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7月27日报道,中国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能把火箭送入绕月轨道,但是中国国防工业却不能为飞机、直升机、坦克和水面舰艇制造出现代化的发动机。
俄媒称,应当公正地说,中国国防工业能够为相对简单的军事平台生产出动力装置,比如一些型号的运输机、巡逻艇、主战坦克和装甲输送车使用的发动机。但是在为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化战机、驱逐舰和其他武器系统研制先进发动机时却遇到了严重困难。只有潜艇是个例外,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中国是从哪里得到这些技术的。
俄媒称,不久前中国再次从俄罗斯大量采购发动机,123台AL-31FN发动机,价值5亿多美元。这一事实证明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相对落后的现状。毕竟加上此前从2001年开始供应的AL-31FN在内,中国采购的该型发动机总数将多达930台。AL-31FN发动机主要装配在歼-10、歼-11A/B歼击机和正在研制中的歼-15舰载机上,俄罗斯RD-93发动机装配在JF-17“枭龙”战机上。直-11直升机使用法国的发动机。ARJ-21民用喷气式客机则使用美国发动机。“宋”级柴电潜艇装配有德国MTU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旅海”级驱逐舰使用乌克兰燃气涡轮机和德国柴油机。ZBL-09式步战车装配德国Deutz发动机,99式主战坦克使用的国产发动机也以德国技术为基础。
俄媒称,问题在于,现在全世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真正掌握了高性能先进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技术,对外国供应商的严重依赖令中国高层非常不安。美国专家加布-科林斯和安德鲁-埃里克森不久前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专门探讨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问题。他们指出,中国已经开始集中力量发展军用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目标是竭尽全力生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解决自身发展的四大战略使命:一是摆脱对外国产品的依赖;二是不再使用俄罗斯发动机;三是实现国产飞机外销方面的独立;四是告别俄方发动机难以令人满意的售后服务。
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质量控制和涡轮叶片可靠性难题,可供选择的材料有限,缺少最先进的产品设计、研制、整合、生产、管理体系,各类项目进展不均衡。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主导企业,有10个分公司,40多万员工,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喷气式发动机的设计和研制上,今后5年准备为此投资15亿美元。这在当前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俄罗斯越来越不情愿向中国供应发动机,部分是因为国内需求增加,部分是因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俄方的这种政策可能会严重阻碍中国空军歼-10、歼-11、歼-15和歼-20战机的现代化升级。其中歼-20是中国正在研制之中的第5代战机,但是俄罗斯似乎不愿为其提供117S推力矢量发动机。
俄媒称,美国专家认为,中国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现代化发动机的生产技术,还需要5-10年才能组织第5代歼击机所需的涡扇发动机的批量生产。如果中国能够达到美国二十年前的水平,掌握第4代发动机的生产技术,那将对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使其地区军事航空大国的地位受到更多的关注。总之,现在不能组织先进的高质量喷气式发动机的批量生产,是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不过,中航工业集团在此方面的积极努力或许能够产生某些成效,在陆军和海军武器系统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编译:书山)