硕士,其中还包括4名女性。队长是53岁的研究所所长罗永昌,2011年11月16日,他带队从北京出发,至今已经在高原坚守了两个多月。
说起此行使命,罗永昌坦言:军事科研要永远盯着战场,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要永远立足基层,以解决部队作战需求为方向。
近年来,成都军区空军着眼于使命任务,加大高原驻训和飞行训练的力度,在取得多项新突破的同时,也遇到一些新问题。罗永昌说,课题从部队中来,成果到保障中去,始终是我们的基本理念。这次上高原,就是要实地研究解决飞行人员高原作战训练身心健康和飞行安全等重大现实问题,探索高原军事航空医学新领域,探索科技人才培养新途径,探索为基层卫生建设服务帮带新模式。
对于这些高学历人才,高原缺氧是折磨,高原阳光是历练。研究员韩学平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冬季进藏,就是要在最恶劣最艰苦的环境中,取得最真实最典型的数据。
试验队的名单里开始没有心理学硕士陈勇胜。他听说后,两次找所领导请战,特别强调:“我是研究心理认知的,高原环境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首当其冲,我不去怎么行!”座谈会上,他向我们展示了“飞行员脑功能保持训练装置”,高兴地说,这项研究已通过测试。
曹征涛博士的研究课题是飞行员睡眠监测。他建立的平台实现了检测设备数字化、数据采集网络化、动态分析智能化。介绍这项成果时,他不停地挥动着手臂,用以强化他的观点,还热情邀请记者躺到他特制的信息化床垫上,亲身体验。
试验队还有一名非现役文职人员,名叫王全,也是硕士,专门负责飞行员体能训练。他说:“我在地方工作多年,来到部队时间虽然不长,却深切感受到军人的责任和力量,也体悟到这个集体的光荣与梦想。我喜欢这个集体,愿意为飞行员做更多工作。”
为了这个课题,说不清有多少人在呕心沥血。空军7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先后3次进藏。可惜,我们到达时,俞院士刚刚下山。
高学历队伍,高海拔奋斗,高科技成果。驻藏空军某指挥所司令员蔡自华是飞行员出身,他说,高原缺氧,但飞行员不能因此放弃体能训练,有了这项成果,飞行员就能保持飞行耐力和抗荷能力,有效提高战斗力。
除夕上午,试验队为4名刚刚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同志举行入党仪式,其他党员也都重温了入党誓词。同时,研究所政治部为每名队员摄制的家人寄语视频也一一播出,令人动容。
罗永昌记得,出发前,86岁高龄的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他含泪把父亲送进空军总医院后,毅然带队上了高原。这期间,父亲两次病危抢救,他都没有回去,全靠研究所政委谢光林帮忙张罗。父亲在视频里说:“我可能等不到你回来了,但是你干事情重要,见不到也值了!”
(据解放军报日喀则1月25日电 孙晓青 刘兴安 李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