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洪楠 李梦仰
深秋时节,中原某地,陆军航空兵学院某飞行训练团新学员首次单飞训练正紧张有序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学员首次单飞的同乘不再是教员,而是1名同期学员。对实装训练还不足3个月的新学员来说,这速度确实有点出人意料。院长陶炳兰介绍说,学院结合直升机训练特点,紧贴学员未来岗位任职需求实际,创新发展航理教育、心理训练、模拟训练和实装训练,促进了学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显著提高,成长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心理训练伴随全过程
走进该院航空飞行指挥教室,负责讲授《直升机飞行气象学》的胡文江教员正在给学员们布置任务:进入网络课程的测验系统,对20张云图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飞行判断。胡教员手里这“活生生”的20张图片,都是由在基层一线陆航部队代职的气象教员传回来的。学员们无需去外场,便能直面将来要适应的训练场地气象环境。
在飞行员心理生理训练室,十五队的学员们正在进行三自由度旋转训练。高度旋转的圆环内,学员高鹏紧握手中的鼠标,做着电脑屏幕上的测试题。
这是该学院着眼实装训练需求研制的“直升机飞行员心理生理适应性训练系统”,它填补了国内直升机飞行员心理生理专项训练的空白,可为飞行员开设6大类13个训练及测试项目,已被纳入该院飞行员培养全过程。特别是该系统还实现了三轴旋转运动模式下空间定向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测试训练功能,建立了渐进式心理生理训练模式,实战程度非常高。
通过心理生理的专项训练,学员心理和飞行环境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减少了实装训练初始阶段的安全压力,因心理因素停飞的比例降低了两成,为模拟和实装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情训练对接真实战场
“×号机组,请注意!发动机停车,按3号特情预案实施降落。”教员杨勇给正在飞行的学员下达特情命令。“×号机组明白!”学员王玺从容地调整飞行速度,机身进入自转下降状态,飞机稳稳地停在了预定区域。整个过程用时30秒,教员杨勇的目光一直盯着显示屏,观察着该机在降落过程中仪表盘显示的数据。
这是该院模拟训练中心的一堂特情模拟训练课。目前,该院的直升机飞行模拟器已覆盖陆航部队各机种、机型,与飞行训练基地、作战部队训练系统实现了完全配套。
空中特情是飞行训练中的一大难题,而发动机停车是直升机最常见的特情。但一般在实装训练中很难有意设置特情进行训练,现在,该院利用模拟器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情模拟训练。他们不断优化模拟训练组训方式和训练方法,增加了特情、战术等高难度课目以及抢险救灾、安全保卫等特殊课目的模拟训练。
去年,在某部组织的一次大型对抗演习中,该学院培养的一名毕业学员负责引导指挥直升机升空拦截“敌”机,他利用学院所训内容精准测算引导速度,成功完成拦截,奠定了胜利基础。
信息化手段提高训练效益
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某城市上空,十余架直升机依次迅速爬升,向着目标地进发,这是陆航学院某飞行训练团今年的第20次夜间起航。
2008年以来,该院调整实装训练思路,全面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他们积极推动组训方式改革,结合直升机机型特点,研究实施不同任务、不同机型、不同层次穿插组合训练方案,提高了飞行日综合利用率和训练效益。
与此同时,他们注重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形成了适应学员技术形成规律的教学方法、全程跟踪检查考核方法以及模拟与实装训练衔接方法等。
信息化手段教学也随之不断完善,教学信息资源系统、飞行指挥监控系统、地面准备教学系统和飞行教学训练动态可视系统的功效在实装训练中得到充分发挥,实装训练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他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增加飞行时间和训练难度,突出了野外起降、航行、低空等重点课目练习驾驶技术训练,增加了训练难度,为学员到部队后改装新机型和执行飞行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单洪楠 李梦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