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峰 沈卫 晨曦
利比亚战争是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军事强国发动的又一次较大规模联合军事行动。以美、法、英为首的多国部队和利比亚反对派武装经过长达7个月的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推翻了卡扎菲政权。整个战争所呈现出的多源信息快速融合、空地一体协同作战、火力打击多样配套、战场攻防灵活机动等特征,必然对陆军武器装备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带来诸多启示。
利比亚战争的主要特点
◎典型的不对称战争
战争中,多国部队动用了B-2隐形轰炸机,幻影-2000、“台风”战斗机,EA-18G电子战飞机,“捕食者”、“全球鹰”无人机,E-3、E-8空中预警机、“戴高乐”号、“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地平线级驱逐舰等先进武器装备,凭借绝对的制信息权和制空权,进行了约2.6万架次的空中打击和保障行动,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硫磺石”空地导弹、“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对利政府军的防空系统、机场、作战飞机、坦克装甲车辆、军事基地、兵营、武器库、首脑住所等6000余个目标实施了毁灭性打击。
相比之下,利政府军由于长期遭受联合国武器禁运制裁,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基本处于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缺乏射程可以达到数百千米的远程地地战术导弹以及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利政府军防空装备体系主要由SA-2、SA-3和SA-5等老式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大量高炮组成,其空军不具备任何对抗能力,造成了在空袭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从战争形态上看,此次战争是拥有先进武器装备、具有绝对优势的多国部队和装备性能落后、数量匮乏的利政府军之间一场典型的不对称战争。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兵器》2012年2月号)
相关专题:《兵器》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