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建跃 通讯员 高鹏飞 陈忠建
“要说飞快的骏马呦/数我们草原的马群/要说勤劳的小伙子/数那放马的阿尔斯楞。
他那驯马的本领啊/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那深情的眼睛/印在了我的心……”
这首在草原上脍炙人口的《阿尔斯楞的眼睛》,原型就是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二连蒙古族战士阿尔斯楞,1982年6月12日,为救连队落水的巡逻军马,掉进额尔古纳河中,献出了年仅20岁的宝贵生命。
29年后,6月23日清晨,还是在这个边防团,四连上等兵骆超强,为救落水群众,将他的生命定格在20岁的年轮上。
“当我们找到骆超强的遗体时,他双腿微屈着,双臂张开,双手向上,保持着救人时的托举状……”
——摘自连长王哲的转述
清晨6时,骆超强像往常一样迅速起床整理内务,来到军马圈旁,蹬上马靴,戴上防蚊帽,跨上自己平常骑的“无名”骏马(他给这匹马起的名字),按惯例到距连队1公里外水草丰盛的馒头山东侧牧马。
大约6时30分,连队驻地二卡村渔民佟春山穿着水衩在达兰鄂罗木河起渔网,走着走着,一不留神滑入深水沟,由于河水近日涨高,最深处可达3米,佟春山所穿水衩迅即灌水,身体不能动弹,迅速下沉,“救命啊!救命啊……”佟春山竭力呼喊着。
在事发现场,边防团政委孙炳文介绍说,当时正在附近放马的骆超强听到呼救后,急速乘马向河边奔来,边跑边甩掉防蚊帽和马靴,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游到溺水挣扎的佟春山身边,用力将佟春山向河岸方向推了一把。佟春山抓到了不远处的渔网,顺着渔网爬上了河岸,当他回身四处张望时,却看不见骆超强的踪影。
闻讯赶来的连长王哲带领排长王佳磊等5人迅速展开搜救。当日7时59分,他们终于找到了骆超强的遗体。据王哲转述,当时骆超强双腿微屈着,双臂张开,双手向上,保持着救人时的托举状……
“都说当兵很苦,但我一点也不怕。苦就苦喽,怕什么?人生就这一次机会,要好好把握,加油!”
——摘自骆超强参军前的网络博客
骆超强入伍前是浙江省义乌市工商学院的在读大学生,2009年12月,怀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他来到遥远的边城满洲里,成为一名边防战士。
姐姐骆浪萍回忆说:“当初弟弟休学参军时,家里都不同意,但弟弟说出去锻炼一下,回来再继续上学,家里也就同意了。”骆超强到北疆边防后,家人都担心他吃不了那份苦,可他说,“男子汉有什么苦吃不得”。
点开骆超强生前所写的网络博客,记者看到了他在即将参军前写的一篇博文:“虽然伯伯、婶婶、阿公、阿婆,个个都说当兵很苦,但我一点也不怕。苦就苦喽,怕什么?人生就这一次机会,要好好把握,加油!”
“今天周四,漫天大雪。早上铲雪,刚铲完就又下雪了。下午还要继续铲雪,累啊!”翻看骆超强的日记,一个刚来部队、还有些不适应的大学生士兵形象生动可见。
再后来,骆超强开始在每篇日记后加注他的感悟和评论。“牢记一句:注意平时的养成,这是培养素质的基础”“要做一个有恒心、有耐心、再细心的人”……透过一句句简短朴实的话语,一名年轻士兵在军营历练并逐渐成长的轨迹清晰可见。
新训结束时,骆超强得知自己可能被分配到机关当公务员,就主动找到领导:“我想到边防一线连队去,体验站岗和巡逻的生活,收获军人的经历。”
骆超强如愿被分配到边防四连。刚到连队,他就被贴在门口的“军事训练龙虎榜”吸引住了,看到二班长黄森一直是连队5公里越野纪录的保持者,他便开始主动学艺。去年底,他终于成为连队5公里越野新纪录的创造者,被团队评为“军事训练标兵”。
“超强,你就是那寒风中的暖阳。”
——摘自骆超强高中同学在其网络空间里的留言
骆超强的网络博客签名为“寒风中的暖阳”,他写过一篇《在北方》的博文:“十二月的北方,白雪皑皑,寒风吹拂着大地,一眼难得看见绿色。北方虽冷,但也有温暖。军营的生活是那样的火热、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平常……”得知骆超强牺牲了,他的同学们纷纷登录他的博客,寄托哀思,向他致敬。一名高中同学在他的网络空间里留言说:“超强,你就是那寒风中的暖阳。”
上等兵张帅帅永远也不会忘记和超强一起牧马的那些日子:“去年冬天,有一次骆超强问我,你有护膝吗?我说没有,怎么了?他说没事就是问问。等我晚上回到班里,看见床上放着一副护膝,就问班里人这是谁放的?大家都说不知道,当时我猜一定是超强,就去问他,他开始不承认。我说只有你知道我没有护膝,不是你那是谁啊?你要不承认,我就不要这护膝。最后他被逼无奈只好承认是自己放的。现在只要看到这副护膝,我心里就有一种又热又酸的感觉。”
北方的天气虽然寒冷,但骆超强总是使身边人感到阳光般的和煦与温暖。
“他是那么地爱马,他教我骑马,教我怎么和马培养感情,有好几次我看见他边给马刷背边和马‘聊天’。”上等兵张卿哽咽着:“一天夜里超强发烧了,我想去告诉连长,可他拉着不让,说‘我要躺下你一个人吃不消’。我看他实在快撑不住了,便悄悄告诉了连长,连里马上叫来医生。一检查,都烧到39度多了。连长还批评我怎么不早说。”
“每天吃饭的时候总看不到他的身影,都是别人吃完饭了他才回来,很少能吃到热饭。有一次他刚回来吃了两口饭,听人说马跑了,他放下碗筷就追出去了。当时下着雨,他连雨衣都没来得及穿。”
骆超强所在连队驻守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年腊月白毛风漫卷大雪,一刮就是3天,牧民王孝家的20多只羔羊被大风吹散,连续找了2天未果,情急之下找到骆超强,请他帮忙寻找。骆超强二话没说,凭借自己对连队边境管段地形比较熟悉,最终在边境线附近找到了失散的羊群。
今年5月,骆超强放马途中发现二卡村灌溉农田的管道出现几处裂缝,水直往外冒,他赶紧通知了附近村民,并和大家一起抢修,保证了农田的正常浇灌,防止了经济损失,受到村民交口称赞。
◎ 后记
在整理骆超强遗物时,连队官兵发现了一份他生前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和一封父母写给他的家信。超强的班长刑雷说:“超强跟我说过想加入党组织,我告诉他入党要先写申请书,并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他说,没问题,我会好好干,你就看我的吧!”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因为追求,所以坚守。下连后,骆超强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他的笔记中记着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上理论教育课,它让我认清了当兵的价值。”他还被连队聘为“理论辅导员”。
骆超强牺牲后,内蒙古军区很快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个人一等功。得知这个消息后,骆超强的家人主动提出,把超强生前积攒的3027元津贴交给部队党组织,作为他的第一笔党费。6月28日上午,驻地各界群众约5000多人自发为这位90后烈士举行了葬礼。
夜幕下的边境线静悄悄的,只有连队依然灯火通明。“骆超强!”晚点名时连长王哲总是第一个呼点他的名字。全连官兵齐声应答:到!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