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韬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近一年来,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就像两只忙碌的大蜘蛛,在中国周边不停穿梭结网。奥巴马前脚才在TPP和东亚峰会上“成功孤立”中国,后脚希拉里就到了缅甸挖中国墙脚。
希拉里此次对缅甸的访问,从表面上看是对美国苦心经营起来的对华包围圈进行加固和补缺;但如果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此举还有着更深的心机。缅甸是中国唯一可以通过陆地直达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邻国,在南海大门事实上处于被封堵的情况下,如果再失去缅甸这一出海口,中国将立即感到“窒息”。
美国拉拢缅甸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09年果敢事件发生前,美国政客就已经在和缅甸政府接触;最近,缅甸允许被软禁多年的昂山素季参加选举,突然停掉密松水电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向美国示好。对于一个弱国,关注安全利益胜过经济利益似可以理解,但与美国走近很可能得不偿失。希拉里是挟利比亚胜利的余威来访的,但利比亚战争正是卡扎菲向西方求和,美欧相继和利比亚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爆发的。
笔者以为,美国拉拢缅甸的真实动机,是以包围中国为名,降低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警惕,然后寻找机会扶植代理人颠覆政权。在美国的外交史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迫使缅甸当局释放反对派,已经暗含了这个意思。
当下的美国,军事打击的重点在伊斯兰世界,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在中国周边编织包围圈,只是对中俄进行全球性战略牵制。所以中国对美国拉拢缅甸的当下举动,尚不必反应过激,但从长远看,中国不能听任美国损害自己安全利益。一旦美国在中东得手,将立即调转枪口对准中俄。那时,美国提前进行的布点,将瞬间升级为中俄必须面对的战略前沿。
美国是一个不会感恩的国家,不会对中国购买巨额美国国债投桃报李。美国21世纪的国家目标,就是建立世界帝国,为此它必须同时在伊斯兰世界、中国和俄罗斯三大战场腾挪转移。中俄应当携手阻止美国为所欲为。双方在反对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已经这么做了,但还可以做得更多。▲(作者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