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踏遍青山觅清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8日 03:42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邹维荣

  

踏遍青山觅清泉

  凯里干渴!施秉缺水!台江断水!

  一到任务区,赴贵州抗旱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先遣组就直奔缺水最严重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进行首批井位勘察定位。

  “长坡急转,险!滑!慢!”记者随先遣组乘车一路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行,这样的提示牌经常闪现。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凯里三棵树镇脚里村。该团总工程师姜焕忠评估认为:“这里地质条件很好,但交通不便,大型专业打井设备无法运进来。”先遣组最终遗憾地决定放弃。

  路难行,井难定。“去龙场镇鱼洞村!”凯里市副市长刘仁翔带领先遣组一行,又踏上崎岖的山路。

  “出水量小,放弃!”鱼洞村头,先遣组和当地专家们勘察后再次失望。

  “勘测工作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每向地下钻进一米,都要耗费人力物力。”北京军区赴贵州抗旱总指挥车华松告诉记者,造福于民的打井工程,绝对不能浪费一分一厘。因此,他们更愿意在勘测选址环节上多下工夫。

  “这里打井肯定有水,三面环山的簸箕地,地下水集中,又靠公路……”车停在施秉县甘溪乡甘溪村,姜焕忠下了车就攀上山峰,察看山脉走向。贵州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董存波也有些兴奋,他指着远处的植物对大家说:“一定有水,这就是打井人天然的‘指示灯’。”

  施秉县城关镇白塘村,牛大场乡牛大场村……经过整整两天的紧张工作,截至9月22日下午6时,首批井位终于顺利选定。

  左图:军地专家联合勘察找井定位。本报记者 邹维荣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