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解读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08:26  新华网
图表:神舟八号结构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崔莹 编制 图表:神舟八号结构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崔莹 编制

  新华网酒泉10月30日电记者李惠子 白瑞雪 黎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0日说,一旦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中国就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和能力,“这将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将于11月初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并实施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周建平在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交会对接技术的掌握将为中国建设空间站、进行深空探测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中国目前已掌握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2008年,一名中国航天员身穿中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实施了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八号飞船将与9月底发射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

  周建平说,空间科学研究、开发空间资源等活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离不开空间站平台。载人飞船只是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飞行时间短,有效载荷重量小,而空间站规模可以比较大,在轨运行时间长,是保证人类空间活动的最有效的空间设施。

  “交会对接使得运输工具和平台得以联接在一起,不仅能把人送进空间站,还可以用于货物补给和空间站建造。”他说,更远的航天活动比如登月、访问火星,使用交会对接技术则可以实现方案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难度。

  然而,交会对接是国际公认的空间技术难题。在近地轨道上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准确测量相互距离和位置,最终严丝合缝接合一起,涉及大量极其复杂的技术。国际上的空间交会对接实践已有300多次,大多数都不顺利。

  美、俄在上世纪60年代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周建平说,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难度和风险非常大。

  “俄罗斯当年搞交会对接的时候连计算机都没有,使用的是模拟技术。”他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目前可以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尤其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成果来实施空间交会对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打造更高效、更精确、更经济的系统”。

  “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我们必须尽量设想各种意外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周建平说。

  为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处于同一个轨道面,保证交会对接的实施,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要求比过去提高了三到五倍。此外,周建平说,交会过程对测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看得见、找得到”的精度,还要充分利用航天器轨道特点寻找“能量消耗最少、最优化的控制算法”。

  他说,两个航天器靠近后能不能“接得上”,从接触、捕获、缓冲到最终对接上,对接机构是难点。

  “实际上,到这一步,神舟八号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后的组合体控制、飞船分离和返回同样不容易。”周建平说。

  “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我们就全程直播,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全世界人民将用放大镜来看。虽有风险,但我们坦然面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说。

  袁家军说,虽然中国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但中国正三步并作两步,展开跨越式发展的竞逐,“力求缩短距离,代表中华民族,在世界航天科技领域占领一片天地”。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神舟八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