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墨脱边防营开展生产运动 仅稻谷节约运费近千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 11:30  中国军网记者频道
墨脱边防营自1962年进驻墨脱以来,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中央军委授予该营“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墨脱边防营自1962年进驻墨脱以来,为保卫祖国、建设边疆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中央军委授予该营“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记者 郭丰宽

  十一长假,记者经过4天的跋涉,一路“难行”(墨脱在西藏的南面),走进了素有“雪域孤岛”之称的墨脱。

  墨脱,藏语意为“莲花盛开的地方”,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它呈现给人的不是“雪莲花般的美丽”,而是恐惧、迷茫。全年大雪封山期长达8个月,雪崩、地震频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封闭的世界,艰苦的环境,不仅没有磨灭驻守在这里的西藏林芝军分区墨脱边防营官兵的意志,反而更加激起他们在艰苦地区不等不靠不要,按纲抓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欢迎!欢迎!”记者刚下车,教导员刘永福就跑上来握住手不放,他说,当年第一个宣传墨脱边防军人风采的媒体,就是《解放军报》。1992年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解放军报》当记头功。那次宣传过后,来的记者虽然很少,但我们在这大山沟里生活、工作,仍像以前一样标准不降。

  1993年开始,边防营打响了全面修建新营房的攻坚战。县城没有施工材料,他们就自己动手做,到激流滚滚的雅鲁藏布江中捞沙背石,从几公里外的田地里背回黄泥巴烧成砖,从10多公里的山上扛回石灰岩烧成石灰。久之,每名官兵的脊梁都被河沙石粒磨割得满背伤痕。

  十几年苦战,营区彻底变了模样。记者看到,官兵住的都是新营房,每个连队有澡堂、制式猪圈;营部有新修的卫生所、地球卫星站,营区都有规划统一的草坪、果树。同时,还修建了电站,改变了以前靠松脂照明的历史。

  墨脱最大的困难当属保障,一名军人年平均给养运费高达10000元。1992年以来,营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仅产稻谷就达40多万公斤,节约背运费近千万元。战士们说,这点钱于国家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我们做了。

  今年2月,官兵们针对巡逻途中常常会遇到泥石流、塌方和趟冰河等险情的实际,利用驻地条件修建了高山峡谷地段模拟训练场,并探索出了应急求生技法,编写了《边防巡逻程序规范》,提高了官兵高危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他们做的这一切,在外人看来也许无法理解,或许根本不知道期间的艰辛。

  记者在营史记载上看到,运送物资进墨脱的官兵,满脚流血;在海拔近5000米山上扛石头建营院的官兵,胶鞋磨得四边开花……

  三连被称为“墨脱的墨脱”,巡逻道不仅艰险,而且还要翻一座蚂蟥山。一趟下来,迷彩服都会染成红色。每次巡逻归来望着一身的伤,战友们风趣地说:“我把青春献给边防,我把鲜血献给蚂蟥。”

  四级士官房永超,在墨脱坚守岗位16年,落下骨质增生、风湿、腰椎盘突出等一身病。

  2004年7月7日,一连官兵巡逻回撤途中突遇山体滑坡,千钧一发之际,班长饶平不顾个人安危,用尽全身力气将战友颜云潮推出险境,自己却被无情的泥石流推下了山崖。

  为了保卫祖国的边防,墨脱边防营自1962年进驻墨脱以来,29名像饶平一样的官兵始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着“山河”、“同胞”这几个看似轻松却沉重的字眼。由于外界鲜有人知,他们的亲人囿于交通原因,很难进藏扫墓,但作为战友,边防营的官兵常去看他们。记者记住了碑上的名字,李功明、饶平、廖文强、吴德宪、税国成……

  【短评】

  古来英灵皆寂寞

  ■ 中国军网记者频道特邀评论员 伍正华

  外界鲜为人知,亲人难来扫墓,在几与外界隔绝的雪域孤岛墨脱,29名壮烈牺牲的边防营官兵,恍如千年睡莲,静卧在“莲花盛开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一起事,解放军报记者部刘声东主任亲身经历的。

  2010年,声东主任去边境采访,特别想去祭奠一下葬在大山里的烈士。临行前,他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斋戒沐浴,提前备好了烟、酒等祭祀品。在去的一路上,一直大雨倾盆,烟雾迷蒙。

  一脚迈下车门后,声东主任朝墓群大喊一声:“兄弟们,我来看你们啦!”不知何故,大雨骤停,空谷回响。听了这个故事,心里特别感动,也有些酸楚。——古来圣贤皆寂寞,先烈自与先贤同。

  前不久,军报记者频道曾推出驻藏记者孙兴维的报道《康西瓦——离天堂最近的烈士陵园》,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声东主任又专门嘱托他把每一块墓碑都拍下来,做成一个“网上灵堂”,供那些到不了西藏的亲友们祭奠,也供全国人民瞻仰。灵堂开通之时,解放军报社长孙晓青、总编黄国柱还亲自上网献了花。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创意,而是声东主任长久的一个心意——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景仰!

  为着新中国的建立,2000多万英烈抛妻别子,血洒疆场,而有姓名可考的仅有180万!也就是说,有1200多万烈士是无名英雄,他们的墓碑无处可寻,尸骨或许早已化作了一缕青烟,一抔泥土,一棵青松!

  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英烈,就会如何对待历史,更会如何对待未来!日本穷兵黩武,肆意践踏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但他们对待阵亡军人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思考。据《松山战役》一书的作者余戈介绍,是役后,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一直未停止对阵亡军人尸骨的寻找和祭奠活动。松山、龙陵的老百姓,几乎都听说过日本人“悬赏”的事:一具尸骸换一辆轿车,一根腿骨或手骨换一台彩电。

  “拼将一腔血,装点我河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我们永远不要忘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愿他们九泉有知,永佑中华!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墨脱 边防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