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大同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几年前,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还把中国称作“老大哥”,越南也以“同志加兄弟”形容中越关系,如今“小兄弟”不顾亚洲一家人的情份,拉上东亚区内外其他大国,屡屡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叫板。这些做法不仅有失厚道,也正在损害它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关国家也许更需要一点历史感。过去,东亚国际关系曾经有过两种结构:一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天下主义体系即朝贡体系。这个体系大致可定义为“仁慈的霸权”,并非以大欺小,而是“以大领小”,中国对周围小国是“取少予多”,不搞独占,在自己活的同时也保证让别人活,体现“天下大同”的儒家正义观。历史证明,中国扮演地区秩序维护者角色的过程中,武力从不是第一选项,明朝皇帝朱元璋1369年就曾开列了15个周边“不征之国”名录。
另一种是进入现代以来,随着外来大国相继干预东亚政治,东亚国家特别是小国,不是直接被外来强权殖民,就是沦为大国之争的牺牲品,这种状况一直延伸到20世纪60年代。究其原因,都与东亚国家普遍没有自主能力,容易被他国所操纵有关。朝鲜战争、柬埔寨战争和越南战争都莫不如此。其战争动因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第一,大国在这一区域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第二,本区域总有几个其他国家愿意选择与大国结盟,充当大国战略的马前卒。对东亚历史进行回顾,有助于看清当下东亚地区发展的机遇与危险。如果说中国“仁慈的霸权”今天已不为其他东亚国家所乐见的话,那么,在条约体系下再次引入区外大国或挑逗区内大国相互争斗,只会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损更大的必然还是弱国。菲越等国目前忙于拉着其他大国,实属不智之举。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传统和伦理精神的国度,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大同”世界理想不仅存在于既往,在今天也仍然是基本信条。在1988年与越南的小规模海战中,中国完全有能力乘胜追击、收复和控制南海其他更多被占岛屿,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完全是着眼于长远利益,不愿以大欺小。
如果说以往中国与东亚国家往来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过去一些年中,过于注重“经济外交”,而忽视了在区域政治和安全领域扮演起应该负担起来的领导、协调角色。这是中国需要做好的一门新功课,但也需要其他东亚国家的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作者是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分析师)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