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放军战机海上发射空地导弹 准确命中目标小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1日 09:40  衢州日报
南空航空兵某部苏-30战斗机进行对地攻击演练。 南空航空兵某部苏-30战斗机进行对地攻击演练。

  他,入伍19年,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王牌飞行员”,驾驶战鹰安全飞行2000多小时;

  他,是一名“空中神射手”,驾驶第三代战机发射精确制导弹药14发14中,创造了精确制导弹药命中率和命中精度等多项纪录;

  他,多项荣誉集于一身,先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空军十大杰出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鹰隼般的锐利目光,平易近人的言谈举止,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就是驻衢空军某部所属某团团长、特级飞行员杨永飞。

  永飞,这个名字冥冥中与飞行就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驻衢空军某部军营,见到了这位在普通民众眼中多少有点神秘色彩的“飞行奇才”。

  “首先要有人先去走这条路,别人走起来才会轻松一点”

  “轰……”一声巨响,打破了东中国海某海域的宁静。

  一枚空对地导弹,从百余公里外掠海而至,将一座洞口直径仅比导弹自身翼展宽两倍的废弃工事洞穿!

  精确,绝对的精确!

  当我们再次观看这段精彩视频时,心潮仍然难以平复。“图像消失!”操控这枚导弹的杨永飞的话语却是如此的简单而淡定。

  对杨永飞来说,这仅仅是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其中一项任务,而后考虑更多的是按照既定程序,迅速转入返航任务。

  “这和平时的飞行习惯有关系,不会因为这节做得好还是不好,影响到下一节的精力投入。”杨永飞说,即便是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也要做好下一步的动作,这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谁又能想到,这个打击目标,之前杨永飞仅仅在一张几百米范围的照片上见过。他打了个比方,“目标就像飞镖盘中心的那个小红点,实际上发射导弹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它。”

  就是这次“百里穿针”般的精确打击,被不少网友称为“震撼一弹”。

  精确,绝非偶然。淡定,来自自信。

  14发14中,杨永飞发射过的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概率是100%!

  现代高科技武器为“百里穿针”般的精确打击提供了可能,杨永飞经过不懈的努力,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

  就像武侠小说中“人剑合一”的最高境界一样,杨永飞追求的是与战机、武器“融为一体”。就像他说的那样,“如果你熟悉它,你可以驾驭它;如果你不熟悉它,它可能会驾驭你。”

  “看我的,跟我来。”杨永飞在高难课目训练中挺身而出、带头上阵。他曾在几十秒的时间内,操纵战机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创造了中国空军第三代战机机动高度最低等三项纪录。

  有人不禁会问:在现代空战中,单机作战的机会并不多,一个人创造这样的纪录意义大吗?

  “首先得要有人先去走这条路,别人走起来才会轻松一点。”杨永飞的优异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其他飞行员的士气,演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几年来,杨永飞带领部队先后与舰艇、地空导弹、雷达、高炮、直升机等10多个兵种,在不同地域、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了多场立体对抗演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成长为一名一剑封喉的“空中神射手”。

  “有了责任和兴趣,再辛苦也是一种幸福”

  杨永飞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时,教员在他的毕业鉴定上写下了“难得的‘飞行奇才’”的评语。

  对于这个评语,杨永飞只是淡淡一笑,“‘飞行奇才’是相对的,现代武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把战机的真实水平飞出来,把最大作战潜能挖出来。”

  2002年3月,杨永飞和他的战友们参加了空军第三代战机改装任务,此时的他们颇有些“鸟枪换炮”的感觉。

  第三代战机与第二代战机相比,融入了大量计算机技术,操控难度大大增加,而摆在杨永飞他们面前的只有寥寥几本飞机使用手册。

  “这就相当于我们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附带的使用手册,和汽车修理厂的维修手册相比,缺乏相对专业的技术说明,更没有经验性的内容可供借鉴。”

  杨永飞介绍,第三代战机的知识容量非常大,以前二代机集中理论学习时间一般在1个到1个半月,而三代机的起始理论学习就需4个月左右。

  不分白天、黑夜,除了吃饭、睡觉,杨永飞和战友们一门心思地扑在理论学习上,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互相探讨,家属也成了知识学习的“抽考者”。

  他积累了百万字的读书笔记,编写了某新型战机航空理论1000问等13种30多万字的教材和资料,为新型战机迅速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件小事,杨永飞至今难忘:一次到外地出差,他有机会去逛逛当地最大的电子商场,在下车付打的费时,司机要他额外再付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

  站在车来车往、人潮涌动的马路边,杨永飞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飞上一个小时,就耗掉了几吨燃油,花进去几万元钱。

  自己一个人就飞了2000多小时,算算又有多少“附加费”摊在可爱的人民头上?自己又该用怎样的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对《孙子兵法》有过研究的杨永飞深谙此理。

  在飞行员队伍中,杨永飞最早购买笔记本电脑,却从来不玩游戏。多少个休息日,他都埋头在电脑前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和比对;多少个夜晚,他都与灯光相伴,在软件世界里与对手角逐厮杀;多少次长天搏击,他对战法成果进行验证试飞……

  “杨疯子”,这是战友们偷偷给杨永飞起的外号,因为他除了有飞行任务外,几乎每天都工作学习到凌晨,忙起来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杨永飞却不以为忤,“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享受。就像有人玩游戏、打扑克可以通宵达旦一样,有了责任和兴趣,再辛苦也是一种幸福。”

  “荣誉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只是在我身上体现出来”

  2008年底的一天,飞行员王长银值班回来。一进宿舍,他就被桌上放着的一个特殊礼物惊呆了。

  这是一块导弹爆炸后留下的弹片,已被完全扭曲的形态凝固着巨大的张力。底座上的铜板上印着4幅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视频截图和一句话的文字说明:

  “XXX演习留念,杨永飞、王长银机组发射一枚XXX导弹攻击XXX工事,命中。”

  王长银这才想起,几天前杨永飞曾和他说过,要送给他一个神秘礼物。“太珍贵了!”这是军人与军人之间的一种独特情感表达,无法言说,也不用言说。

  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一个人本事再大,也难以改变作战的进程和形态。想要取胜,必须培育一批“空中群狼”。

  对于新型双座战机而言,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要求格外高。团里的飞行员吃住都在一起,杨永飞注重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经常组织开展技术研讨、业务交流,有时还和大家打打篮球、开开玩笑。

  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在这个团队里,对于技术性问题的讨论,没有职务高低之分,没有年龄大小之别,谁对问题研究得深透,谁就是权威。

  作为团长,杨永飞对部下的要求近乎苛刻,他的一个“琢”字深深印在全团人的心中。

  “我理解这个‘琢’字,既是琢磨,又是雕琢。”飞行员高景说,杨团长经常对新飞行员讲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把你‘琢’出来。”

  一次,团里组织新员飞行特情理论考试,所有人成绩都在98分以上,大家都觉得还不错。

  但在讲评课上,杨永飞却是一脸严肃,“没有优秀与良好之分,只有满分与零分之别。在飞行中,一个特情不会处置和多个特情不会处置,其结果是一样的。”一番话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作为战友,杨永飞和大家亲如兄弟,点点滴滴流露真情。

  当王长银等新飞行员回家过年却“囊中羞涩”时,杨永飞主动掏腰包给予帮助;高景家就住在杨永飞楼上,有一次家里电脑出了故障,他就在窗口喊了一声,作为领导的杨永飞二话不说就上门帮助维修。

  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杨永飞用如沐春风般的兄弟情感,带动着战友,感召着战友。

  这几年,杨永飞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荣誉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只是在我身上集中体现出来。”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代表,更多的是其他飞行员、机务人员、地勤人员的默默奉献。

  “每次在衢州降落,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十分钟,这是杨永飞从宿舍步行到家的时间。

  就是这十分钟,杨永飞每年只走30多个来回,在家住的时间更是只有10多天。

  部队有关单位作过统计,自从参加改装新型战机以来,杨永飞休假的天数累计不超过100天。连续的超负荷运转,让年仅37岁的他早早就两鬓斑白。

  铁汉也有柔情时。母亲住在他家时,他给母亲端菜送水;到外地出差,他不忘给爱人买个礼物作为久不回家的道歉;难得有空时,他领着儿子参观孔庙、博物馆,到儿童公园玩耍。

  每次回家,杨永飞总是喜欢把儿子扛在肩膀上,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亲给予的快乐时光。

  也许是因为自己太喜欢飞行,跟儿子在一起,杨永飞总是把杂志上各种战机的图片拿出来让儿子辨认,玩具飞机更是买了一个又一个。

  杨永飞的爱人也是一名军人,她还记得,他俩第一个年夜饭还是在战备值班岗位上一起吃的,“他荷枪实弹、英姿飒爽,真有一种大丈夫的感觉。然而,即便是在那样的环境和时机,他仍然不忘在电脑上写写画画。”

  杨永飞出生在浙江、成长在浙江、建功在浙江。他从飞行学院毕业后就来到驻衢部队,衢州无疑是他的“第二故乡”,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这片热土上。

  “刚来的时候就慕名去了一趟烂柯山,后来还去过九龙湖、九华山、药王山。” 

  对于这个工作生活了14年的城市,杨永飞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经常能从空中看到衢州的景象,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陌生的是──除了驻地附近,他几乎没有去过更多的地方,南区、西区很少踏足,龙游石窟、江郎山、钱江源只是听说而已。

  “每次在衢州降落,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杨永飞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对这座城市难以割舍的感情。

  采访时,不少飞行员身上都穿着统一的蓝色短袖T恤,左胸上印着一面鲜红的国旗,左臂上是一架高昂的战鹰。

  “这代表着祖国在我心中、战斗在我手中。”作为这件T恤的“设计师”,杨永飞说出了其中的寓意,也道出了战友们的心声。

  “来之不易的成绩不允许我们挥霍,我们这代军人承担着历史责任,我不一定能够做到最好,但在这个岗位上,我能投入多少,就要付出多少。”

  此时此刻,杨永飞的眼神深邃而坚定,“只要有可能,我会永远地飞下去!”

  天空是他驰骋的疆场,战鹰是他手中的利剑,在苍穹之上,他追寻着和平的阳光,捍卫着祖国的安全,保卫着人民的幸福。

  他就是杨永飞,一个外表平凡、内心似火的当代革命军人,一个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人民空军飞行员,一个信念坚定、创先争优的优秀共产党人。

(编辑:SN015)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战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