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欧盟在伊朗问题上表现犹豫,是在向各方要价
●欧盟否认已就对伊朗石油制裁达成一致
据新华社1月5日报道: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发言人曼恩当天在布鲁塞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否认欧盟成员国已就对伊朗实施石油制裁达成一致。曼恩说,我们仍在就进一步制裁伊朗的可能性进行讨论。此前有报道称,法国外长表示欧盟成员国已就对伊制裁,达成原则性一致。
●沙特表示愿填补欧盟制裁伊朗造成的石油短缺
据路透社1月4日报道:沙特方面当天表示,如果国际原油供应因为欧盟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而出现短缺,沙特将增加原油出口以填补短缺。若欧盟对伊朗实施制裁,其原油进口主渠道将发生转变。
评
作为检验欧盟未来外交战略方向变化的重要指标:对伊制裁问题,欧盟的态度近日出现了模棱两可的表态。目前看来,欧盟的立场正在向美国方向倾斜,但并没有最终下定决心。
评论员认为,是否制裁伊朗,决定性的因素是法国与德国的意志,其他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国的立场基本上是法德用来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一边是法国人放风说,已就制裁问题基本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则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否认达成一致。如此矛盾的表态,是欧盟当前向美国、伊朗以及中俄在传递不同的信息,也是在向这些力量提出要价。评论员认为,法德对美国提出的要价,就是美国破击欧元战略必须停止。也就是说,美国的评级机构必须确保法国、德国等核心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不会被下调。而对中俄提出的要价,将是希望中俄在未来欧债危机的救助方面,给予更多的实质性的支持。而传递给伊朗的信息则是,伊朗绝对不可以利用大国之间在中东的博弈,真的去搞核武,否则将会面临欧美的共同打击。
目前来看,美国似乎并没有在破击欧元战略方面,有对欧元区妥协的表态,而只是打出了沙特愿意填补石油短缺这张牌。这其实是一张并不存在的牌,因为只要市场存在,原油供应永远是充足的,对美国如此,对欧盟如此,乃至对中国也如此。所不同的是,一旦对伊朗制裁落实,它将造成石油价格的推升,沙特即使能够增加提供伊朗的石油产量,也可能不能阻止石油价格上涨,因此,其对欧元区经济的破坏效应是一点也不会减少的。在欧元区已经遭受经济减速、债务问题之外,制裁伊朗必然会带来另一个经济陷阱:通货膨胀问题。
评论员相信,法德一定是要在得到各方确切回应之后,才会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作出明确决策。如果各方都没有确定性的回应的话,那么即使在本月底,欧盟的态度,依然还是模棱两可,以保持欧元区在这一问题上的最大灵活性。下面再看两条消息……
伊朗对各方展开试探,中国需密切关注美欧战略合流
●伊朗称愿向部分非洲国家提供核技术
据中新社1月8日报道: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达瓦尼表示,伊朗愿意帮助拥有铀矿石储备的“友好的”非洲国家建设工厂,以便将矿石转化为核原料。达瓦尼称,伊朗已掌握了从提炼铀矿到生产反应堆原料的全过程所需的技术,并打算分享这一技术。
●内贾德将访拉美四国
据中新社1月7日报道:伊朗总统内贾德将要对拉美四国进行访问。美国政府对此表示,这显示饱受制裁的伊朗因日益孤立而“陷入绝望”。内贾德将于下星期访问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与厄瓜多尔等国。
评
在上周发表了有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言论之后,伊朗最近的外交行动密集出招,又是大搞拉美外交,又是非洲原子能外交。评论员认为,伊朗的这些外交动作,既体现了一个地区国家,在美国全面的霸权高压下的抗争与无奈,也体现了伊朗利用本国资源,在世界各大力量之间周旋的外交策略。
评论员认为,伊朗有关油价、以及封锁霍尔木茨海峡的言论,主要是说给欧盟与中国听的,而对美国来说,可能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美国并不十分担心通胀率的提升,更何况,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传统,就是不受到通货膨胀率的约束。而欧元区则不同,欧元公约中的一条,就是规定货币政策必须保证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保持在3%以下。目前,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3%,因此,一旦油价上升,将极大压缩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是很要命的,因为欧元区的经济正在放慢。当然,中国也是伊朗这些动作指向的另外一个对象,毕竟中国原油对外依赖程度达到70%以上,油价高涨是当前经济所难以承受的。因此,中国有足够的理由,维持与伊朗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评论员认为,在这点上,中国应该更多地说出来,说给国际社会听。油价一旦上升,将极大地伤害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
在伊朗如此一系列的警告之后,评论员认为,如果美欧之间仍然能够就制裁伊朗问题达成妥协,那么也必然意味着美欧之间在更多的问题上有了默契。这既包括美国对欧元破击战略的修正,也包括美欧对其他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看法的妥协,乃至对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秩序看法上的重大妥协。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对中国而言,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欧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的金融攻击中国问题上,达成更多的默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