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网站12月23日文章】题:印度对华政策:应注重效果还是应咄咄逼人(作者印度国防部统计局官员巴滕杜·库马尔·辛格)
最近,议会反对派成员指责政府对迄今为止“咄咄逼人”的中国态度软弱,并担心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军事冲突。尽管总理曼莫汉·辛格对此进行了驳斥,许多政治派别仍在大肆渲染中印关系,试图从中获益。而就在不久前,一名部长表达了想要采取咄咄逼人的对华政策的愿望。很多地方政治团体开始谈论外交政策问题,这是好事。不过,公开挑衅中国是否能达成印度的外交政策目标依然存在疑问。
答案很可能是:不能!
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确实是曼莫汉·辛格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一段时间内,他的政府认真制定了对中国的接触政策,在经济和国防领域开展了一对一的双边对话进程。如果这些政策目前尚未立刻产生回报,特别是在边界问题上,那并不是因为政府在减弱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而是因为讨论的议题太敏感了,难以解决且无法确保双方的耐心。很不幸,尽管印度外交官的工作做得很好,政府的努力却没得到什么肯定。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确有一些安全问题,印度某些提倡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人的焦虑也有道理。但是大动干戈批评政府的做法是无法达成目的的,更何况其中某些人过去曾经或现在依然在政府担任要职。这些身居要职的公众人物表达的观点必须被严肃看待,而这显示了印度在对华政策方面的分歧。不久前,一名资深政客称中国为“头号敌人”,后来政府内部也出现这种论调。政府当时花了很多力气才控制住这种说法的破坏性。
议会和其他地方的某些人提倡的咄咄逼人的对华政策在很多方面对印度有害。首先,这可能对依然处于过渡时期、对相互挑衅非常敏感的双边关系产生损害。就在最近,因为对印度邀请达赖喇嘛参加新德里佛教聚会不满,中国取消了两国边界对话。第二,由于中国在各项军事指标上都远超印度,可能进一步让印度的“安全困境”复杂化。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等地的军事强化工作已经完成,而印度只是最近才意识到存在不对称的差距。
第三,中国还可通过干扰双边关系的其他方面做出反应。两国之间因非官方关系发展而得到补充的经贸往来可能受到危害。第四,对于刚刚将步伐跨入新的地缘政治领域的两国来说,咄咄逼人的态度可能引发两国政治对抗。
对中国“硬起来” 的要求,出现在印度总理领导国家开展经济增长运动之际。如果这个运动成功,能使大批人口摆脱贫困。中国此前批准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采取了对农村和社会资金更加开放的态度。印度在目前这个阶段没有与中国进行对抗游戏的资本。
因此“咄咄逼人”派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立场,并反过来帮助决策者制定出“有效的”中国政策。目前的中国政策存在缺陷。首先,目前谈判的责任全在政府身上,即使在非战略领域也是如此。商业、贸易社团及其他组织没有提出太多自发性倡议。第二,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其他战略专家没有提出多少政策反馈,以帮助政府探究边界争议等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原本能够扮演催化剂,就可能的边界解决方案框架形成公众意见的政治党派都在逃避责任,原因是担心自己的选举前景可能受损。
正在进行权力转移过程的印度需要有效的中国政策,以将注意力放在影响综合国力的更大问题上。因此,持续地接触中国必须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特征。尽管这不会立竿见影地解决争议,却是处理对华关系的唯一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