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型航母50年不过时 大国必须拥有方能有所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5日 12:17  大洋网-广州日报微博
文章称世界大国必须发展和拥有大型航母,方能有所作为。中小型航母的发展思路已经不适用。 文章称世界大国必须发展和拥有大型航母,方能有所作为。中小型航母的发展思路已经不适用。

  即使从1910年11月美国飞行员尤金· 伊利驾驶“柯蒂斯”双翼机,在“伯明翰”号轻型巡洋舰的木制甲板上滑跑升空算起,航空母舰问世也不过百年。然而,这个相对于其他舰种仍属“年轻”的海上巨型大舰,却走过了一番颇为坎坷的发展之路。选择航母,又放弃航母,再选择它,不少国家的航母政策历经反复。但是,由于航母在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各世界大国最终“殊途同归”。

  据《中国青年报》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当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载机最多、现代化程度和作战威力最高的海上巨无霸。前三艘满载排水量达9.15万吨,后7艘满载排水量均超过10万吨,可装载战机90余架,最多可载120架。

  大国航母之路殊途同归

  大型航母未来50年不过时

  仔细分析各国不同的航母发展思路与做法,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各国航母发展之路虽各不相同,有许多曲折,也会走弯路,或一度停建,或减少数量,但殊途同归,最终它们都坚定地朝着发展航母的方向前行。

  二是作为世界大国,不仅要有发展航母编队的深刻认识,而且要有符合本国国情的自行设计与建造航母的能力以及可靠的保障与维修能力。

  三是世界大国必须发展和拥有大型航母,方能有所作为。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小型航母的发展思路,不再适应未来海上军事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要。

  尼米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1966),军事家、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二战期间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战役,人称“海上骑士”。1945年9月2日他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去世后,美国海军将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新锐的核动力航母命名为“尼米兹”号航母。

  美国:航母被下令停建 海军将领“造反”

  美国航母发展的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最能反映出航母的兴衰荣辱。

  当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在“伯明翰”号和“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的一起一降,本该引起美国海军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当时战列舰“巨舰大炮”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这次起降飞行,更多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一战前后,美国军界充斥着“空军制胜论”的思想。陆军航空勤务部队副司令威廉·米切尔公然宣称:未来的战争将由轰炸机决定胜负!1921年7月,米切尔亲自驾驶一架战斗机,指挥8架双翼轰炸机进行攻击军舰的模拟试验,结果非常残酷:1艘俘获的德国战列舰和两艘退役的驱逐舰,在航空炸弹的轮番攻击下,沉入海底。尽管这次轰炸攻击不是实战,但它表明,海上大型战舰如果没有有效的空中掩护将十分脆弱。然而,空军和海军互不服气、争执不下。

  即使是当时的美国海军内部,多数高级将领仍坚信:战列舰的厚甲巨炮,是海战最终制胜的“法宝”,航空母舰只是配属兵力。但也有不少思维前瞻的将领比如里夫斯海军少将敏锐地认识到:像“萨拉托加”号配备有飞行大队的大型航母,不应该只作为战列舰的附庸,而应发挥自身优势独立作战。里夫斯还提出了一系列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术,但他却遭到多数人的指责。

  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出动大批舰载机袭击珍珠港,才给美国海军敲响了警钟:航母航空兵已成为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兵力。在此后的珊瑚海、中途岛、莱特湾等大规模海战中,美国海军也不断尝到航母编队的甜头,并最终摒弃了以战列舰为核心的决战理论。这个从实战中总结出的经典思想,深刻影响了二战中后期乃至战后美国航母的超速发展。

  但二战后不久,美国航母发展再次受到一次不小的挫折,此事件后来被戏称为“海军将领造反”。1949年5月,狂热支持发展空军轰炸机的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断然决定:停止建造开工仅5天的“合众国”号大型航母,省下来的经费集中购买B-36重型轰炸机。此举立即遭到一些美国海军将领的公开批评,不少人甚至愤然辞职。幸亏很快美国最高当局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予以补救,1952年7月,美国动工兴建了“福莱斯特”级航母首舰,使用了多项新试验成功的关键技术;接着,又建造了4艘吨位更大的常规动力航母。此后,接连服役了1艘“企业”号和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大型航母。

  目前,美国在役共有11艘大型航母,从数量、性能上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头。但美国海军并不满足现状,正在全力发展性能更优、满载排水量均超过10万吨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

  前苏联:斯大林几次三番改主意 古巴危机后终确定搞航母

  比起美国,前苏联的航空母舰发展之路更为艰难曲折,对是否建造航母长期争论不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决策者对航母的认识摇摆不定。

  十月革命后不久,前苏联海军就曾计划将未完工的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1938年后,斯大林提出:要在几年内建造4艘航空母舰,但二战爆发和卫国战争,使这一计划付之东流。

  二战后,斯大林关于发展航母的思想继续变化着。他先提出到1956年要建成12艘航母;继而很快又否定了这项计划,指出海军重点实施近海防御战略,因此要重点发展潜艇而不是航母。但没过多久,斯大林又同意建造两艘小型航母。时任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急不可耐地对外宣布:航空母舰很快将动工兴建。可惜,斯大林突然去世,信奉导弹至上论的赫鲁晓夫上台,坚持发展航母的库兹涅佐夫被免职,大笔经费被挪至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上。

  直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前苏联高层才深刻认识到,航母对于保护远洋海上航线、探测和打击远海的美国战略核潜艇的能力。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决定把发展海军放在突出位置,自此,前苏联海军才开始“名正言顺”地走上建造航母之路。1967年,苏军第一代直升机母舰首制舰“莫斯科”号在黑海舰队列装;1970年,第二代的“基辅”级航母开工建造;1983年,第三代航母“第比利斯”号开始铺设龙骨。到1991年年底,前苏联海军先后共建造过9艘航空母舰。然而,前苏联的解体使多数航母命运凄惨:或提前退役,或转卖他乡,或拆毁贱卖。继承前苏联主要海军力量的俄罗斯海军,后来仅保留了一艘采用常规动力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配置在北方舰队。

  冷战后俄罗斯经济下滑,俄海军从全球收缩,不仅未能再建新航母,甚至仅存的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经常卧港休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有所复苏,加之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格外重视海军,使俄海军建造航母的热情再度高涨,俄海军高层多次表示将设计和建造6艘5万~6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并在该级航母上装设蒸汽弹射器。

  法国: 造航母不盲目追随美国

  2011年3月开始,一架架“阵风”战斗机从停泊在地中海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呼啸起飞奔袭利比亚,出尽了风头。相对于其他大国,法国发展航母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努力。

  1955年,法国海军开工建造了“克莱蒙梭”号航母。两年后,尺寸完全相同的姊妹舰“福煦”号也动工兴建。从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多次酝酿建造新型航母,但对于是采用常规动力还是采用核动力意见不一。直到1984年6月,最后方案才“浮出水面”,并引起了世界轰动:法国将自行研制并建造一艘中型核动力航母,此举再次显示了法国独立自主的风格。在发展“戴高乐”号航母的整个过程中,法国既没有盲目追随美国,不切实际地去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也不像英国海军那样,执著地发展装载小型短距/垂直起降飞机的中型航母。

  长期以来,法国海军都希望建造第二艘新型航母,以便让“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有个替换和“伙伴”。法国打算建造的新一代航母被称为PA2,预计建造成本为35亿欧元,但由于法国经济近些年萎靡不振,从而大大延缓了该航母的研制进程。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英法两国政府一度决定共同出资,建造一艘价格相对便宜,且性能适合两家的“共用”航母,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执行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说,以英法两国的经济规模而言,共同建造航母将节省大量资金。不过,这艘设计满载排水量为7.5万吨的PA2大型航母究竟何时能够动工兴建,眼下仍没有定论。

  英国: “很差钱”

  大英帝国海军曾获得世界第一海军的桂冠,其航空母舰数量也曾位居全球第二。不过,二战后,英国航母风光不再,虽有重振之心,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940年11月11日,英国“光辉”号航母以仅仅损失两架舰载机的微小代价,重创多艘意大利海军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英国首创的夜袭战法,后来被日本航母充分借鉴。1941年,英国航母在围歼德国最大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后,英国海军日渐式微,其航母数量和吨位每况愈下,但英国依然对航母及舰载机技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学助降装置的发明与运用,斜角飞行甲板的提出与使用,蒸汽弹射器的发明与使用,升降装置的优化设计与安装,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搭载与运用……

  二战结束时,英国海军还拥有52艘航母,但很快便因国力衰弱,被迫出售或拆毁了大量航母。l966年2月,英国国防大臣宣布了一项惊人决定:英国海军要将全部航母退役。果真如此,英国海军就将沦为与航母无缘的地区性海军。所幸的是,三个重要原因挽救了英国航母:

  第一,前苏联咄咄逼人的海上进攻态势,尤其是核潜艇激增,使英国急需发展一种能搭载批量反潜直升机的母舰,以提高搜寻和打击前苏联水下战略核潜艇的能力。

  第二,几乎同时,技术基础雄厚的英国宇航公司为皇家空军研制了一款“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皇家海军认为只要稍加修改,即可搭载于直升机母舰。

  第三,前苏联海军此时也开始在“基辅”号航母上尝试使用雅克-38“铁匠”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英国担心在军事领域陷入被动。基于上述原因,1975年5月,英国正式批准研制“海鹞”式舰载机。两年后,英国“无敌”级航母首舰下水。

  应该说,在一段时间内,3艘“无敌”级航母为皇家海军带来了自豪与信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敌”级航母舰龄较老、性能低下、“鹞”式舰载机性能局限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今,英国海军只有一艘航母勉强维持在役,而且其舰上已没有固定翼舰载机可以搭载。

  为扭转颓势,真正满足21世纪海战的需求,英国皇家海军于2003年委托有关公司开始设计建造新一代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且建造数量定为两艘。可惜的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军费捉襟见肘,英国被迫决定最终只留一艘该级航母,从而再次显现英国皇家海军在航母发展上“有心无力”的窘态。(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SN03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发展 航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