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记者曾随小鹰号航母出击 登舰前要签生死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4日 09:17  新华网
胡晓明在“小鹰”号航母采访。 胡晓明在“小鹰”号航母采访。
海上航行的“小鹰”号航母 海上航行的“小鹰”号航母

  编者按:在我们眼中,航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提到航母,很多军事爱好者就会兴奋不已,甚至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航母。今天,新华军事的演播室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他的经历足以让众多军事爱好者羡慕不已:他曾经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嵌入”美军“小鹰”号航母进行采访!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前驻华盛顿记者胡晓明。我们请他来讲述美伊战争期间发生在“小鹰”号航母上的故事。

  新华军事:欢迎您做客我们的演播室!

  胡晓明:各位新华军事的网友,大家好!

  新华军事:您进行这次“嵌入”美军采访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胡晓明:当时是2003年,美国已经做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准备了,也包括舆论上的准备。那时候我是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就像伊拉克战争一样激烈,在当时这种背景下,我们新华社向美国国防部和新闻署提出了采访的申请,后来他们批准了。

  中国唯一“嵌入”美军“小鹰”号航母采访的记者

  新华军事:当时共有多少新闻记者被允许“嵌入”美军采访?

  胡晓明:当时大概有5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媒体的记者被允许采访。所谓“嵌入”式采访就是和美军官兵一起,同吃、同住、同行动,实际上就是在战争期间跟美军零距离接触。

  新华军事:听说还有一些女记者也参加了采访?

  胡晓明:是的,我在舰上的时候有两位女记者,一位是法新社的摄影记者,还有一位是美国军方《星条旗报》的记者。

  新华军事:我们新华社此前有没有过这样的采访经历?

  胡晓明:这种采访经历此前还没有过,这在中国新闻史和中美交流史上应该算是第一次。

  新华军事:您认为美军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允许记者,尤其是新华社记者进行如此高机密的“嵌入”采访?

  胡晓明:我觉得首先是互有需要。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说,肯定希望到一线、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同样,美国军方也有这个需要,以前的报道都是通过媒体发布会的形式提供新闻,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美军组织了这次大规模的“嵌入”式采访,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我觉得这也是美军的一种创新。

  新华军事:您之前有没有进行过军事报道或战地报道?

  胡晓明:我之前在美国华盛顿主要负责内政报道,对国会、白宫的采访比较多一些,也有过一些军事报道、战地采访的经验。

  最早在九十年代初,我是新华社驻巴基斯坦分社的记者,分管阿富汗地区的报道。那时候阿富汗正经历内战,我也有机会到阿富汗的卡波尔这些地方采访,对战地报道的概念还是有的。当时整个卡波尔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基本上都被夷为平地了,道路设施全部破坏掉了,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随处可见那种战争遗留下来的场景。战争对人类、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城市、对人民生活造成的破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登上“小鹰”号航母感觉像做梦

  新华军事:当您得知自己可能会进入美军航母采访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有没有心理准备?

  胡晓明:我事先对航母没有太多的了解,之前我在美国常驻的时候,去过美军的军港,能够看到他们的航母停靠在那里,也就是远观一下,没有上去参观过,所以航母对我来说在采访之前还是一个神秘的概念。

  新华军事:第一次登上“小鹰”号航母是什么样的感觉?

  胡晓明:我当时感觉有点像做梦,跟我之前的生活环境完全两样,也有点震撼的感觉。当时我们乘坐美国海军的C-2A“快轮”运输机上舰,在飞行甲板上,通过拦阻装置紧急降落的那种感觉,到现在记忆还很深刻。

  新华军事:您在舰上工作、生活了多久?

  胡晓明:从上舰到回来一共是35天。

  新华军事:大概采访了多少美军?

  胡晓明:具体数字我没有统计过,基本上每天都在采访,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司令、航母战斗群的司令、舰长、舰载机联队队长、飞行员、普通士兵、文职人员,方方面面的人员都采访过。

  新华军事:有没有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胡晓明: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少,我觉得还是一些普通士兵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舰上有几十位华裔士兵,我跟其中的几位“混”的比较熟。尤其是食堂里有一位广东老乡,他给了我一些饮食方面的特殊“关照”。

  舰上有一位反战的士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反对这场战争。他说美国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民族,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为了当时布什家族自己的利益,他还说战争不能带来和平,战争只能加深矛盾。这些话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有道理。

  美军的专业化程度很高

  新华军事:“小鹰”号航母上的美军是怎样的工作状态?

  胡晓明:“小鹰”号航母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上面有5000多人,10个大部门。舰上实行纯军事化管理,24小时轮流值班,各司其职,保证安全的运行状态。

  新华军事:他们对您在舰上的采访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胡晓明:比我想象的要好,他们都很热情,接受采访时都很友善。

  新华军事:通过这次零距离采访,您觉得美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胡晓明:美军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军费最高的一支军队,在军事力量方面我觉得他们是遥遥领先的,包括武器装备、高科技程度等很多方面。我跟美国官兵在舰上一起生活了30多天,感觉他们的职业化程度很高。比如在跟记者打交道方面,他们做的比较好,都能很热情并且严格按制度来做。他们的专业化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华军事:美军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时候,战机就是从“小鹰”号航母起飞飞往伊拉克,您身处现场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胡晓明:“小鹰”号航母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实际上,第一枚打到伊拉克的巡航导弹就是从“小鹰”号航母战斗群那里发射的。

  我在舰上采访时,战机每天都在起飞、降落,非常频繁,多的时候每天可以起降100多架次,飞机起降的声音很大,时刻都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氛。

  新华军事:“小鹰”号航母上的生活条件如何?基本的日常生活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让您觉得不适应的地方?

  胡晓明:航母上的生活条件不能和平常相比,毕竟航母上空间比较狭窄,而且噪音很大,生活设施很简陋,包括吃的、住的还有工作条件,都应该说是比较差的。尤其住宿方面,我住在上铺,比火车上的上铺还要小,有些不习惯。舰上的饮食还能接受,主要是西餐,每天交10美元伙食费。

  作为记者,我觉得采访、写稿、发稿这方面的限制比较多,条件比较差,有时甚至没有一张桌子可以好好坐在那里写。发稿的设备也比较局限,我自己带的海事卫星电话基本上不能用,还是要通过舰上的发稿设备发稿子,并且不是随时都可以发,比如美军认为目前不适合对外联系,那就不能发稿。还有,由于在舰上发稿是通过卫星上网,那就必须是在舰上的系统对准卫星的时候、信号好的时候才能发稿。主要是这方面我觉得比较差。

  舰上“遇险”:差点被拦阻索打中

  新华军事:我们知道您在上舰之前,和美方签下了一份“生死状”,其中有没有哪些比较“苛刻”的条款?

  胡晓明:在上舰之前,美国多次要求签合同,我签了好几个这样的合同。其中,所谓的“生死状”就是免除赔偿的一个契约,也就是说,记者在舰上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有可能财产发生损失,如果发生这些情况,不能向美国政府申请赔偿。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规定、条款,比如上舰以后要遵守哪些纪律、哪些稿件能发、哪些不能发、什么时候能发,这些都规定的很清楚。按照这些规则去做,就能保证采访顺利进行。我觉得美军在这些方面的管理,还是很有一套的。

  新华军事:有没有遇到哪些危险的情况?

  胡晓明:应该说,在航母上是相对安全的,有些记者跟着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本土作战,那才是最危险的。

  航母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在飞行甲板上面,那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之一。在飞行甲板上,有飞机的起飞区、降落区还有待机区。这些战斗机的气流很大,像F-18、F-14战斗机起飞的时候都会喷出很大的气浪,如果被气浪扫到的话,那就很危险。另外,它还有一种气流,能把东西甚至人给吸进去。

  降落区有四个拦阻索,我们上去采访都要带头盔、护目镜、耳塞,还要穿救生衣,这些都是美军要求的,怕我们掉到海里面去。

  飞机起降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发生意外情况。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在飞行甲板上采访,当时风浪很大,甲板上很滑很油,如果不抓着拦阻索的话,风都能把人吹走。当时我正拿着相机在拍照,我戴着一个护目镜,那是一种类似于墨镜的东西,所以没看清楚甲板上的四个拦阻索,一架飞机在降落时,气流把拦阻索给带起来了,飘的很高,我距离拦阻索比较近,就感觉拦阻索“哗啦”地扫了一下,当时我身边的一位美军安全员非常着急地把我往边上使劲一拉,他非常生气,他说如果被这个拦阻索碰到,人就立马变成两段。

  新华军事:那次的经历还是十分危险的。

  胡晓明:对。还有人在睡觉时从上铺掉下来,头卡在箱子里;手指被很厚的铁门夹住等等,这些小的“事故”还是会偶尔发生。

  新华军事:我们都知道,美军善于将战场设置于距离自己很远的地方,而您在美军的航母上也并没有看到实际战争的场面,貌似战争离得很远,那您是否感受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

  胡晓明:航母主要是通过舰载机和导弹对伊拉克进行打击。我在舰上采访过那些从伊拉克完成飞行任务回来的飞行员,还有那些组装炸弹炸药的人员。虽然没有看到伊拉克地面战场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但在舰上仍然能感觉到战争的氛围:那么多炸弹一堆一堆地运过来,然后就是飞机出动,带着这些炸弹飞出去,都扔掉以后就回来了,那些负责储存、装运炸弹、导弹的美军加班加点,有时候一天可能要工作将近20个小时。所以,即使在舰上,我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氛。

  再见,“小鹰”号

  新华军事:当您要离开“小鹰”号航母的时候,心里又是怎样的感觉?

  胡晓明:离开的时候感觉比较复杂。首先我还是觉得如释重负,在舰上住了这么久已经很疲惫了。另一方面,在舰上生活30多天,我也认识不少朋友,临别时大家互送礼物,互相祝福,也结下了友谊。

  新华军事:从您自身的经历来讲,您认为航母这种武器装备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胡晓明:航母被称为“海上霸王”,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地球表面70%的面积是海洋,通过航母就可以进行远距离投送、作战。航母主要是以舰载机作为武器的移动作战平台,有强大的编队力量,防卫能力也很强。

  我个人认为航母的威慑力量也很明显,美国人就非常看重航母的威胁力。一旦发生危机,美国总统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航母,他会宣布美军最近的航母在什么地方、能够多长时间到达出事地点。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量实际上也是一种作战力量的体现。

  新华军事:不久前,中国国防部在例行发布会上正式对外披露了有关中国改建航母的消息,您对我们中国的航母有怎样的期许?

  胡晓明:我在“小鹰”号航母采访的时候就有人问我,中国什么时候会有航母?他们都很感兴趣,好奇中国怎么没有航母。这个问题我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是我跟大家一样都期盼着中国能拥有自己的航母。中国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现在我们已经是第2大经济体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也很显著,经济和技术实力都具备了拥有航母的条件。中国的海洋权益、国防和军事的现代化都需要我们发展航母。但是,发展航母并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更好的谋求和平。

  作为一名记者,我登上过美国的航母,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到我们自己的航母上去采访、去看一看,这是我的一个愿望。

  相关专题:国防部证实中国正改建航母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航母 专业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