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军事防务网8月22日发表文章对美国F-35战机在美国海军中的应用与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与其说F-35作为一种先进战机的到来将极大提高美国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倒不如说该型战机是一个破坏现阶段成熟、高效而完整的作战体系的搅局者。或许未来F-35战机会在美国海军中服役,但其作用将远达不到今天“超级大黄蜂”系列战机的水平。另外,着眼于美国集中在亚洲地区越来越多的注意力,F-35未来必然将作为一种对华遏制的装备存在,但该型战机对中国造成的实际影响将是很有限的。同时,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的舰载机,歼-15也因其适中足够的性能,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充当中国的主力舰载机。
F-35在经历了成本严重超支等一系列挫折之后,前一段时间该型战机的舰载型号顺利进行了地面弹射试飞实验之后,使得人们不禁回忆起了这样的一个熟悉的情节,即某一型战机失宠于空军之后,很可能被海军采用。当今美国海军的当家花旦“大黄蜂”系列战机就是这样。尽管F-35战机从设计阶段就谋求在空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中同时服役。但现阶段在空军面对诸多变数的情况下,如果能得到来自海军的“理所应当”的关注的话,无疑对整个项目而言也是一个可贵的转机。文章认为,实际情况却有可能与设想的相去甚远。现阶段美国海军已经为F-35项目投入颇多,如果不装备该机型将意味着重大浪费,可是装备该机型却无疑是对现阶段已经日趋完整与成熟的新一代海军航空兵作战体系的一种搅局式改变。而且,即使对于美国以后将越来越频繁面对的新兴航母国家中国而言,即使其装备的看似落后很多的国产歼-15战机而言,F-35战机实际上也很难占据较大优势。
首先,文章认为,F-35从一开始就不适合作为舰载机。众所周知,舰载机与空军战机有着很本质的区别,即使在美国历史上,也仅有F-4战机同时作为海军与空军的主力战机使用。对于海军而言,舰载机较之空军战机主要的性能数据上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最关键的是,舰载机必须要在可靠性上达到很高的标准。因此,美国的海空军战机换代中,除了因第二代战机全部采用F-4而同步装备以外,在换装第三代战机的过程中,海军装备首架F/A-18系列战机的时间,较之空军装备首架F-16战机的时间晚了2年左右。这里面固然有海军采用的是空军淘汰战机方案的因素在里面,但不能否认的是,F/A-18系列战机在进入美国海军之前,已经相当成熟,足以满足快速装备部队的可能。而海军之所以要晚两年服役,很大程度上是看同等级战机在空军中的服役情况,如果情况允许,自己再大规模装备新型战机。尽管这并非是美国海军的传统,但这种追求可靠性的固有特点,使得海军几乎不可能装备一种已经在空军方面证明不很可靠的装备。因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国海军看来,落后一点但很可靠的战机,永远比因装备诸多华而不实的先进技术而可靠性低下的战机要有用得多。
F-35战机另一大为人们所称道的特点就是其号称比F-22战机更先进一个数量级的隐身性能。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不能成为一种可靠舰载机的又一大原因。因为,在采用相同隐身技术的条件下,机体较小的F-35战机取得比F-22战机好一些的隐身效果是必然的。但参照F-35战机的发展来看,美国人无疑在F-35战机上应用了更为先进的隐身技术。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却是建立在F-22战机隐身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基础上的。依照美国研制F-35战机的过程中并没有新型隐身技术问世的情况来看,F-35战机应该采用了和F-22战机基本原理类似的隐身技术,即通过铁基隐身涂料,将发射到机体的雷达波吸收转化成热能的方式达到隐身效果。但F-22战机的实验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隐身涂料附着力不强,难以达到使用寿命的情况出现。而即使应用在F-35战机上的类似技术已经达到了设计指标,但是面对海上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此类先进技术能否达到海军一贯要求的,高于空军同类技术的可靠性呢?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同样决定了F-35战机不能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舰载机,即其单发结构。而此处谈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强调已经老生常谈的双发布局可以带来的更高的可靠性,而是因双发布局而带来的较大的机体改进空间。同样以F/A-18与F-16战机进行比较,两者虽然至今均推出了三大批次的改进型,并且后者的小改进批次更加频繁。但实际上,F/A-18系列战机虽然经历的改进次数相对较少,但是改进幅度却远非空军战机可比,以至于未来满足后期的继续改进,研制并制造了体积较之前一型号打了25%的E/F系列战机,而这种情况在F-16战机上是没有的。因此,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舰载机,其不仅要具备较为充足的储备改进空间,同时,其改进频率又不能太频繁。而这两个条件,显然F-35都不具备。单发布局决定了其内部相对有限的空间,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就决定了其在服役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不许在不断的敲敲打打中度过,而这显然都是任何一国海军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文章认为,现有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体系是完整而有力的,不需要F-35的加入。如果说前一点是从说技术条件上论述F-35战机不适合作为美国海军的新型舰载机的话,那么这一点,就是从实际需要上说明,不仅是在现阶段,而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也不需要这样一型新型战机的到来。
如果说美国空军因其对新技术的盲目追求而陷入了技术与资金的死亡螺旋的话,那么美国海军无疑算是逃过了一截。事实上,除了冷战阶段的A12计划以外,美国海军还从未在舰载机方面动过高科技的脑子。而现阶段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集群,虽然并没有全新装备加入,但其却依靠对现有装备的改进,实现了对主要装备的更新换代。例如,以近乎全新的F/A-18E/F战机替换了F-14系列战机,以及F/A-18C/D系列战机。以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替换了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以E-2D“鹰眼”舰载预警机替换了E-2C“鹰眼”舰载预警机。可见,美国海军此次的装备更新,不仅满足了对先进性的需求,而且做到了新旧装备之间的技术继承,而且还提高了装备的通用性。并且这种通过在美国空军做法支持者看来是“小打小闹”的升级而得来的新型作战体系,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而且其中并没有任何一个位置是需要一种全新装备进行替换的。
那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F-35战机是否有能力,胜任美国现阶段舰载机编队中,某型战机的全部作战任务呢?答案是否定的。以现阶段的情况来看,F-35在自身性能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尚不具备改进成其他用途战机的可能,因此,其左右可能替代的,就是现阶段“超级大黄蜂”担任的空战与对地对海攻击任务。显然,F-35在诸多方面均不能满足要求。“超级大黄蜂”战机通常情况下的有效载荷都在5至6吨左右,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8吨左右。这种载荷量在第三代战机当中处于中上等,几乎所有的双发战机都能达到类似的挂载水平,事实上,即使是经过充分改进的单发的F-16战机,也能达到将近8吨的有效载荷。而F-35战机因其追求隐身的特性,将全部武器装备全部以机体内弹仓的形式进行挂载与发射。这就极大降低了其有效载荷量。而其号称能极大提高打击效率的隐身性能,在面对要么因火力准备而已经被美军摧毁几乎所有雷达系统的类似伊拉克似的目标,要么即使发富含这样压根就没有雷达的对手,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第三,文章认为,面对中国,即使是F-35也并没有过多技术上的优势。随着美国逐渐将其战略重心转向亚洲,日后与中国的军事对抗似乎难以避免。因此,很多隐性战机的支持者会认为,F-35战机的上舰将有利于美国外来进行对中国可能的侦查与攻击。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且从根本上讲,美国长期采用的打击方式,已经将自身的隐形战机置于一个必死之局。
众所周知,美军无论在何种军事行动中,都试图通过前期对敌方的大规模火力打击,以使对方在正式冲突爆发前,即以丧失较大一部分的防卫力量。当达到这一目的之后,在排除后续的空中力量,一方面对己方的推进部队进行有效的空中支援,另一方面,也对敌方的重要目标进行后续打击。而实际上,在这两个打击过程中,F-35均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是面对向中国这样的对手。现在假定中美两国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美国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力量对中国的路上目标发起了最初的打击,可是面对中国多批次大纵深的雷达探测与防控体系,美国的隐形战机很难获得其设想的隐身效果。而其因追求隐身性能而受到极大削弱的攻击性能,也是其很难有效的摧毁发现的目标。而即使美国已经初步摧毁了中国的外围防御体系,作为已经暴露自身行踪(事实上是已经难以遁形)的情况,隐身性能变得更加没有意义,而受到削弱的攻击能力也会面对大量的攻击任务显得越来越有限。尽管客观的讲,现阶段的美国海空军力量尚不具备有效摧毁中国防空与防御体系的能力,但是如果将承担打击任务的机型换成是常规的,类似“超级大黄蜂”系列的非隐身战机,效果无疑将好得多。
第四,文章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歼-15有能力胜任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作战任务。相比F-35而言,中国国产的歼-15战机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舰载机,除了之前列举的F-35战机对具备的诸多缺点在歼-15战机上军不存在以外,其更重要的成功之处是其很好的满足了中国在各方面的性能需要。最明显的就是,未来装备歼-15战机的中国航母,将作为中国捍卫其海上固有利益的关键力量,成为在岸基海军航空兵有力保护下的激动海上打击力量,在中国真正有效冲出第一岛链之前,保证中国获得对其海上领土的有效而持久的控制与开发。从这一点看,即使歼-15战机就是俄罗斯苏-33战机的翻版,无疑也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诸多资料显示,中国在航电等方面已经逐渐接近甚至超越了俄罗斯,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在今天研制成功的战机,其性能必将较大幅的领先于俄罗斯在将近30年前研制成功的类似战机。
最后,文章认为,虽然不能否认美国对于其隐形战机的吹嘘很可能包括其他层面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准备发展新装备的国家而言,类似美国海军以及中国的那种理智与客观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美国在其隐形战机发展中事实上的失败说明,任何一种武器装备的发展从来都不曾排斥过新的技术,并且新技术在其应用初期,也必然会经历一段较为漫长与坎坷的磨合过程。但是,任何出于盲目的追求指标与身陷上个时代不可自拔而提出的技术要求与应用的新技术,为单件装备以及装备与作战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必然是消极的。(知远 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