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
华东师范大学(微博)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没有足够能力消化因扩员带来的冲击前,上合组织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修炼、修炼再修炼。让印巴加入进来的想法尽管很诱人,但是同时也很具风险。
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圣彼得堡会议刚落幕,外界对于普京力主扩大上合组织,吸纳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说法尤为敏感。
本来根据上合组织章程,总理会议主要职责是研究本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的原则问题。但鉴于普京的身份和威望以及俄罗斯作为上合组织核心成员的地位,可以预见,这一问题将很快被提上上合组织未来的议事日程。
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自2001年以来维持不变,但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均已增加。这意味着对于上合组织而言,当下及未来十年里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定位和发展方向问题——组织将要通过何种方式来整合:重点放在深挖组织自身内部潜力,还是依靠地区内和地区外的参与者?这显然是两种不同范式,两种迥异向度,两种路径选择。
尽管最近两年上合成员国国家元首先后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关于申请国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范本》等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在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什么样的开放性原则问题上,各成员国并无统一立场。
理论上讲,上合组织的未来整合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一是在保持成员国规模现状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直至扩员时机成熟。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一味追求在扩员问题上“提速”反而可能有损于上合组织。积极稳妥地增加观察员国与对话伙伴国既可以消除对上合组织封闭性的疑虑,又能避免外来因素冲击上合内部整合,这应该是上合组织的优先选择。
二是在界定好条件的前提下谨慎扩员。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上合组织必须像欧盟、北约等成熟的国际组织一样规定加入的各种条件和程序,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数量的相当严格的义务。上合组织在考虑吸收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作为正式成员国之前,必须要首先来进行自我定位。
三是尽快吸纳观察员或正式成员使组织扩大(所不同的是多大规模而已)。这一立场预设的前提是,新成员的加入将进一步拓展上合组织的地理空间,进而加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像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地区大国,其加入对上合组织将会是一个积极因素。
如果看看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即使是拥有悠久的联邦思想、同质化程度最高的欧盟也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才达到了目前的合作水平,并培养起了高层次的地区认同。欧盟在扩大和深化两个向度上也曾面临重大选择。从消化冷战胜利成果等需求出发,欧盟选择了优先扩大,结果则是掉进了多边主义的“制度陷阱”。不仅决策效率有所降低,背上了化解成员国内部发展差距的沉重包袱,同时还直接卷入了与俄罗斯在欧亚地缘政治空间内的利益博弈,给欧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增添了不少麻烦。这也是为什么原先致力于推进“东部伙伴计划”,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建立特殊伙伴关系乃至未来吸收为正式成员国的欧盟,在此问题上越发谨慎的根本原因。
从今年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元首峰会到此次圣彼得堡总理会议,俄方在推动上合扩员,尤其是印度加入的问题上越来越热切。俄方的逻辑是,印度加入有助于推动中俄印 “战略三角”的形成,并使上合组织转型为一个全新的任何人再也无法忽视其存在的国际性地区组织,宜早不宜迟。看起来,巴基斯坦的加入是俄为了平抑中国可能的战略担心做出的妥协。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今年5月巴基斯坦总统访俄期间公开表示支持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
应该说,俄方的说法也有其合理性。问题在于,是否一定要通过上合组织的扩员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增强中俄印三边互动,除了既有的三国外长会晤机制外,金砖国家也是个不错的机制。如果是为了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至于无视上合组织,那么今天国际社会已经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上合组织的中亚,中俄作为成员国已经保障了上合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如果是为了降低西方对上合反西方的疑虑,我们还可以通过接受美国等作为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国的可能空间。或者推想一下,即便印巴加入,只要西方愿意视上合组织为假想敌,我们并不能阻止。再进一步讲,上合组织就那么有必要仅仅是出于消除西方疑虑的需要就吸纳两个可能会成为内部矛盾起点的国家吗?个人认为,如果此次会议联合公报中强调的“吸收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参与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和人文领域活动和项目”真能落到实处,不仅反西方、反北约之说将不攻自破,上合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只会进一步增强。
其实关于扩员问题,上合组织2010年塔什干峰会已经设定了标准:一是候选国要有区域性的资格限制,即上合组织只吸纳欧亚地区国家;二是与所有现成员国建立起外交关系;三是已获得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国资格;四是候选国与现成员国应保持积极的经贸和人文合作关系;五是不受联合国制裁;六是不能与其他一国或多国处于军事冲突状态。而严格按照上述标准,伊朗且不用说,就连俄罗斯极力推荐的印度都不完全“达标”。印巴最近两年多来关系有所改善,但随时可能会因突发事件而被引爆。
俄罗斯媒体的分析可能道出了其中玄机,即俄罗斯一直积极推动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真实的目的是利用印度平衡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影响。一言以蔽之,中国发展的强势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的忧虑,其中也包括俄罗斯。从海关同盟的重启,到俄哈白三国统一经济空间的推进,以及到最近普京提出的“欧亚联盟”构想,即便不是主动设计,那么在实际效果上这一个个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机制附带着制衡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上升的功能。
有一个关键性的矛盾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解决,那就是在中亚上空,上合组织与俄罗斯主导的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到新近的几个一体化机制之间相互活动的矛盾。这些组织迄今没有明确清晰的分工,其目标经常重合,但分工机制却不明确;其利益在某些领域吻合,但在某些方面又相互矛盾。长此以往,上合组织日益“虚化”并非毫无可能。对于这种趋势中国应加以关注。
或许正如俄外交官所透露的,中俄双方在上合组织扩员问题上立场非常接近。也不排除上合组织很快作出吸纳印巴加入的战略决定。但笔者依然认为,上合组织应该在表面繁荣和务实合作之间做一个战略选择。扩员并不是上合组织的目的本身。上合组织的国际形象已经在发生积极变化,其开放性已经毋庸置疑,并不存在马上吸纳新成员的必要。对上合而言,重要的是能否借助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进一步推动成员国通过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来改善治理质量,进而为成员国国民福祉的增加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果因为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域进行的不恰当的扩员而降低了上合组织的合作效率,甚至卷入到地区冲突中去,对所有成员国最终都会得不偿失。
在没有足够能力消化因扩员带来的冲击前,上合组织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修炼、修炼再修炼。让印巴加入进来的想法尽管很诱人,但是同时也很具风险。
简而言之,中国尊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和利益关切,但扩员并不是上合组织未来十年发展的唯一选择。通过了相关文件也不意味着扩员程序的自动开启。怎样扩员、何时扩员都应服从于成员国共同利益,严格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来进行。
或许,在未来的对外政策中,中国再也不能把同中部欧亚地区及相关国家的联系仅仅锁定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来推动,甚至不能仅仅放在对俄关系的大框架内来处置。中国能做的,以及要做的,首先是提供更多的地区公共产品,真心实意地促进本地区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