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武警特战队兵王之王每天训练时间达18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3日 13:06  新华网
水中激战 水中激战
丛林训练 丛林训练
警犬跨障 警犬跨障
抓绳攀登 抓绳攀登

  《人民武警报》报道(陈千学、黄河笑、范俊伟)“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走进武警海南总队三大队特勤中队,特战队员个个英雄虎胆、身怀绝技,并冠以“神枪手”、“搏击王”、“蜘蛛侠”等头衔,是什么让他们练就过硬的本领和取得不凡的战绩。记者怀惴好奇走进这个团队,探访揭秘这群特战精英风采。

  赵明明——兵王之王

  主人公小传:赵明明,特勤中队中队长,上尉警衔,十八般特战专业样样精通,堪称“兵王之王”。2010年参加武警部队特战、反动机分队干部骨干特战大比武荣获“勇士勋章”,4次荣立三等功,海南总队“十大优秀干部”。

  雅号的得来,与他入伍12年来一直在特勤生活战斗分不开。1999年12月,赵明明与同批入伍的新兵一样,沉浸于对中国特警的憧憬向往,第一个报名来到特勤中队当特战队员,每每看到老兵们展示过硬本领,惊叹折服之余从严要求自己练就过硬本领,从新兵到老兵,从老兵到特警学院学员,从学员到干部,12年如一日,每天将日程格式化: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总共18小时的训练时间,每天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千克的10公里越野,学习各种轻武器射击侦察越障格斗等特种技能,开展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研究创新实战情况下的各种特殊战法,使自己风雨磨练出的一名优秀、老练的指挥官。

  走上训练场上,他的满脸凝重而严肃,眼神之中顿现出那种特有的坚韧不屈,征服着每一名特战队员,所带中队连续9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并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为“兵王之王”。

  林维武——“秀才”伯乐

  主人公小传:林维武,特勤中队指导员,中尉警衔,精通特战队员心术,堪称“秀才伯乐”。曾参加全军师以下宣传干事班培训获“优秀学员”,先后两次参加总队反恐应急骨干比武,1次荣立三等功。

  “May I help you,sir?”“You are welcome。”这不是涉外宾馆也不是外语课堂,而是特勤中队的训练场,中队指导员林维武正在利用训练间隙教授战士外语礼节。

  特勤中队林指导员,别看白净瘦小,可也是这里的“武状元”:2010年6月,他作为总队唯一一名大学生干部代表参加总队应急分队干部骨干比武,获得自动步枪对隐显靶射击第二名;2011年8月,他再次作为唯一的政工干部代表参加总队反恐应急骨干比武,获得步枪突入识别射击第一名,人体部位靶射击第三名,所带反恐比武分队获团体第一名……

  如何让属于“蜜糖一代”的“90后”官兵在这里都实现“军中骄子”的嬗变?对于一支特战分队,他细算特战队员每天不足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植入独特的“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成才”和“和谐警营、快乐特勤”的育人理念,组织举办文化补习、电脑培训、外语学习等两用人才培训,让人人在特警中队大熔炉里成才: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搬到训练场上,抓住积极因素引导战士超越自我,及时化解战士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身心压力,被战士戏称为“训练场上的使者”。

  崔彦中——警营“爱迪生”

  主人公小传:崔彦中,特勤中队副中队长,中尉警衔,酷爱钻研,参加2003年、2004年总队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并以1分27秒的成绩刷新了总队400米障碍纪录,被评为总队“军事训练十大标兵”,2006年发明“狙击步枪多功能射击架”获“全军科技发明一等奖”,号称警营“爱迪生”。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2次荣立三等功。

  “特勤中队狙击手崔彦中,发明了狙击步枪多功能射击架并一举夺得全军科技发明大奖。”2006年的一天,喜从天降对于崔彦中来讲,这一天是他和战友们盼望多年的梦修成真果。

  2000年12月,只有高中文化的崔彦中,从河北省平山入伍到特勤中队,因心细被中队作为反恐主狙击手重点培养。然而,中队配发新式88式狙击步枪后,受不同地理环境、层次高低等诸多条件制约,射击精度难达到“一枪毙敌”一直让他寝难安。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每天潜心研究国内外多种类型狙击步枪构造,结合实战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经过6年时间研发了“狙击步枪多功能射击架”,并在不同天候、地理条件下练习打“人头靶”、“鸡蛋靶”、“子弹壳靶”和“牙签靶”,探索出对不同目标的抵近射击、仰角射击、俯角射击等狙击步枪训练经验,带出了40多名狙击神枪手。

  如今,各类科技含量高的特种装备配发中队后,他总是如饥似渴地潜心钻研,第一个掌握中队配发的手持式夜视仪、气动抛绳器、卫星定位仪等新装备性能、使用方法,先后研究设计了狙击步枪楼房射击固定器、简易楼房攀登助力器等10余项新发明,运用到中队训练中将成绩提高了一倍。

  李韬韬——特战“铁人”

  李韬韬,特勤中队班长,下士警衔,勇于挑战,2010年参加总队应急分队干部骨干比武荣获“十大训练标兵”,2011年参加武警部队突击专业干部骨干特战比武获得第八名,1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三等功。

  2007年12月,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特招的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李韬韬来讲,征兵号角校园吹响之时,他成为校园追逐“特种兵热”,“许三多”、“老A”的时代偶像一族,骨子升腾起了一种强烈的挑战欲望,主动放弃舒适的大学生活来到海南警营这块热土。

  初入警营不久,部队第一次紧急集合,他狼狈不堪地提着装具灰溜溜跑进早已列队整齐的队列中;第一次五公里武装越野,他被老队员远远的甩在身后。从那一刻起,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苦练计划:每天穿着4公斤的沙背心、2公斤的沙绑腿,在烈日下跑沙滩、在风雨中穿丛林、在极限中过障碍物,坚持每天增加300个仰卧起坐、300个俯卧撑、600米蛙跳等辅助训练,以超过他人两倍以上训练强度实现“第一年赶超老兵、第二年评上标兵、第三年成为尖兵”的特警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6月,武警部队特战分队大比武的战鼓再次擂响之时,他经过三年炼狱般地刻苦训练,如愿以偿与5名战友一道飞往北京,站在全国特战尖兵大比武的赛场上。此刻,他面对49个大单位的200多名特战队员,脑子时刻只有亮剑、荣誉、名次等寥寥几个字,硬是凭着顽强的作风、坚强的意志、过硬的素质,通过300米障碍、10公里武装越野、街区搜索射击、突入房间射击、楼房抓绳上等12项内容的比武竞赛,获得了个人综合第八名的好成绩。

  “魔鬼周训练”夜间背着80斤背囊、手提30斤子弹箱在山间小道奔袭十公里,四百多米近70度的山坡连续2分钟往返冲爬10次,每天一天一瓶水,在奔袭途中吃干粮,在臭水沟里练战术,在教员的脚板底下做俯卧撑,在催泪弹的烟雾中睡觉,在近50度高温的水泥路上完成一公里爬行,靠一块饼干翻越一座山,连续5天训练没有上大号,体重减轻12斤……最终,他以强者的姿态取得综合个人成绩第八名。从此,官兵们给惯以“铁人”的雅号。

  戴海兵——警营“神枪手”

  戴海兵,下士警衔,特勤中队副班长。擅长射击,号称警营“神枪手”。曾2010年参加武警部队特战、反动机分队干部骨干特战大比武荣获“勇士勋章”,以满环数成绩获总队射击比赛第一名,总队“军事训练十大标兵”,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提起他这个绰号,还得从他新兵时说起。有一次,戴海兵不知从哪里听说特战队射击特别神,就悄悄地问排长:“我想进特战队,有戏吗?”“想当特警,必须有特别过硬的本领,你行吗?” 戴海兵二话没说,掏出随身所带的弹弓,连射三发,50米开外树上的小鸟应声落地,捡起一数,刚好三只。绰号由此而来。

  言归正传。戴海兵2008年12月入伍仅三年,绰号早由“神弹弓”变成了“神枪手”。问及独门功夫,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他苦练的结果。他每天坚持闭目出枪1000次以上,练速度、练感觉;挂水壶据枪两个小时,练臂力、练稳定;拉门楣做指卧撑,练指力、练击发;把移动目标设在身后三角区强化快反能力,无论三九严寒,还是夏日酷暑,始终保持独有的练习方式。现如今,总队、支队每年举行的轻武器射击比赛中,他一直弹无虚发、一枪毙“敌”,射击成绩名列前茅。

  [次页标题= 导航短标题=]

    汪海龙——勇猛“蜘蛛侠”

  主人公小传:汪海龙,特勤中队警犬班战士,下士警衔,擅长攀绳、楼房突击等攀登技术,曾三次参加总队应急分队骨干比武,创造攀登十八米抓绳上19秒20的成绩,先后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嘉奖4次。

  攀爬15米高的楼层,沿雨漏管只需7秒5,沿避雷针只需8秒5,沿阳台只需9秒……惊人的数据,让我们对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士官肃然起敬。他就是特勤中队最优秀的攀爬能手汪海龙,叫他勇猛“蝙蝠侠”一点也不为过。

  攀登技术要创造无人能敌的佳绩,必须以协调的动作和强劲的爆发力作以支撑,才能征服所有的对手成为高手。汪海龙给战友们传授攀登技术体会时如是说。

  问及他苦练本领的过程,他把训练标准提升到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也因此吃尽了苦头。一次,在楼房攀登训练时,因为天降小雨,他选择攀上楼顶的雨漏管特别湿滑,刚刚攀升到三楼位置,突然双手一滑,身体悬空,头朝下、腿朝上,眼看就要摔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边下坠,一边迅速伸出左手,指尖搭上二楼窗沿,一借力,硬生生地在空中将身体扳成了直立状态,在落地的刹那间,一个前滚翻,轻轻着地,毫发未伤。

  如今,他将掌握的飞身下滑、侧向移位、破窗攻击等多种攀登绝技,与其他特战队员一道分享,提高特战队员们在实战最能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击毙“犯罪分子”的有效手段。

  李桂林——“警犬之王”

  主人公小传:李桂林,特勤中队警犬班班长,上士警衔,酷爱警犬,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见证了中队连续九年标兵的辉煌,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7次。

  在中队,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士官,他选择与警犬在一起,日复一日地把汗水和青春奉献给警犬事业。

  他就是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籍的一名哈尼族老兵李桂林,在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成为警营颇具盛名的“警犬之王”。

  2002年初,入特战队不久的他,受命一项特别的学习任务——参加武警部队警犬技术培训,从小就喜欢养狗的他,毫不犹豫地答应这一选择,但他压根不清楚一名训犬员的艰巨性。时值酷暑,炎热难耐,蚊虫叮咬,奇痒无比。艰苦的训练环境下,李桂林不分昼夜地奔波在训练场上,保质保量地完成训导任务,最后所带警犬训导技术在参加结业典礼表演时赢得现场领导的阵阵掌声。李桂林为自己的训犬生涯打了一个漂亮战,执着地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此,每年警犬训练任务都交给李桂林,是信任,更是考验。他永远忘记不了第一次站在“部属”面前,刚开始给“部属”上课便遇到“下马威”——赴向他抓刨、撕咬、吠叫。

  此刻,他比谁都清楚,一名带犬人员可以训练和使用一至两头警犬,而一头警犬在一段时期内只能属于一名带犬人员,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带犬人员,警犬可能对自己组织训练存在排斥。

  于是,他们开始每天与警犬培养感情,直到“大家”对他不排斥,才组织“大家”进行坐、卧、立、爬山、依恋、亲和、胆量、翻越障碍、目标认定等基础科目训练,以及缉毒、追踪、搜爆、探雷、地震救援等专业训练,总结出诱导、强迫、禁止、奖励等训导警犬32法被推广使用。

  据介绍,李桂林先后训练德国牧羊犬、罗威纳犬、拉布拉多犬、日本狼青犬及昆明犬等犬种20余只,先后在追踪、救护、护卫等重大任务中屡建奇功。

  吕学擂——中军账“小诸葛”

  吕学擂,特勤中队一班副班长,下士警衔,喜琢磨,善钻研。曾2010年参加总队应急分队干部骨干大比武获“军事训练十大标兵”,2011年连续参加武警部队突击专业干部骨干特战大比武,荣立三等功2次。

  入伍不到三年,吕学擂创造很多奇迹:在训练尖子如林的群体创新训练模式,成为中队的训练教员;研究400米障碍“四点法”,使全中队成绩也普遍提高了3至5秒;自编 “训练运动操”,大大减少了训练扭伤、拉伤等……被战友们封为“智多星”、“小诸葛”。

  一次,中队参与处置一起重大的突发事件,由于平时训练强度大,中队的伤病号比较多,许多战士都是带伤执行任务。执行任务过程中,带伤执行任务的战友行动不够敏捷,延误了战机,差点让“犯罪分子”逃脱,受到了上级的严厉批评。

  怎样才能减少训练伤呢?吕学擂翻阅了《人体运动学》、《如何避免训练中的扭伤》等十几本科学训练的书籍资料,利用业余时间潜心揣摩。于是,他向中队建议:把每天的5公里跑改为每周两次,其余时间进行短跑、中长跑和爬坡训练,中间适当穿插一些球类活动,他还自编了一套“训练运动操”,把扩胸、振臂、头部和转体等上肢动作融入其中,使训练者的体能得到最好的发挥,连队的训练成绩个一度上升。

  郑直——反恐“全能手”

  主人公小传:郑直,特勤中队三班战士,上等兵警衔,技能素质全面,被战友誉为反恐“全能手”。曾参加总队反恐突击专业骨干比武夺得第一名,1次荣立三等功。

  在总队反恐突击专业骨干比武中,参赛队员不仅要经受炼狱般的体能、意志、品质等基本功训练,还要熟练掌握复杂条件下的各种轻武器射击、侦察、越障、格斗等特种技能。最终,一个脸盘稍显稚嫩、眼神却无比坚毅的年轻战士杀出重围,一举夺得反恐尖兵全能第一。

  刚下连的他素质并不是很优秀,相反,许多同年兵还走在他得前面。有一天,为了备战总部比武,看着老特警们在地面温度高度40多度的中午,照常进行战术训练,滚打摸爬在训练场上的特警队员,个个挥汗如雨,犹如猛虎下山,动作干净利落。他顿时恍然大悟,唯有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创造特警荣誉。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他给自己制定了“四个1000”训练计划,在中队正常操课后,自己进行1000个俯卧撑、1000个仰卧起坐、1000米冲刺5趟、1000米障碍场2趟,当战友们休息的时候,他又一个人在旁边练起了战术和侦察动作,破皮了、流血了、受伤了,他总是悄悄的处理伤口咬着牙投入到训练中。一次,老班长看着他身上的伤疤问道:为什么还是一名新兵就要把自己往死里练?郑直淡淡的说:特警就要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普通人的身躯,超人般的毅力,跨越一切的障碍,拼得就是胆量和毅力,正是在近乎残酷的自我高强度训练,才打磨出这样一群“特战尖兵”。

(编辑:SN03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特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