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叙利亚特派记者 邱永峥 刘畅
22日,随着阿盟观察团首批成员将抵达叙利亚,观察团能否进入霍姆斯等冲突最激烈的地区成为焦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把霍姆斯封为“革命之都”,叙利亚反对派声称要把霍姆斯变成“叙利亚的班加西”,而叙政府则视霍姆斯为反对派“顽固堡垒”,因此,这个坐落在叙利亚腹地的城市迅速成为叙利亚危局“起爆器”。虽然叙政府曾组织少数媒体前往霍姆斯采访,但外国媒体几乎从未独立进入过霍姆斯。《环球时报》记者组日前深入霍姆斯进行独立采访时,亲身经历了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激烈交火。记者发现,即使在霍姆斯这样的“麻烦区”,决定叙利亚未来的可能并不是军事行动,“沉默的多数”才是左右巴沙尔政权命运的关键因素。
霍姆斯枪炮声彻夜不停
12月18日上午10时,《环球时报》记者自叙利亚军港塔尔图斯前往80公里外的霍姆斯市。这段行车只需45分钟的路途却让相处多日的当地司机麦立克闻之色变:“我是有家有口的人,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去霍姆斯。”此前他一直向记者唠叨:“你们可千万别去霍姆斯,去了就可能再也回不到中国了!”
经过记者软磨硬泡,麦立克最后答应前往霍姆斯,但条件是他的车绝对不进城,他只愿将记者送到离城5公里处,然后让霍姆斯城内出租车司机来接记者。途中,麦立克不厌其烦地叮嘱说:“千万不要上街乱走,下午3点之后更不要出门,不要告诉别人你们是中国记者。”
从记者换车的地方到饭店,短短5公里的路程有3道检查站。全副武装的军警严格盘查每一辆过往车辆,情报人员则认真核对车上每名乘客的证件。“停车检查!”“闯关开枪!”等红色警告牌随处可见,路旁掩体内架着的机枪直指过往车辆。在公路上记者看到,一条深3米宽2米的壕沟绵延向前,似乎将霍姆斯城与周边完全隔断,只留下不多的路口供人员出入。沿途一些土堆后面和树林里,记者不时还看到步兵战车和坦克。再往里走,开始出现生活区,以三四层小楼居多。虽说街边也停着一些私人轿车,但记者惊奇地发现,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而且居民楼的窗户都拉着黑色的铁帘。路边一幢政府大楼门窗紧闭,大门上方挂着的巴沙尔总统和老阿萨德总统画像上,爆炸的痕迹清晰可见。
《环球时报》记者住的索菲亚饭店坐落在霍姆斯市西南,距离霍姆斯阿萨德中央大街不过500米,离老城中心也不过1公里。饭店前台服务生对记者重复了一遍与司机一样的警告:“这里电话正常,虽然会停电但多数还是有保障的,只是你们千万别出门,更不要在下午3点后上街!”记者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我们房间所在的七层只住了记者一行两人。说话间,市中心老城方向传出断断续续的枪声,但服务生处变不惊,显然已经习惯了枪响。
果然,一过下午3时,霍姆斯街道上的车辆骤然减少,而枪声也密集起来。下午5时,天色暗下来后,《环球时报》记者从饭店房间向外看去,在昏暗的路灯下,马路上没有任何车辆与行人,枪声也停了下来,除了风声外,全城一片寂静,这里似乎成了一座“死城”。此时,索菲亚饭店内突然冒出六七个服务生打扮,却拎着AK-47或者拿着手枪的男子。据称这些人是当地的便衣警察或特种部队军人,他们听说有外国记者入住这里后就赶来了。
晚上8时刚过,从老城方向再次传来密集枪声,不久后又传出一阵阵沉重的炮击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时。最紧张的时候,响枪的地方似乎就在记者住的饭店门外,饭店里几名便衣军警都拎着枪冲到门外马路上紧张观察。
在叙利亚,“麻烦区”远不止霍姆斯。在叙总统巴沙尔的家乡拉塔基亚,几乎每个路口都被沙袋堵得只剩下可容一辆车进入的窄口。在塔尔图斯省与霍姆斯省的交界处,叙军哨卡上的官兵特别提醒《环球时报》记者和司机:“你们千万不要走山区通往霍姆斯的山间公路,那里是绝对的危险区。武装分子频繁袭击过往的车辆。”
武装分子拼命抢战略重镇
到底谁在霍姆斯与叙利亚政府军激烈对抗?与动荡“早期策源地”的德拉、哈马和伊德利卜等地区相比,霍姆斯最初并不起眼,是什么让它演变成为叙利亚的风暴眼呢?霍姆斯坐落在叙利亚的腹地,向南160公里就是首都大马士革,向北100多公里是商业之都阿勒颇。由于有高速公路相连,《环球时报》记者从大马士革到霍姆斯,除去停车检查时间外,最多只用两小时,霍姆斯到阿勒颇的路况也相当好。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占叙利亚人口近一半,一旦反对派武装在霍姆斯站稳脚跟,这两大城市的民心会全面动摇。相比之下,偏居南部边境的德拉和北部的哈马都没有霍姆斯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战略影响。
除了战略位置,霍姆斯的反对派武装还能容易地获得武器装备。《环球时报》记者前往霍姆斯的途中发现,这里距武器泛滥的黎巴嫩最近仅8公里,而叙利亚守卫这段边界的力量显得很薄弱。记者在边境地区看到,一些警察只能开着民用车辆在公路上设卡搜查枪支弹药。更麻烦的是,在霍姆斯执行军事行动的军队多半是从外省调来的,霍姆斯四周山区地形复杂,尽管有壕沟隔断通往山区小路,但对当地反政府武装显然不起作用。
霍姆斯还拥有叙利亚两大炼油厂之一。叙利亚柴油生产能力本来就弱,之前主要从欧洲和土耳其进口,在欧洲和土耳其实施制裁后,柴油供应只能靠本国两大炼油厂提供。一旦霍姆斯失控,受威胁的不只是叙民众的冬季供暖,政府军的坦克都可能因此趴窝。
“霍姆斯人一向被外界视为叙利亚最温和的人群。而且他们在叙利亚的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有巨大的影响力。”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叙利亚公认好人的霍姆斯人都起来反政府,那么所产生的影响相当大,会动摇大马士革的信心。”
各方争取“沉默大多数”
虽然在霍姆斯爆发的冲突非常激烈,但在记者走访的这些地区,大多数人都不愿对这场冲突表态。实际上,与埃及、利比亚等国民众不同,叙多数民众始终没有站到支持或反对政府的前线。实际上,叙利亚乱局持续9个月,叙党政军核心基本稳固,连举家在外的外交官也几乎无人叛逃。《环球时报》记者在叙采访众多民众,许多人要么期望能维系以前平静的生活,因为“革命后的埃及或利比亚实在不令人向往”;有些人对政府也不满,认为军队是在“搞屠杀”,但他们同样不信任由流亡者组成的反对派及反政府武装。“这些人是沉默的多数”,《今日叙利亚》杂志日前担忧地把他们称为“灰色地带”。、
显然,这群“沉默大多数”的选择具有左右叙利亚变革的力量,而对他们的争夺战也正在展开。反对派力量近来全力策动民众加入反对巴沙尔阵营。在拉塔基亚,反对派人士沙马称,多数民众出于自保本能选择依靠政府,这是一种“惯性依赖”。反对派不久前搞了一次大型示威活动,主题就是“你们的沉默在杀人”。西方大国也试图影响叙利亚这群“沉默大多数”。不久前,英国驻叙大使考里斯开通博客,“以个人身份讲述叙利亚”。此后美国大使和法国大使相继在使馆“脸谱”网站建立个人主页解读叙利亚问题。经过讨价还价,叙政府日前不得不签署阿盟向叙利亚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观察团22日将抵达大马士革。当地有分析称,阿盟观察团的大规模入境势必让“沉默大多数”敢于站出来说话,显然这会对巴沙尔政权造成巨大压力。
叙民众对未来很茫然
几天来,《环球时报》记者两次深入霍姆斯采访。虽然一过下午3时,这里家家户户门窗封闭,入夜后更是彻夜枪炮声,但天亮市民仍外出工作采购,生活和战争竟如此默契,诡异如同地狱。有分析认为,虽然这群“沉默的多数”现在对动荡的局势仍淡然处之,与叙政府配合,但如果柴油紧缺情况恶化,停电时间越来越长,持续上涨的物价难以遏制,难保民心永远稳固。一名常驻大马士革的外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西方试图通过制裁推动叙民众把生活环境恶化与巴沙尔拒绝下台联系起来,以此在叙社会内部制造“革命突破口”。
叙利亚政府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想尽各种方法以稳固民心。叙国家电视台和电台频频要求“沉默大多数”主动担起“国家重担”,称“你们的沉默会害了国家”。记者从塔尔图斯返回大马士革的路上,司机麦立克一直在听一名政府高层发表的讲话,他说:“政府如果能在3个月内解决霍姆斯问题,叙利亚就会重归平静。”但多数叙利亚人对未来很茫然。在采访中,一些叙利亚人甚至反问《环球时报》记者:“你觉得叙利亚未来会怎样?”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